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65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9 毫秒
81.
煤矸石模拟淋溶水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旧煤矸石模拟淋溶水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认为:煤矸石淋溶水中重金属含量顺序为As〉Cr〉Pb〉Hg〉Cd;新旧矸石淋溶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差别不大;汶南矿煤矸石淋溶水中As的含量明显的高于其它煤矿,不同煤矿矸石淋溶水中Pb、Cr、Hg和Cd含量无大的差别;淋溶水中Hg的含量随淋溶时间增加有一定的增加,淋溶时间长短对Pb、Cr、Cd和As含量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一、概况对各种工业炉窑、翻砂等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非纤维性粉尘污染环境的问题,现在都有了较好的解决办法;而对表壳、钟表用铜皮等工件进行表面抛光处理而产生的纤维性粉尘污染环境的问题,目前尚未见到有效治理方法的报道。表壳抛光时产生的纤维性粉尘其特点为:具有亲油疏水性;比重轻;易燃烧;有异味;合有较多的三价铬和六价铬,这种粉尘污染环境较为严重。鉴于纤维性粉尘性质特殊,给工厂治理污染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治理方法的选择从所周知,治理各种工业粉尘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建立了溢油指示物(指标)HPLC-UVD相生模式,给出了溢油指示(指标)HPLC-UVD相似性的择近原则,指出溢出油指示物(指标)HPLC-UVD相似性主要受控于油种、风化和实验误差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PHLC-UVD相似性模式可作为溢油指示物(指标)。  相似文献   
84.
以污泥添加量为2%(干基)白泥添加量为0.3%(干基)所制得的污泥型煤为研究对象,以白泥添加量为5.5%的白泥型煤作为参照,考察了污泥型煤的气化特性和二次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在1100℃以上高温下,污泥型煤的气化速率比白泥型煤高50%以上;污泥型煤的灰渣软化温度达1440℃,能满足合成氨气化要求;污泥型煤无二次污染,其气化成分符合合成氨原料气的要求.  相似文献   
85.
介绍了絮凝剂产生菌5^#的筛选方法,并从分子结构、分子量、投加剂量、温度、pH值、无机金属离子等方面对其絮凝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6.
为提高活性炭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吸附效率,分别采用混合酸溶液,氨水,KMnO4溶液和表面活性剂溶液对活性炭进行改性.采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Boehm滴定法对改性后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及孔隙特征的变化进行评价.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确定活性炭的最佳改性方法,并对改性后活性炭吸附机理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KMnO4改性活性炭(AC-K)表现出最佳的污染物吸附性能,其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阿特拉津(Atrazine)和磺胺甲恶唑(SMZ)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4.5%、93.8%和95.5%,且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和D-R模型.由模型计算结果可知,AC-K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速率明显加快,其中对Atrazine的二级吸附速率常数是AC的1.75倍.AC-K对DBP、Atrazine和SMZ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也分别比改性前分别提高了42.2%、629%和122%.经KMnO4改性后,活性炭的吸附机制由物理吸附占主导,转化为离子交换吸附.  相似文献   
87.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垃圾渗滤液和再生水生物毒性检测方面的主要体外试验模型和检测方法,并整理了这些模型和方法在生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目前常用的体外试验模型包括人源细胞系、其他哺乳动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相比较而言,人源细胞系在检测结果外推至人体时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因而其应用最为广泛.体外检测方法可概括为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效应检测三个方面,其中内分泌干扰效应的研究较多集中于雌激素效应.最后,本文提出开发三维体外细胞模型、体外试验与化学分析相结合、全面分析内分泌干扰效应和建立成组体外试验体系是渗滤液和再生水生物毒性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8.
过去20年中,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未能对疾病发生原因提供本质的认识,人们较早意识到环境因素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早期对于人体暴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外暴露的研究,未综合考虑人体总的环境暴露.自暴露组(exposome)概念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也使暴露科学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延伸.暴露组是指一个人从出生至生命结束全过程各种暴露的总和,真正意义上探讨污染暴露、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的实在本质,包括了外暴露、内暴露和社会暴露.研究方法上结合了基于生物监测的"自上向下"法和基于监测空气、水和食物等"自下向上"法,而在研究手段上涉及了环境科学的外暴露和基因组学的分子生物学等中广泛应用的研究技术.然而当前准确测量暴露组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多学科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发展和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暴露组研究的进步.我国暴露科学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学者对于暴露组的研究仍然薄弱,本文主要从暴露组的概念、研究方法以及测量技术手段入手,介绍这一新兴的研究科学.  相似文献   
89.
白薇扬  张成  唐振亚  赵铮  王定勇 《环境科学》2015,36(10):3649-3661
分别于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在三峡库区长寿湖水库设置5个采样点,分季节、分层次对水样和沉积物间隙水进行了采集和分析,考察了水库水体和沉积物间隙水不同形态汞浓度及垂向分布特征,并研究了沉积物中汞向上覆水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长寿湖水库水体总汞浓度平均值为(14.77±12.24)ng·L-1,总甲基汞浓度平均值为(0.41±0.47)ng·L-1.夏秋季采样点溶解态甲基汞浓度在表层下4~8 m出现峰值,随之其值降低近湖底部再次跃增.颗粒态甲基汞浓度峰值出现在表层下8~20 m而非在沉积物-水体界面处,主要与上层水体颗粒物吸附甲基汞的沉降有关.长寿湖水库垂直剖面间隙水甲基汞峰值出现在表层下16 cm和28 cm,可能硫酸盐还原细菌活动扩展到更深的区域,从而导致了沉积物深处甲基化率的提高.间隙水溶解态甲基汞在秋季和夏季向上覆水体扩散通量分别为28.2 ng·(m2·d)-1和30.0 ng·(m2·d)-1,远高于冬季3.8ng·(m2·d)-1,这与夏秋两季水温较高有关.夏季、春季水体DMe Hg浓度与DO相关关系(r=-0.482**,P0.05;r=-0.339*,P0.01),秋季和冬季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过程中汞的释放及甲基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期汞的环境化学行为,利用模拟试验,设置A(15℃,低溶解氧(DO))、B(30℃,低DO)、C(15℃,高DO)3组处理,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消落带土壤淹水过程中汞的释放与甲基化特征研究,淹水试验共进行了40 d.结果表明,淹水初期(0—10 d)土壤汞呈释放趋势,A、B、C等3组处理水体中总汞浓度逐渐增加,而土壤中总汞含量相应降低;随淹水时间的延长(10 d),二者达到平衡.淹水后,A、B、C处理上覆水甲基汞浓度随淹水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分别在第15天、第8天、第15天达到峰值,第30天基本达到平衡;土壤甲基汞含量随淹水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并在第30天达到平衡,平衡时土壤及上覆水甲基汞浓度规律均表现为BAC.土壤-上覆水系统温度的适当升高利于土壤汞的释放及甲基化;高溶解氧利于土壤汞的释放,低溶解氧则更利于汞的甲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