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12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总后勤部军需部最近组织召开了“军用头盔系列”产品设计定型评审会。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健全我军军用头盔体系,实现我军单兵头面部防护装备的更新换代。“军用头盔系列”由步兵头盔、空降兵头盔、装甲兵头盔及陆航直升机驾驶员头盔构成。其中,步兵头盔为通用型作战防护头盔,已于2002年先期实现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并已装备全军。空降兵头盔是在步兵头盔基础上针对伞降作战特点研制的,主要装备空降兵及其他执行伞降作战任务的人员。装甲兵头盔采用半盔式盔形设计,具有防破片、抗冲击、抗穿刺功能,其防护功能比现役的坦克工作帽有了显著…  相似文献   
102.
以4种常用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植物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var)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研究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考察了4种草本植物在磷酸三(1-氯-2-丙基)酯[tris-(1-chloro-2-propyl) phosphate, TCIPP]污染土壤胁迫下的耐受和富集特征,以期筛选出具有一定TCIPP污染土壤修复能力的植物。结果表明:TCIPP具有一定的植物毒性效应,能够抑制4种植物的生长发育,但仅黑麦草的生物量显著降低,其他3种植物的生物量减少不显著。TCIPP易于从植物根部向地上部迁移,其在4种植物组织中的浓度分布均表现为叶>根>茎。4种植物中,苕子叶组织中TCIPP的浓度为15.0 mg/kg,每盆土壤可积累TCIPP 34.9 mg。苕子和紫花苜蓿对土壤中TCIPP的吸收、积累和转运效率较高,其地上部富集系数分别为1.39和1.50,转运系数分别为2.61和3.24。4种植物对TCIPP污染土壤均有较好的修复能力,对土壤中...  相似文献   
103.
程海湖夏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富营养化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程海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富营养化现状,对程海湖的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了夏、冬季节程海湖水质状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和藻类生物学法评价了程海湖的营养状态.结果表明,调研期间程海湖氮、磷浓度较高,水体中总磷(TP)浓度为0.03~0.19 mg·L~(-1),总氮(TN)为0.38~3.08 mg·L~(-1),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在49.3~54.4之间波动,已经达到轻度富营养水平;藻密度变化范围为1.54×10~6~1.65×10~7个·L~(-1),已超过常规湖泊的水华暴发阈值范围;浮游植物以蓝藻、绿藻为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大多数为1~3,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18~0.72,部分时间段藻类多样性偏低,呈现出典型的蓝藻门为优势的富营养化状态,亟需对其进行生态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4.
以含硝态氮(NO3--N)的模拟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零价铁(Fe0)与生物耦合实现混养反硝化高效脱氮。结果表明:在C/N为2.78~3.08时,1号反应器(仅添加活性污泥)平均TN和NO3--N去除率分别为39.6%和40.1%,而2号反应器(添加活性污泥+Fe0)中平均TN和NO3--N去除率分别为80.7%和81.4%。2号反应器单批次物质转化结果表明,1个反应周期内包含2个阶段:0~12 h混养反硝化阶段及12~24 h自养反硝化阶段,且脱氮过程集中在前12 h;零级动力学结果表明,0~12 h的反硝化速率为2.38 mg/(L·h),是12~24 h反硝化速率的9.5倍;通过理论计算可知,4~12 h自养及异养脱氮贡献比例较稳定,两者比值约为4∶6,12~24 h自养反硝化作用贡献占比为100%。S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Fe0表面有明显的微生物腐蚀现象,FeOOH和含铁有机复合物是主要的腐蚀产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Fe0可有效提高菌落多样性与丰富性,且动胶菌属(Zoogloea)作为优势菌属在反硝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利用风蚀输沙率模型,对1986-2006年期间黑河下游重要生态功能区植被的防风固沙功能及其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 1986、1996和2006年研究区植被防风固沙量分别为9 056×104 t、4 972×104 t和6 296×104 t;不同植被覆盖的土地类型中,有林地防风固沙能力最强,其次为灌木林,低覆盖度草地最小;1986-2006年,区域植被生态系统的防风固沙功能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植被防风固沙功能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防风固沙能力较高的区域主要零散分布在河流、湖泊沿岸等植被覆盖状况较好的区域;研究区域植被生态系统的防风固沙功能价值较大,2006年达到53.1×108元,明显高于当年研究区的GDP。  相似文献   
