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249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鉴于当前我国虚拟水经济影响研究方面尚较少触及的现实,该研究用虚拟水战略的视角,通过构建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来探究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问题。首先,用人均农村人口主要农畜产品虚拟水含量指标定量表征我国农业生产空间布局现状,发现我国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存在明显的“北方多、南方少”特点,其中,高值区由展布在北方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等10个省区组成;而主低值区则分布在我国东南和西南沿海一带。然后,为探究虚拟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的理想布局模式,提出区域农业生产优势度的概念,分析其影响因素,运用定量评价模型计算各省级区域的农业生产优势度。发现区域农业生产优势度整体上呈现北、西、南三面高,中东部低的宏观态势。其中,高优势度区域呈向东开口的喇叭型结构分布于我国的沿边省份,低优势度区域集中连片地分布在我国地理版图中东部的甘肃、宁夏、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省市区。最后,构建农业生产布局调整指数作为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优化调整的依据,将虚拟水战略背景下我国区域农业生产划分为布局合理型、布局过密型和布局过疏型三类,分别给出了其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72.
饮用水水质标准中14种限制物质综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牛活饮用水中低剂量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用淡水发光细菌肯海弧菌067检测了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制检出的14种物质配制的混合液在不同 pH值时的毒性及其不同稀释度对发光细菌发光抑制的动力学曲线.同时,为了探寻多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对发光细菌作用的机制,分别测定了14种物质中的氯化铜、氯化锌和重铬酸钾对发光细菌的单一毒性的EC50,以及等浓度配比和等毒性配比的二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采用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评价,同时采用统计学方法二次2因了回归通用旋转组合实验设计研究了二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14种限制检出物质的混合液对发光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种重金属化合物的等浓度比和等毒性比二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作用结果一致,氯化铜与重铬酸钾呈拈抗作用,氯化铜与氯化锌、氯化锌与重铬酸钾均为协同作用;而采用统计学方法在本文条件下可得出:3种二元混合物的毒性效应,其相瓦影响因它们浓度而异.研究表明14种限制检出物质,尽管它们的浓度均符合国标有关限制浓度值,但他们共存时的联合毒性十分显著,可能对生物和人体有害.  相似文献   
373.
MTT-四氯化碳萃取吸光光度法测定活菌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噻唑蓝(MTT)-四氯化碳萃取比色法是一种快速测定活细胞的方法,通过对反应条件的探索,建立了一种快速的测定细菌活性的方法。结果表明,MTT-四氯化碳萃取法可以有效地测定活菌数,并且与传统的平板稀释法和比浊法的测定结果一致,可以作为代替平板稀释法活菌计数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74.
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铊的分析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仪器的最佳分析条件为: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分别为700和1 600℃,进样量为40μL,基体改进剂为0.5%的钯与硝酸镁。直接进样、MIBK萃取法和铁沉淀富集3种前处理方法对应的检出限分别为0.76,0.07和0.02μg/L;分别测定5,0.5和0.1μg/L含铊水样,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2%,6.1%和8.4%,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91%和88%,即3种样品前处理方式下,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环境水样中铊均具有较好的测定效果。直接进样法适用于铊浓度较高的水样,MIBK萃取法和铁沉淀法则适用于较清洁水样。  相似文献   
375.
系统测量了5辆小型载客汽车分别以20~100 km/h匀速行驶时的车外噪声频谱,得到了低、中、高各频段声压级随车速的变化关系,进一步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频谱相比较,为从声源上控制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6.
结合溶胶凝胶法和光还原法制备了Ag/TiO2-SiO2光催化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曲线、紫外—可见漫反射等测试技术对材料形貌、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对2×10-5 mol/L亚甲基蓝(MB)溶液及实际废水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适量的Ag负载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活性。以Ag负载量为5%(质量分数)的Ag/TiO2-SiO2(记为TS-A5)为例,TS-A5与商用光催化剂P25相比具有更优越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在500 W氙灯做为光源条件下,5次重复使用后TS-A5对MB仍能保持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应用于实际废水中可使其COD明显下降,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77.
为了研究石油天然气开采作业过程中发生井喷或一氧化碳和硫化氢泄漏等突发事件时井场作业人员的应急疏散规律,以压裂作业为例,采用社会力模型,建立压裂井场模型,将压裂作业中压裂队、试油队和射孔队等作业人员按照常规工作区域分为5组,模拟了井喷失控时压裂井场作业人员撤离至应急集中区域的应急疏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仿真计算可以间接反映作业人员的真实疏散水平,可评估应急疏散效果;砂罐车附近的作业人员疏散用时最短,液灌附近的作业人员疏散用时最长,在通过狭窄区域时出现了拥堵现象。仿真计算结果可为井场设施摆放、临时房屋建设、应急集中区域选择等井场布置工作提供参考,可用于指导合理应急疏散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378.
提出一种新型除雾装置——自由旋片除雾器。在实验室条件下,从除雾效率、压力损失两方面研究了自由旋片除雾器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风速在11 m/s左右时,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达到最大值。对比实验发现,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远高于固定叶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二者的除雾效率最大值相差约10%。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变化曲线在6~13 m/s的流速范围内相当平滑,说明自由旋片除雾器对含雾气流流速的波动有很好的适应性。另外,增加液气比和雾滴粒径会提高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自由旋片除雾器压力损失系数仅为4.3,而固定叶片除雾器压力损失系数为6.6。所以,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阻力特性远优于固定叶片除雾器。  相似文献   
379.
水丝蚓生物扰动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投放密度和不同环境条件下水丝蚓的生物扰动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研究表明,水丝蚓的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磷释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未投放水丝蚓的空白组相比,当水丝蚓密度为1 ind./cm2和2 ind./cm2时,上覆水中总磷的平均浓度分别提高了190%和230%.温度的提高,会加大水丝蚓生物扰动对磷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0.
基于土壤侵蚀模型的滑波临界雨量估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滑坡临界雨量确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土壤侵蚀模型的滑坡临界雨量估算的新方法。该方法基本思路是:降雨引起土壤侵蚀,当土壤侵蚀达到一定强度时可诱发滑坡,因此利用土壤侵蚀模型可以推算滑坡临界雨量。以湖北省秭归县为例进行试验,从降雨-土壤侵蚀-滑坡的成灾机理入手,利用卫星资料、地理信息资料及降雨资料,计算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形(坡长、坡度)、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基于USLE土壤侵蚀模型,计算滑坡发生时土壤侵蚀强度,通过分析多个滑坡个例,确定滑坡临界土壤侵蚀强度,再根据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推算不同预警点滑坡临界雨量。相比以往仅仅分析灾情与降雨之间关系的传统方法,该方法有较为清晰的物理意义,实际业务中也易于实现,在滑坡预警预报中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