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74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61.
近年来,我国城市雨洪灾害频发,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引发了国内多方关注。当前,我国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建设仍处在探索阶段,需要对外学习先进经验。本文通过梳理日本雨洪管理的保障体系、演进与发展历程、措施体系等方面,结合我国城市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未来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认为未来应构建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体系,灾害与资源环境协同治理的结构体系,以结构工程为主、非结构工程为辅的措施体系以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162.
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投入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对自然物质的需求与消耗,综合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系统1990~2002年间的自然物质投入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995~1999年间中国经济系统在保持自然物质消耗少量增加(以直接物质投入DMI为指标,年均增长约0.58%)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的较高速发展(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指标,年均增长约10%).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去物质化,必须在保持较低人口增长速率的同时大力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经济系统的资源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3.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的经济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外部性概念的分析和最优/次最优污染物排放量——环境质量管理模型的建立,阐述总量控制管理系统的两个经济原则及公平、效率两管理目标的含义与关系。并着重指出:遵循公平性目标是总量控制管理系统外部制约条件——国民经济管理系统合理运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4.
结合紫外吸收光谱(UV-vis)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EEMs),并利用平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两个混合型水库(周村水库和金盆水库)水体中DOM的来源及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水库水体均存在3个荧光组分,分别为长波类腐殖质(350/460 nm)、可见类富里酸(335/410 nm)和类蛋白(260,285/360 nm).但是两水库水体的DOM荧光强度及组分构成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两个水库均以类腐殖质为主,但相比金盆水库,周村水库水体中类腐殖质含量相对较低,类蛋白含量较高.周村水库DOM组分间的相关性大于金盆水库,表明后者的DOM来源更为复杂.通过荧光指数FI,自生源指标BIX,腐殖化指标HIX以及新鲜度指数(β∶α)综合对比表明:冬季,在径流量小的情况下,以耕地、畜牧、居民用地为主,沉积物内源污染严重的周村水库水体的DOM以自生源为主;沿岸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金盆水库的DOM则来自混合输入.结果表明混合型水库水文条件及沿岸生态环境特征是决定DOM来源与特征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5.
为探究岗南水库沉积物溶解性有机物(DOM)的时空演变机制,本文使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区域积分法(EEM-FRI),分析了岗南水库沉积物DOM的来源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岗南水库夏季沉积物DOM的相对浓度显著高于春季、秋季以及冬季(p<0.05);E2/E3值显示岗南水库沉积物DOM分子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采样点的紫外可见光谱特征指数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p<0.001).荧光区域积分显示各组分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p<0.001),采样点的空间差异不明显(p>0.05);易降解类物质占比大于腐殖质物质,并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p<0.05),占比大小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沉积物DOM具有高的荧光指数(FI指数均>2.0)以及低腐殖化指数(HIX指数大多数<4.0),表明岗南水库沉积物DOM呈现出低腐殖化、较强自生源的特征.荧光区域积分各组分与三维荧光光谱指数的相关性表明,易降解类物质(P1、P2、P4以及P1+P2+P4)与BIX、βα、以及Fn280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HIX以及Fn355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类腐殖质物质(P3、P5以及P3+P5)呈现出与之相反的变化趋势.聚类分析显示易降解类物质与腐殖质物质明显被分离为两部分.与此同时,综合冗余分析(RDA)、层次聚类分析(HP)、随机森林分析(RF)、集成回归树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氨氮、溶解性总氮、pH值以及温度是影响沉积物DOM荧光区域积分组分演变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66.
发达国家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评估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工业化进程造成的场地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各地发现的污染场地数目众多,引发了巨大的环境风险与安全隐患.在介绍发达国家污染场地管理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发达国家开展绿色和可持续污染场地修复评估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方法,重点阐述了修复技术筛选矩阵、多目标决策支持技术、费用效益分析、生命周期评估和场地生态环境价值评估与恢复等方法的应用.最后建议加强对中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现状调研和趋势预测,为研究和制定适合绿色和可持续修复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政策体系提出政策建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7.
以秦岭北麓辋川河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解析了夏季辋川河水体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的组成结构,并探讨了水体有色溶解性有机质的来源,运用冗余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阐明了光学参数与水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辋川河水体CDOM由类色氨酸组分C1(245, 300/335 nm)、短波类腐殖质组分C2(240, 320~340/405 nm)和长波类腐殖质组分C3(270, 350~370/470 nm)组成,其中组分C1与C2具有一定的同源性(r=0.859,P0.001).②CDOM吸收系数α(355)表明辋川河水体CDOM浓度处于较低水平,并且α(355)与DOC浓度相关性显著(r=0.850,P0.001),这有利于建立DOC反演模型.③水体荧光指数FI(2.36±0.20)、HIX(3.66±2.47)、BIX(1.56±0.82)和新鲜度指数(β:α)(1.33±0.62),以及光谱斜率比S_R(0.76±0.25)表明,辋川河水体CDOM呈现强自生源、低腐殖化和非陆源的特征.④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类腐殖质组分(C2、C3)受藻类代谢和微生物作用影响,而类色氨酸组分(C1)与陆源输入有关,类色氨酸组分C1与DTN呈负相关关系,类腐殖质组分C2和C3与TP、DTP和DOC呈现正相关关系.本文阐明了夏季秦岭北麓河流水体有色溶解有机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秦岭流域水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8.
生物滤塔处理VOCs的挂膜启动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中试规模的生物滤塔的两种填料挂膜方法的试验研究 ,表明填料接种后可以直接装入生物滤塔 ,进行直接通气挂膜 ,该方法符合生物膜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机理和形成过程 ,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启动。本文同时论述了影响挂膜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9.
美国恶臭污染管理及测试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美国目前的恶臭法规和政策问题。在最近几年中,恶臭标准化问题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美国,大气和废物管理协会(A&WMA)的EE-6恶臭委员会向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STM)转交了关于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STM)E-679-91方法的建议性替代方案。另外,该方案推荐对嗅觉计使用最小的流量速率3L/min。然而美国大量的恶臭实验室采用了接近20L/min流量速率的欧洲标准。作者提出疑问:美国标准中调整后的嗅觉测量法中采用较低的流量速率和测定值是否与欧洲标准中采用的较高的流量速率和较高的恶臭测定值存在矛盾呢?  相似文献   
170.
本文采用索氏提取萃取土壤中人工合成麝香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对北戴河湿地23个表层沉积物中4种人工合成麝香(佳乐麝香(HHCB)、吐纳麝香(AHTN)、酮麝香(MK)、二甲苯麝香(MX))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进行相关环境风险评价.在沉积物样品中检测出19.50—34.93 ng·g~(-1)(平均含量:28.46 ng·g~(-1),dw)佳乐麝香(HHCB)以及16.37—29.29 ng·g~(-1)(23.30 ng·g~(-1),dw)吐纳麝香(AHTN);只有5个样品检出酮麝香(MK),浓度范围从低于检测限(LOD)—37.89 ng·g~(-1);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测出二甲苯麝香(MX).结果显示,沉积物中人工合成麝香污染的主要成分为HHCB和AHTN,其含量占人工合成麝香总量50.65%—100.00%.对23个沉积物样品中的3种人工合成麝香进行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结果发现,HHCB与AHTN的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0.01),说明该地区检出的HHCB与AHTN可能具有相似来源和归趋.北戴河湿地沉积物中AHTN和HHCB蓄积量估算为:510.270 g和623.274 g.环境风险评估显示,实际检出浓度低于沉积物中HHCB与AHTN的预测无效应浓度,理论上不具有急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