106.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纳米氧化锌广泛应用于抗菌涂料、电子装置、个人护理品等产品中,其生态毒理机制已成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为了探究水生丝状真菌对纳米氧化锌的响应及适应机制,本文选用3种不同粒径的纳米氧化锌30 nm、90 nm和200 nm作为影响因子,通过室内模拟钻天杨Populus nigra L.凋落叶降解过程,研究纳米氧化锌的慢性暴露对水生丝状真菌生物量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效应,其中包括真菌的生孢率、群落多样性、脱氢酶活性、胞外降解酶活性、体系pH值、凋落叶降解速率以及碳氮含量,结果表明,粒径较小的纳米氧化锌(如30和90 nm)对水生丝状真菌活性及细菌代谢功能的抑制作用更强,且抑制作用达到显著水平所需的时间越短。46 d的慢性暴露显著影响了水生丝状真菌的生孢率与群落组成,其中Alatospora的生孢率与凋落叶降解速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该菌是纳米氧化锌的敏感菌,而Anguillospora和Flabellospora在纳米氧化锌的介入环境中产出较多的分生孢子,表明其为纳米氧化锌的耐受菌。另外,纳米氧化锌的长期暴露使水生丝状真菌对有机氮的降解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而对有机碳的代谢功能没有明显影响。总之,水生丝状真菌对纳米氧化锌的响应导致了凋落叶降解速率及碳氮分解效率在各处理间呈现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为纳米氧化锌对生态过程的毒理机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7.
今年10月将在熊本县水俣市举行第六次"国际水银会议",世界研究人员将宣布水银污染的实际状况和研究成果。自从确认据说是公害病的起点的水俣病以后,今年是第15年了。使神经麻痹,并产生手脚障碍和运动失调等症状的有机水银中毒事件,在海外也有报道,最近低浓度污染也已经成为问题。在产生水俣病悲剧的地点举行国际会议之前,介绍一下世界水银污染研究的现状。负责调查和研究水银污染问题的水俣市国立水俣病综合中心介绍说,在中国、加拿大等27个国家的30多个地区已经确认存在水银污染。国立水俣病综合研究中心对其中的约10个国家实施了实…  相似文献   
108.
法律的实施比法律的制定要困难得多。而由于环境法本身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环境法律的实施比一般法律的实施更为复杂和艰巨。这是因为: 一、环境法在国际范围是近20多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法律部门,在我国是70年代末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9.
万里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保护环境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一件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这使我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大大提高了一步。一、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文件说明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人民政府在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注意。特别是近几年在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现关化建设的同时大大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把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看作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任务。党和国  相似文献   
110.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发动机的甲醛排放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一台加装独立的甲醇供给系统的自然吸气柴油机上,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模式(DMCC)进行台架试验.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技术,全面研究并总结了甲醛在不同的发动机工况如转速、负荷、排气温度(改变柴油氧化催化转化器DOC位置)和不同甲醇替代率的情况下的排放规律以及甲醛和未燃碳氢(HC)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DMCC模式下的甲醛排放主要受到负荷、甲醇替代率、排气温度3方面的共同影响.在中等负荷排温在240~380℃之间时,DOC促进甲醛的生成;在高负荷排温在400℃以上时,DOC减少甲醛排放.在同样工况下将DOC位置移近排气歧管对减少甲醛排放有显著的作用.在此情况下,当排气温度超过400℃,DOC后的甲醛排放体积分数降低到(10~15)×10-6左右,与燃用纯柴油的甲醛浓度相近.另外,未燃碳氢和甲醛的转化效率的规律有一定的关联.当排温高于320℃以后,尽管HC迅速下降到比原机还低的水平,但甲醛排放浓度却比较高.当排气温度超过380℃并将DOC位置移近排气歧管,此时,HC与甲醛的排放将同步减少直至接近零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