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65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在给西部地区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是否也导致西部地区成为"污染避难所"?鉴于此,本文选取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污染密集型产业部门,以中国各省份1990—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基于系统GMM的双重差分法,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否会诱发污染避难所效应进行了判定,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传导机制进行了路径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没有导致污染避难所,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区域转移滞缓现象;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污染避难所不具备显著的直接效应,但会通过环境规制强度、市场化程度、公众环保意识和劳动产出效率传导出显著的中介效应;虽然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市场化程度和公众环保意识传导的污染避难所促进作用,让西部地区具备成为污染者"乐园"的可能,但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的劳动产出效率起到了更明显的污染避难所抑制作用,最终导致西部地区没有沦为污染避难所。但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深入,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劳动产出效率差距很有可能会渐渐缩小,导致其带来的污染避难所抑制作用逐步丧失。因此,设立合理的环境规制级差,从市场化程度和公众环保意识角度改善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投资环境,同时正确对待来自中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是避免西部地区在未来成为污染避难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2.
水域生态系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静态浮箱法(SFC)是目前广泛采用估算水-气界面气体通量的方法之一,然而在利用线性回归(LR)拟合模型估算水-气界面气体通量时存在低估问题。采用密闭式静态浮箱-温室气体分析仪系统,观测了在三峡库区香溪河库湾水-气界面之上通量箱内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变化,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对比分析了线性回归(LR)、二次回归(QR)和指数回归(ER)三种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非线性回归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静态浮箱内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到更接近真实值的水-气界面气体通量。认为采用线性回归(LR)模型拟合水-气界面气体通量得到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该方法得到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通量估算值平均约占实测值的77%和80%。此外,大多数情况下指数拟合模型的效果要优于二次回归拟合模型,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系数没有物理意义,从理论上不适用于气体通量的估算。 关键词: 静态浮箱法;气体通量;线性拟合;非线性拟合  相似文献   
263.
以2.5 a生桢楠(Phoebe zhennan)幼树为材料,采用套盆水淹法,分别对桢楠幼树(每组5株)进行不同时段(0、7、14、21、28和35 d)的水淹胁迫处理,测定各处理桢楠幼树的生长及光合生理指标,探讨桢楠幼树生长及光合生理对水淹胁迫的响应,旨在为桢楠幼树的培育及其人工林科学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水淹胁迫显著抑制桢楠幼树的生长,而地径增量先升后降,且不同水淹时间下株高净生长量分别比对照下降43.4%、59.2%、59.2%和80.8%,水淹35 d的植株全部死亡;(2)水淹胁迫改变了桢楠幼树叶绿体色素的含量和比值,随着水淹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叶绿素a(Chl a)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17.4%、22.0%、38.4%和52.3%,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表现为先升后降;(3)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胁迫28 d时其下降幅度分别为对照的89.6%、98.2%和98.7%;胞间CO_2浓度(Ci)则显著增加,其增加幅度达216.2%;(4)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光饱和点(Lsp)显著下降,而光补偿点(Lcp)和CO_2补偿点(Ccp)显著上升,叶片净光合速率受到显著抑制。综上,水淹胁迫显著影响桢楠幼树叶片气体交换和光合速率,使其对光照和CO_2的利用能力降低,光合能力受到影响,表现出不耐水淹的生理生态特性,胁迫28 d时大部分植株萎焉濒临死亡,35 d时受胁迫植株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264.
电镀污泥中铜镍回收方法及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电镀污泥中铜、镍的回收方法及工艺,采用硫酸浸出,浸出液在电压为2.4 V时电解3.5 h,铜的总回收率在99%以上,同时将Fe2 氧化成Fe3 ,电解余液(电解铜之后的溶液)加热至90℃,用磷酸盐调节pH至3.0,磷酸钠投加倍数为形成磷酸盐沉淀理论用量的1.4倍,99%的铁、铝、铬被去除.镍的总回收率约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265.
