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环境专业本科的专任教师中,大部分从事"三废"等传统的环境学科研究领域,而具有清洁生产实际工程经验的比例较低,也导致本课程在讲授案例时难以抓住实践操作的重点和学生兴趣,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2.
不同化肥对水稻土中Cu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研究Ca(NO3)2、NH4CI、NH4NO3、CO(NH2)2、KH2PO4和KCI 6种化肥对土壤中Cu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O(NH2)2使土壤中Cu的吸附率和分配系数增大,NH4NO3、KCI、NH4Cl和Ca(NO3)2则使其明显减小,KH2PO4对土壤Cu吸附的影响作用与Cu离子浓度有关.不同化肥处理土壤中Cu的吸附势E0顺序为:CO(NH2)2>CK>NH4NO3>Ca(NO3)2>KCI>NH4CI>KH2PO4.6种化肥对土壤中Cu吸附行为的影响作用为:KH2PO4>CO(NH2)2>CK>NH4NO3>KCI>NH4CI>Ca(NO3)2.由于不同化肥对土壤中Cu吸附行为的影响不同,因此在Cu含量较高的土壤上种植时应合理选择施用化肥,以避免土壤中Cu的迁移转化,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针对以去除水中砷或降低砷毒性为目标的微生物处理技术,综述了水体砷污染现状、微生物法处理水体砷污染的机理及微生物技术在处理水体砷污染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一种氢自养微生物除砷技术,最后对微生物除砷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4.
水解酸化-SBR法处理啤酒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水解酸化—SBR法处理啤酒厂废水 ,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 ,处理的水质较稳定 ,处理效率较高 ,出水满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5.
田静  张学洪  陈俊  刘杰 《生态环境》2014,(7):1217-1221
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是一种多金属富集植物,通过研究其根系吸收铜的途径和方式,有助于解释李氏禾对铜的富集现象,为开发李氏禾修复铜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温室水培条件下,利用钙离子通道抑制剂(LaCl3)和钾离子通道抑制剂(TEA),研究了李氏禾根系铜吸收与钙、钾离子通道的关系;同时,在研究 ATP 酶抑制剂、解偶联剂和低温作用对铜吸收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李氏禾根系铜吸收与能量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 mmol·L-1钙离子通道抑制剂的作用下,李氏禾根对铜的吸收明显被抑制了(p<0.05)。处理48 h后,李氏禾根中铜的浓度较对照下降了39.2%。这说明李氏禾根吸收铜与钙离子通道密切相关。在5 mmol·L-1钾离子通道抑制剂的作用下,李氏禾根对铜的吸收与对照没用显著差异。这表明,李氏禾根系对铜的吸收可能不是通过钾离子通道进行的。ATP酶抑制剂钒酸钠(Na3VO4)显著地抑制李氏禾根对铜的吸收(p<0.05)。25μmol·L^-1和50μmol·L^-1 Na3VO4处理48 h后,李氏禾根中铜的浓度较对照分别下降了26.2%和31.0%。由此,推测李氏禾根系对铜的吸收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该结果与解偶联剂抑制实验结果相一致。在25μmo·L^-1和50μmol·L^-1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作用下,李氏禾根系中的铜浓度较对照分别下降了25.8%和42.7%。低温处理对李氏禾根吸收铜的抑制作用较解偶联剂和ATP酶抑制剂更为明显。2℃下暴露48 h,李氏禾根中铜的浓度较对照(25℃)下降了60.1%。这进一步证明了,李氏禾根系对铜的吸收存在消耗能量的主动过程。  相似文献   
46.
竹炭对氨氮的吸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竹炭对氨氮的吸附性能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竹炭对氨氮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竹炭对氨氮的等温吸附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合,相关系数R2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在pH为4.93~9.03范围内,吸附量随着pH的上升而增加;温度升高有利于竹炭对氨氮的吸附。  相似文献   
47.
将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中活性受抑制的厌氧颗粒污泥接入2台平行运行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1#、2#)反应器,并分别向其中投加短链和长链固定化季铵盐(IQAS),考察IQAS的投加对颗粒污泥生物活性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IQAS后,2台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脱氢酶活性和比产甲烷活性均明显提高,沉降性能提升,其总硫、金属元素、胞外蛋白质(PN)及胞外多糖(PS)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表面的PN、PS拉曼光谱峰值减弱;与1#反应器相比较,2#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辅酶F420浓度增加明显,总硫和Fe元素含量减少显著;由此表明,IQAS的投加能剥离颗粒污泥表面沉积物,使活性受抑制的厌氧颗粒污泥的生物活性提高,其中长链IQAS对颗粒污泥的剥离激活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48.
在重金属铜(Cu)的胁迫作用下,通过水培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研究其对Cu的耐受积累能力及生理响应特征,为植物修复Cu污染土壤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在不同Cu处理浓度下,李氏禾茎和叶部分对Cu的最大积累量可达到841. 65 mg/kg;高浓度Cu胁迫作用下,李氏禾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着Cu处理浓度的增加,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剧,生长细胞受到严重损伤,李氏禾生长受阻,生物量下降。李氏禾虽不是典型的Cu超富集植物,但却对高浓度的Cu污染水体有较好的富集效果,可作为Cu污染区域的潜在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49.
将受重金属污染土壤自然风干,筛分制备土壤样品.选择常用的土壤消解方法,研究同一酸体系下,酸加入顺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铬、铜、镍,以加标回收率,反映较好的酸加入顺序.在相同的酸消解体系下,酸加入顺序对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元素测定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铬的测定影响较大.要对各元素进行准确测定,必须针对不同元素选取不同的酸加入顺序.  相似文献   
50.
以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UBAF)深度处理经二级厌氧处理(UA SB+AF)后的高浓度糖蜜酒精废液出水,实验研究了该装置的挂膜启动性能。挂膜结果表明:用UBAF深度处理经过厌氧处理后的糖蜜酒精废液出水,具有适应较快、挂膜时间短、启动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