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66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干式厌氧发酵是处理农业废弃物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总固体(TS)含量和外源添加剂是影响有机质产甲烷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以牛粪与水稻秸秆为例,研究了不同的褐铁矿添加量以及TS含量对牛粪秸秆混合厌氧干式发酵产甲烷过程的影响,并对沼渣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固定TS含量25%时,添加1%褐铁矿(基于底物TS含量)显著促进产甲烷过程,产气量比对照组增加了21 mL·g~(-1)(以VS计);对照组(无褐铁矿)和添加1%褐铁矿时,纤维素降解均随TS含量升高而降低;TS含量40%时,添加1%褐铁矿对产甲烷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甲烷产率相比于对照组(TS含量25%)降低了71%。可见只有当TS含量25%时,添加适量褐铁矿才能有效促进牛粪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研究可为优化农业废弃物甲烷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运营模式的科学设计以及居民环境行为的有效管理是邻避型PPP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针对邻避项目存在的低收益和居民环境行为转变难两大问题,本文基于计算实验理论与方法构建邻避型PPP项目的运营模式与居民环境行为模型。通过对利益相关主体的社会属性与行为变化规律分析,进而设计运营商、政府、居民和从业人员等主体的计算实验交互规则。模型与计算实验研究了邻避型PPP项目的运营状态和居民环境行为在自负盈亏与统一价格、最小收益保证与统一价格、固定收益率与统一价格、自负盈亏与阶梯价格、最小收益保证与阶梯价格、最小收益保证与阶梯价格以及固定收益率与阶梯价格等六种情景下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1)阶梯价格能在短期内改善邻避型PPP项目的运营状况,统一价格机制更有利于项目长远发展。(2)自负盈亏并不是邻避型PPP项目的一个理想方案,收益担保是一个相对稳妥可行的选择,而固定收益率是一个对政府财政有高要求的优化模式,可优化居民环境行为并降低PPP项目的邻避效应。(3)自负盈亏模式下运营商无心开展环境教育和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固定收益率模式有利于推行环境教育并提高从业人员待遇。(4)邻避型PPP项目的环境投入-环境意愿-环境行为之间存在时滞效应。这意味着,较难通过收益模式与价格机制的调整实现系统的最优化,市场的力量无法协调邻避型PPP项目目前存在的矛盾与冲突,需要政府统一管理价格并保证社会资本的回报。同时,改善居民环境行为和管理邻避项目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有系统的筹划与长期时间的积累。  相似文献   
93.
污染土地再开发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为进行废弃农药厂的生态风险评价,采集常州市某废弃农药厂污染场地6个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编号为S1、S2、S3、S4、S5和S6),选取发光细菌、大型溞和蚕豆根尖细胞为试验生物,运用成组生物毒性试验对6个土壤样品的浸出液进行生物毒性检测。结果表明:6个土壤样品的浸出液都具有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发光菌和大型溞急性毒性试验表明,S3和S5的土壤浸出液毒性最高,S6的土壤浸出液毒性最低;蚕豆根尖微核遗传毒性试验表明S3和S5的土壤浸出液毒性最高,S4和S6的土壤浸出液毒性最低。蚕豆根尖微核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与发光菌和大型溞急性毒性效应基本相同,表明成组生物毒性测试法可以用于污染土壤浸出液的毒性评价。污染物质和毒性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所含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已经对土壤毒性效应产生影响,结合化学分析与生物毒性检测可为污染场地进行综合评价与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为分析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在千年尺度序列上的演变趋势,采用统计历史洪涝记录的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洪涝灾害的响应过程,探讨了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同El Ni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近1 000 a来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的频度总体是趋于上升的,这种变化趋势同气候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研究结果显示:公元1000~1400年洪涝记录偏少,同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中世纪暖期出现的一次200 a以上的干旱化过程有较好的对应性。1400~1800年是洪泽湖流域洪涝的多发期,这一事实同我国东部1550~1850年小冰期期间总体偏湿的环境特征相一致。分析洪涝灾害变化同El Nio事件对应性关系表明:在El Nio事件年及其次年是洪泽湖流域洪涝的多发年份。这可能是由于El Nio事件通过改变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与位置,以及大气环流形势而引起的降水异常所致。了解洪泽湖流域洪涝的演变趋势及其同El Nio的关系对于长期防灾减灾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5.
