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1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粉末活性炭预吸附改善超滤膜通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粉末活性炭(PAC)预处理长江原水对改善超滤膜通量的效果.试验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000 Da和10 000 Da的2种超滤膜,着重探讨了PAC对长江水中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吸附去除效果以及其所带来的膜通量改善.试验结果表明,超滤膜直接过滤原水时,膜通量下降严重;采用PAC预吸附后,2种膜的通量在一定程度上均得到提高.对PAC预吸附和膜后水样进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的测定,结果表明:PAC吸附小于1000Da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高于其他相对分子质量区间有机物总和;膜表观截留孔径越小,PAC预吸附改善膜通量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32.
研究将H型001×7强酸树脂改性为Fe型,该树脂能有效吸附交换水中的F-.其静态饱和吸附容量达18.98mg/g,最适宜pH范围为4.5~6.0.因受膜扩散速度的制约,原水的水力条件对其除氟性能影响较大,在一定搅拌速度下,1.5小时即可达到吸附平衡.该树脂室温下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公式,呈现出化学吸附的特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除氟机理依赖于F-取代Fe3 原来吸附的配体水而与Fe3 生成配位化合物,从而具有一定的除氟能力.  相似文献   
33.
为了有效控制农药废水纳滤分离工艺运行,基于DK膜预处理吡虫啉废水的试验数据,采用神经网络算法仿真模拟了纳滤系统去除污染物的过程,建立了纳滤分离动态模型,预测了多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吡虫啉农药废水中污染物去除规律和实时性动态变化,不仅完善了纳滤分离理论系统,而且模型精度满足应用要求,计算的COD、盐分去除率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大于0.99,误差在±4%范围内,为农药废水的有效治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利用城市污泥为部分原料生产页岩砖的生产试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页岩粉中加入质量百分比为10%干污泥,烧结成砖,砖的各项性能符合国家标准,不仅可以节约燃煤和矿物资源,提高砖的隔热保温性能,而且可以大量资源化处置利用城市污泥。  相似文献   
35.
H103大孔树脂吸附苯酚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敏  张林生 《环境工程学报》2011,5(8):1811-1814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H103大孔树脂对水中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对水中苯酚的吸附速率较快,60 min内基本达到平衡。树脂对水中苯酚的吸附量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呈线性关系。吸附数据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结果较好。动态处理某精细化工含酚废水结果表明,室温下固定床流速为3 ...  相似文献   
36.
利用水解酸化 (采用缺氧折流板ABR反应器 )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工艺对汽车电泳涂装工艺废水进行实验研究 ,分析了ABR的反应时间、容积负荷、内置填料对废水可生化性改善的影响及SBR的运行方式、进水 pH、污泥负荷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染料废水的厌氧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染料废水的现状,特点及危害性,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处理该水的各种技术,并详细说明了厌氧法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本文综述目前国内外处理染料废水的各种技术,详细说明了厌氧法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8.
微滤技术处理回收废水中分子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微滤法处理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的工艺,结果表明,微滤技术处理该废水,可回收分子筛催化剂,出水并可回用。  相似文献   
39.
讨论了聚合硫酸铁(PFS)的混凝机理,说明PFS由于在制造过程已完成碱化、水解、缩聚过程,因而能适应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混凝处理,形成带一定电荷及聚合度的凝絮,取得较佳的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0.
试验比较加压生物接触氧化法与同等条件下常规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运行参数及性能,研究表明,加压条件下生物接触氧化法性能有较大提高。在P=0.3MPa条件下,最佳HRT为1.0h左右,当CODCr容积负荷不超过15kg/(m3·d),维持DO为4~5mg/L,则CODCr去除率为80%~95%,出水CODCr低于100mg/L,气水比仅需(1~4)∶1。同等条件下常压生物接触氧化法气水比为10∶1,HRT为1.5~2.0h,可承受的CODCr容积负荷为5.3kg(m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