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86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262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为了探究新兴污染物得克隆(DPs)对剩余活性污泥(WAS)发酵产酸及污泥特征的影响,以WAS及DPs为研究对象,建立序批式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探究了不同含量的DPs对WAS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DPs对污泥厌氧发酵产短链脂肪酸(SCFA)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DPs含量为300.0mg/kg TSS时,SCFA的最大产量仅为151.2mg COD/g VSS,是空白样品的0.7倍.DPs的存在会影响WAS的理化性质,且DPs促进了污泥的分解,但抑制了水解和酸化过程,且随着DPs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同时,DPs抑制有机质的释放,当DPs含量为300.0mg/kg TSS,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的最大浓度仅为空白组的0.74倍,溶解性蛋白质与多糖的浓度也低于空白组.此外,DPs还影响NH4+-N和PO43--P的释放,高剂量的DPs促进了发酵液内NH4+-N和PO43-P的释放.  相似文献   
502.
使用ERA-Interim 1979—2000年冬季各月(12月、1月、2月)的风场再分析资料,分析研究了全球平流层冬季内纬向风场的分布特征及十年际变化形势。结果表明:北(冬)半球平流层与对流层均盛行西风,但平流层冬半球急流核比对流层急流核纬度偏高;南(夏)半球平流层与对流层盛行风向相反,且平流层夏半球急流核比对流层急流核纬度偏低。南半球中高纬地区自上层到下层平均纬向风变化均为正变化;赤道及北半球低纬地区在平流层中上层一直为正变化,在对流层为负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及极区平流层纬向风变化较低纬度更为明显,其中极区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03.
识别关键区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前提。本文基于生境质量与生态廊道共同识别丹巴县生态修复关键区。结果显示:(1)1985—2020年,全县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大于0.95,常年低生境质量区位于丹巴县县界边缘;(2)丹巴县共识别出8个生态源地与16条生态廊道,廊道网络结构复杂;(3)丹巴县共识别出生态夹点26处、障碍点18处、断裂点22处,这些生态夹点、障碍点、断裂点以及常年低生境质量区均为生态修复关键区。总之,丹巴县生态修复关键区整治应采取森林抚育、天然牧草地保护等自然恢复措施为主,结合生态复绿、造林固坡等人工措施为辅。  相似文献   
504.
为探究颗粒物对昆明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基于2015~2020年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据,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方法对颗粒物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2015~2020年期间,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均呈现显著下降的变化趋势,年内旱季整体高于雨季,日内呈“双峰双谷”波动变化趋势且夜间显著高于白天;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风速,并与降水量、相对湿度、气温呈现显著负相关,但也受到区域传输、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未来,应分区域、分时段(旱季和雨季、昼间和夜间)制定差异化的污染管控措施,重点控制PM10质量浓度并使PM2.5质量浓度持续下降,为持续提升昆明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