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29篇
综合类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党和政府执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安全生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最根本的要求;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事关社会安定和谐,事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2.
安全生产事故有其偶然性、突发性等特点,造成事故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使有些同志错误地产生事故不可捉摸思想认识.这种认识给安全生产带来普遍的精神压力,各级、各部门一边抓工作,一边还要提心吊胆,担心冷不防会冒出个什么事故来.然而,事故真的就防不胜防吗?  相似文献   
73.
重视与重实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1月23日全国安全生产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不搞好安全生产,就没有全面履行职责。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一定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可以说,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何重视安全生产,不同地区、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差别。如有的抓安全生产工作,热衷于电视电话会议、发发文件、提提要求、检查检查,就是不搞扎扎实实的隐患整改…  相似文献   
74.
安全生产工作要以新理念为先导,有新的理念才能有新的行动。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工作不能停留在点上、面上,要在立体空间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的结合应当是立体结合,安全生产的行为应当是立体行为。安全生产工作效应该是立体效应。一、树立安全也是生产力观念,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认识不到位是一切工作不到位最为深层次的根源。长期以来,实践操作中的“生产第一”和理论上的“安全第一”冲突不断。有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不能从安全也是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的现…  相似文献   
75.
张江辉 《安全》2007,28(2):44-45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关键还在许多工作“落实不下去“.那么,安全生产工作为何落实不下去?究其原因反思有五:……  相似文献   
76.
“马后炮”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一些同志的“事后诸葛亮”,批评其事前不肯说、事后显聪明、主观认识落后于客观实际的行为,含有明显的贬意。但是笔者认为只要认真做好事后总结工作,“马后炮”未尝不能做,并且可以达到和“防患于未燃”不相上下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据统计,每年发生的事故有80%以上在基层,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一条是事故不出在本单位就满不在乎,把“不出事”当安全。笔者经常参与一些安全检查,常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在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方面,有的挂在墙上,有的锁在抽屉,有的说在嘴上,没有落到实处。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不注意学习,贯彻执行时往往不知道,有关人员也一问三不知。不出事不算问题,即使有天大的漏洞,只要监管部门没发现,不追究,本单位还没出事故,就不管、不问、不追究,真是不摔跤不知痛。  相似文献   
78.
全球每年因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造成120万人死亡、2.5亿人受伤;我国每年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约占世界总数的20%,因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要损失1000亿-2500亿人民币;2006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627158起,造成112822人死亡,平均每天约有309人丧生于各类事故.  相似文献   
79.
17日,全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要求全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伤亡,最大限度地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力减少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努力遏制一次死亡5人以上特大事故,力争杜绝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别重大恶性事故。  相似文献   
80.
莫"烦"安全     
烦,作为一种心理、生理现象,人皆有之,实是一种常情,不可避免.有的由于理想信念的迷失而精神状态萎靡,也有的是由于家庭困难或工作中的不如意而产生烦躁情绪;也许还有更多的原因.但还有一些人,却"烦"起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