为了提高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甲烷产率,固体厌氧发酵以及预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以水生植物菹草为例,探讨了厌氧固体发酵同步碱处理提高甲烷产率的可行性。采用2种来源的微生物(厌氧污泥和牛粪),初始生物质浓度为20%TS(total solid,总固体重量),考察不同的NaOH添加量(基于反应体系总TS 0%、2.0%、3.5%和5.0%)对菹草厌氧发酵产气和固体水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实验组相比,初始NaOH加入量为3.5%时,接种污泥和牛粪的实验组中甲烷总产量分别为787.1 mL和1 165.4 mL,与对照实验组相比(619.1 mL和834.8 mL),分别提高了27.1%和39.6%,而且接种牛粪的实验组中单位挥发性固体(VS)产甲烷率最高,为186.5 mL/g。对发酵后的木质纤维素残渣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OH有助于促进菹草中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分解,以及木质素结构的破坏,从而提高了菹草厌氧发酵产气产甲烷效率。  相似文献   
266.
在生物淋溶锰渣的过程中,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0~100 mg/L)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PVP(聚乙烯吡咯烷酮),研究两种活性剂对硫杆菌生长和对锰渣中锰的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均能有效强化硫杆菌对锰渣的淋溶性能,SDS和PVP的最佳浓度分别为35 mg/L和15 mg/L,在最佳浓度条件下,两者均能显著降低培养液的pH值,提高锰的浸出率,其浸出率分别达到88%和83%,均高于对照组的72%.进一步分析表明,SDS比PVP更能有效提高浸出体系的ORP电位,促进锰的浸出.电镜结果表明,在最佳浓度条件下,SDS比PVP更能有效促进硫杆菌对锰渣表面的侵蚀,降低锰渣的表面粒度,提高锰渣中锰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267.
张成  王定勇 《四川环境》2005,24(4):50-53,58
本文综述了20多年来汞在土壤-大气界面间交换的研究现状,包括汞在大气和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大气汞的干湿沉降、土壤汞释放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68.
为了解重庆市长寿湖水体污染状况和环境风险,采集并分析了不同季节的表层水体重金属(Cr、Cu、Zn、As、Cd和Pb)浓度,探究长寿湖重金属时空变化和分布特征,进一步评估其污染水平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标准,但近年来呈现增加趋势,Cu、As和Pb增加趋势显著(P<0.05).不同重金属时空分布存在差异,在时间上,水体Cr和Cd在夏季较高,As和Zn在春季较高,Pb和Cu分别在秋季和冬季较高;在空间上,Cr、As、Cu、Zn和Pb总体在水库南部出水口、西北部龙溪河入水口及水库中部较高,Cd在水库北部的滞水区较高.长寿湖水体重金属整体为低污染水平,水体Cr和Cu存在轻度污染,其他重金属为清洁水平.饮水是水体重金属致癌及非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水体Cr和As的健康风险值较高,分别为6.2×10-10 ~3.0×10-4和5.1×10-8 ~3.9×10-5,其对儿童和成人的总健康风险贡献率分别达到87.18%和87.20%(Cr)及12.73%和12.71%(As),对儿童和成人均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因此,需要重点关注长寿湖水体Cr和Cu的环境风险,以及Cr和As的健康风险,以期为长寿湖水体污染防治及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269.
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空间建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城市区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形式,通过全球城市接入全球经济网络,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不断深入的全球化进程和不断加强的城镇一体化态势,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有可能建设成为全球城市区的区域;进而从全球城市区的空间建构和功能组织的角度,提出通过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打造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的次级全球城市职能,强化城市间的功能联系,构筑区域网络一体化支撑体系,构建“多中心层域式、网络状一体化”的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并提出面向全球化和基于地方化的区域功能组织结构,打造若干全球化战略区以推进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建设。  相似文献   
270.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经过长期保存会逐渐解体成絮状,但目前关于保存后期的饥饿环境对不同形态污泥的影响尚缺乏深入研究。针对该问题,以饥饿15 d颗粒解体后的厌氧氨氧化絮状污泥作为接种污泥,考察了其颗粒化过程及其对于反应器启动和运行的影响,同时对比研究了絮状和颗粒状厌氧氨氧化污泥对于饥饿的响应及其活性恢复情况。结果表明:饥饿10 d后补料继续培养3个批次,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反应活性的恢复速率高于絮状污泥;接种厌氧氨氧化絮状污泥80 d左右,反应器中NH_4~+-N和NO_2~--N的去除率均达到100%,160 d可以实现污泥的颗粒化。此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长期保存下的种泥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