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4篇 |
免费 | 97篇 |
国内免费 | 23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00篇 |
废物处理 | 39篇 |
环保管理 | 96篇 |
综合类 | 753篇 |
基础理论 | 145篇 |
污染及防治 | 112篇 |
评价与监测 | 90篇 |
社会与环境 | 43篇 |
灾害及防治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稀释与接种法"是BOD5的标准测定方法,制备溶解氧接近饱和且不含能干扰生化耗氧过程的物质的稀释水,是该法重要的工作之一.由真空泵带动的"空气净化--稀释水曝气"装置,流程合理、装配容易、调控灵活,可连贯进行空气净化与稀释水曝气,而制取符合质量要求的稀释水. 相似文献
14.
以20种微量有机污染物为目标物,针对北京市2个再生水厂的不同工艺,系统地考察了污水再生水中目标化合物的去除效果,并采用重组酵母雌激素活性筛检法(YES法)对再生水中雌激素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滤(UF)+臭氧(O3)氧化处理工艺可有效地去除微量有机污染物,出水中雌二醇当量浓度(EEQ)低于YES法检出范围.A2/O+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RO)处理工艺对微量有机污染物有很高的去除能力,出水中可检测出的目标化合物较少.2种工艺均可降低再生水的环境风险,保障其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16.
跨海大桥主墩桩基施工过程中采用的钢护筒被保留作为桩基的外层,容易受到海洋环境的腐蚀破坏。提出一种基于插值曲率模态指纹库比对的桩基损伤识别方法,为解决测试数据不完备的问题,采用三次样条函数几何插值得到扩展后的桩基振型,然后在扩展振型的基础上采用中心差分计算得到曲率模态指标。以金塘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索塔-基础多尺度有限元模型,考虑海水腐蚀造成桩基钢护筒局部损失情况,以损失减薄区域的位置、轴向长度、深度为损伤参数,设置多种损伤工况样本,计算并建立基于插值曲率模态的桩基损伤识别指纹库,最后通过指纹库以外损伤工况与库内样本比对的方式,验证损伤识别效果。研究表明,为保证三次样条函数几何插值得到扩展振型对真实振型的拟合精度,至少需要沿桩基均布6个位移插值点。通过指纹库比对,能够准确识别桩基钢护筒减薄区域的位置与轴向长度。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围堰、跨区域调水、清淤等人类活动导致太湖中的岛屿面积的变化及其边界的迁移。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探究太湖内岛屿面积的变化趋势及边界的迁移方向,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为因素对岛屿动态变化的的影响,进而指导太湖治理工作。通过波段分析、非监督分类以及分类后处理的方法从Landsat影像中提取岛屿信息,获得1984~2017年不同时期的岛屿面积和边界数据,并对岛屿面积和边界数据进行动态变化趋势的分析,最终结合从文献、年鉴和其他与太湖相关资料中总结的与太湖岛屿相关的人为活动信息分析引起太湖主要岛屿动态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小贡山、漫山岛和三山岛屿总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与年际间波动幅度不同,岛屿面积变化的人为驱动因素可归纳为清淤和旅游开发,自然驱动因子为流水侵蚀;岛屿边界的迁移与"禁止围网养殖"、"湿地公园建设"等政策实施呈现显著相关性,且具体变化与政策颁布之间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连续培养法,在淹水条件下研究了添加外源氮对滇池沉积物氮矿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添加水生植物残体或无机氮,均未改变沉积物氮矿化的总体趋势,表现为培养前期矿化量迅速升高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各处理累积氮矿化量最大值为722.34~625.67mg/kg,约占总氮的10.5%~20.3%,与土壤相比,具有较大的矿化潜能.外加水生植物(孤尾藻,芦苇)残体的处理约在21d达到累积氮矿化量的峰值,比原沉积物分别增加了15.9%和9.3%.外加水生植物(孤尾藻,芦苇)残体和无机氮的处理比仅添加水生植物残体的处理累积氮矿化量达到峰值的时间晚一周,其最大累积氮矿化量分别减少了7.5%,9.8%和8.3%.运用Two–pool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非线性回归拟合,通过参数和实际应用可能性剖析,Two–pool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描述沉积物氮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预测尾矿坝变形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尾矿坝变形影响因子进行优选,基于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BBO)对支持向量机(SVM)参数进行寻优,建立PCA-BBO-SVM尾矿坝变形预测模型,并以杨家湾尾矿坝为例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PCA-BBO-SVM模型在4个测点的RMSE为0.139 6,0.274 2,0.317 0,0.530 6;MAE为0.112 5,0.213 5,0.269 0,0.412 9;MAPE为0.525 0%,0.692 3%,2.621 2%,1.311 2%;预测精度及对局部波动的预测能力均高于BP、GS-SVM、GA-SVM和PSO-SVM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尾矿坝变形预测提供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