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于宏兵  黄涛  林学钰  吴睿 《环境科学》2005,26(6):110-114
采用70℃高温水解酸化、高温厌氧、高温好氧、高温生物活性碳(BAC)组合工艺,对玉米深加工行业的高温工艺废水进行分相与分段处理研究,分别对COD、VFA、氨基酸等的去除处理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在高温条件下完成高温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并达到回用热水、节能目的.结果表明:组合工艺系统对高浓度有机废水COD总去除率达到99.62%,VFA和氨基酸均为100%,出水COD<50mg/L,达到中水回用COD标准值,其中水解酸化相COD去除率占总去除率的49.7%,产甲烷相占33.7%,好氧段占14.5%,BAC段占1.1%;厌氧段占VFA总去除的56%,好氧段为21.2%,BAC段为21.8%;厌氧段占氨基酸总去除的34.8%,好氧段占62%,BAC段占3%.其中水解酸化有机负荷达到36.2kg/(m3·d).高温好氧和BAC组合工艺进水COD 3 500mg/L条件下,COD去除率仍能达到95.8%.整个系统运行平稳,抗冲负荷强,各段出水pH均在6.6~7.5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32.
市政尾水含有多种已知及未知生态健康风险污染物,排放到环境后可能对受纳水体生态系统健康产生威胁,特别是尾水中环境雌激素(EEs)因会干扰生物体生殖、免疫及神经系统而备受关注。此外,EEs可在生物体内蓄积,影响生物种群组成,进而对水生态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从市政尾水中EEs的种类、浓度水平、对受纳水体中水生生物的危害以及其在受纳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规律等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市政尾水中EEs对受纳水体水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市政尾水中EEs浓度在ng/L级别,对受纳水体中水生生物健康存在内分泌干扰等效应;同时对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受纳水体中EEs的迁移转化规律受到水文水质条件变化、光降解及生物降解等因素的影响,但是目前针对EEs在受纳水体中的生物毒性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展市政尾水对受纳水体的生态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方法对包气带三种状态下,即天然自净、分别向包气带介质中注入营养以及人工培殖的高效脱氮菌,阻止氮污染及除氮能力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发现向包气带介质中注入人工培殖的高效脱氮菌这种状态具有很强的除氮和阻止氮污染的能力,进而给出了该种状态下细菌脱氮反应动力学模型。为实施利用包气带进行污水除氮和控制面源氮源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BOD_5测定中的反推取样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 BOD5测定中的最佳状态 ,推导出 BOD5测定中的取样量公式 ,并结合实际检测结果确定了使用本公式的误差范围 ,指出了本方法尤其适用于有数据积累的污水常规监测及实验室内质控样的分析  相似文献   
35.
农药与未来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述现代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对农作物,畜禽,人体及其他方面所造成的危害,阐明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用量,走持续发展道路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6.
37.
阿特拉津降解菌的生长规律及降解特征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了从农药厂阿特拉津生产车间污泥中分离出的菌种AT菌,进行了菌种生长曲线的测定,求得AT菌的对数期代时为3.87d,生长速率为0.258d^-1;不同基质浓度的降解实验表明,在农药污染质阿特拉津的低浓度体系中,AT菌降解阿特拉津的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属于米氏方程曲线的第一阶段的情形,并拟合出关系式V=0.064S。  相似文献   
38.
2016—2019年长江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十三五”以来长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2016—2019年长江流域615个可比断面监测数据,从流域主要污染特征、主要超标指标浓度时空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长江流域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6—2019年,长江流域水质总体好转.依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7.2百分点,劣Ⅴ类下降2.8百分点.TP、NH3-N和COD是长江流域的主要超标指标,2019年三者的浓度较2016年分别下降了28.3%、35.0%和8.0%;从流域不同级别河流来看,三者浓度在干流均为最低;从干流来看,三者浓度较高的断面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TP和COD污染主要来自面源,NH3-N主要来自点源.研究期间,TP对长江流域水环境污染贡献最大,其断面超标率一直排在首位.针对流域水质分布特征,建议继续加强流域内TP防控,重点加强中游污染治理;同时,优化流域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流域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9.
近40年来长江干流水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长江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开展1981—2019年长江干流水质变化特征研究.系统总结了39年间长江干流地表水环境监测情况,以CODMn、NH3-N和TP为研究因子,探讨了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同时,选取有连续监测结果的断面,分析了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不同断面近40年来的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81—2019年,我国水环境监测迅速发展,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监测在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监测项目和水环境质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②长江干流地表水水质总体相对较好,上游水质好于中下游,上游水体中ρ(CODMn)、ρ(NH3-N)和ρ(TP)均低于中下游.③1981—2005年各江段ρ(CODMn)和ρ(NH3-N)年均值变化特征不同,在2006年之后大体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④2006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呈好转态势,水体中ρ(CODMn)、ρ(NH3-N)和ρ(TP)均呈逐年下降趋势.⑤近年来,长江干流断面中TP的污染程度高于CODMn和NH3-N,应引起重视.研究显示,政府的相关管理措施对长江干流水质改善具有正面推动作用,极大改善了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也促进了长江干流水质的进一步好转.   相似文献   
40.
模拟地下水环境微生物降解甲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某加油站附近的土样,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纯化,获得一系列降解甲苯的菌株,选择了出降解率最高的菌株进行诱变,再筛选出降解特效菌株,并模拟地下水环境进行驯化。菌株在12d内对甲苯的降解率达到93.5%。利用渗流槽模拟扩大降解实验,第11天甲苯的降解率达87.3%,第15天达到95.2%,证明该菌株是一种能够有效降解地下水中甲苯的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