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混凝-纳滤集成工艺深度处理脱墨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纳滤工艺对脱墨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100mg/L时,废水中污染物的综合去除性能最佳,其中浊度去除率达91%,色度去除率达74%。采用4种相同材质、不同切割分子量的纳滤膜进一步深度处理后,出水达到《再生水质标准(SL368—2006)》中锅炉用水控制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混凝-纳滤工艺对脱墨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100 mg/L时,废水中污染物的综合去除性能最佳,其中浊度去除率达91%,色度去除率达74%。采用4种相同材质、不同切割分子量的纳滤膜进一步深度处理后,出水达到《再生水质标准(SL368-2006)》中锅炉用水控制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用于混凝过程的螺旋管式二次流混合器的曲率、螺距和水流速度等主要因素对其水头损失、G值以及GT值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该混合器的水头损失、G值及GT值均随曲率、水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螺距的增加而降低;除螺距和水流速度的交互作用对GT值没有影响外,该混合器的螺距、曲率、水流速度以及这3个因素间(包括两两之间以及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混合器G值、GT值的影响均高度显著,3个因素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为水流速度曲率螺距。  相似文献   
14.
聚合氯化铝(PACl)混凝絮体的破碎与恢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烧杯实验以及在线粒度监测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l)混凝所生成絮体的破碎以及随后絮体的恢复情况.结果发现,絮体的破碎以及恢复情况因混凝区域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规律.在稳定区,絮体的强度较大,不易破碎,且破碎后的絮体可进一步增长,其恢复因子高达259%;在电中和混凝区,絮体的强度最小,易于破碎,但破碎后可完全恢复;在再稳区和卷扫混凝区,絮体的强度较大,不易破碎,但破碎后不能完全恢复,其中后者的恢复因子仅为18.6%.再搅拌强度越大,对絮体的破碎及恢复程度的影响越大.对于卷扫混凝,经再搅拌破碎后而得到部分恢复的絮体,相对于未经再搅拌的絮体而言,其絮体层与水体间界面的沉降高度及平均沉降速率均较低,且在絮凝沉降区和区域沉降区,该絮体界面的瞬时沉降速率在同一絮体浓度下均较低,但在压缩沉降区,二者的瞬时沉降速率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