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Ca^2+在煤泥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考察了不同Ca^2+初始浓度的吸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煤泥对Ca^2+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研究了初始Ca^2+浓度、溶液pH值、振荡速度和煤泥质量对Ca^2+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煤泥对Ca^2+吸附量随着Ca^2+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Ca^2+浓度大于3.828mmol/L时,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2)溶液pH〈9时煤泥颗粒对Ca^2+的吸附主要是静电吸附,pH〉9时Ca^2+在煤泥表面主要是沉淀吸附和一羟基吸附;(3)Ca^2+在煤泥表面吸附的最佳振荡强度为150r/min。  相似文献   
96.
潜流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系统中的填料堵塞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染河水,水力负荷为0.15 m3/(m2·d).研究了该系统长期运行过程中的填料堵塞问题及其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构建了潜流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中试系统,在运行两年后,潜流人工湿地填料存在一定的堵塞现象,填料孔隙率最大减少了2.67%.填料孔隙堵塞现象主要发生在该中试系统的前段(沿水流方向距进水点0~5 m),其填料堵塞物质主要为无机颗粒物.植物对填料堵塞问题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填料的部分堵塞对该中试系统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有一定的影响,运行第2年氨氮的去除率略有降低,而COD的去除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
目前,一些工地老板把报废车、拼装改装车、无牌无证车等车辆投入施工,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亟待规范解决。  相似文献   
98.
研究表明:约有20%的人都要遭受春季过敏症的折磨。那么这20%的人当中,自然也包括一些驾驶人朋友,这对行车安全是相当不利的。  相似文献   
99.
根据径流小区观测, 对澄江尖山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灌草丛和次生林都有较好的调节径流和减少土壤流失的作用,在相同的降水量下,坡耕地总产流量分别是人工林、次生林、灌草丛的1.58,12.45和5.52倍;而从产沙量来看,坡耕地的产沙量也远大于其余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坡耕地的总产沙量分别是人工林、次生林和灌草丛的8.41,53.06和41.90倍.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中的总氮、总磷的输出量差异显著,总氮、总磷输出趋势都表现为坡耕地>人工林>灌草丛>次生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侵蚀泥沙中的总氮、总磷输出量同样为坡耕地>人工林>灌草丛>次生林,且坡耕地的输出量远大于其余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相关分析表明,径流中带走的总氮量大于泥沙,磷的输出主要是以泥沙结合态为主,泥沙是磷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0.
有机溶剂和变性剂对枯草芽胞杆菌溶栓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枯草芽胞杆菌LD-8547菌株发酵液为材料,提取分离溶栓酶,研究了几种有机溶剂及变性剂对枯草杆菌溶栓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对溶栓酶表现为抑制作用,在10%-15%浓度范围时,其抑制作用最强;乙醇在5%~15%浓度范围内对酶活有激活作用,但随浓度的增大则转变为较强的抑制作用;正丁醇和异丙醇对酶活力则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丙三醇对酶活力有轻微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异戊醇在5%~15%浓度范围内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但当浓度大于15%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醛类对酶活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丙酮、DMSO、DMF、SDS和异氰硫酸胍对酶活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脲浓度<0.01 mmol/L时略有激活作用,随浓度增大转变为抑制作用.实验同时对EDTA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内对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浓度<2mmol/L的EDTA基本不影响酶活力,但随着浓度的增大,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大.本实验还以牛血为材料,对酶液进行了体外抗血凝和溶血栓实验,结果表明,该酶具有抗血凝和溶血栓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