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90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主持人:大家好!上一期我们与大家讨论了企业规章制度中关于薪酬管理制度的法律合规性问题。这一期,我们想与大家来谈谈企业保密制度的有关法律合规性问题。经常有人问我,保密制度到底有什么重要的呢?我公司没有什么核心技术,也没什么可以保密的,我们是否可以不建立保密制度呢?对此问题,嘉宾有何看法?王倩:解释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公司保密制度,哪些属于公司秘密?  相似文献   
72.
流域空间统计模型SPARROW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PARROW(SPAtially Referenced Regressions On Watershed attributes流域属性基于空间的回归模型)是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开发的经验统计和地表过程相结合的流域空间统计模型。模型通过对河流水质数据和流域属性建立空间回归实现污染负荷产生和迁移的定量化。模型的最大特色是其空间特性非常显著,可以将上游的营养盐污染源数据和下游的营养盐负荷数据联系起来,同时可以将河流中的水质监测数据或污染物通量数据和流域的空间属性特征(比如土地利用类型、河网、大气沉降等)联系起来。模型除了一般水质模型所具有的水质模拟和流域污染源的分析功能外,还可在模拟过程中对流域中每个污染源、流域属性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对水质监测结果的影响进行显著性检验。文章简要介绍了SPARROW模型的结构和原理、功能和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3.
选取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太师屯镇为研究区,针对该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特征,设计了最佳管理措施(BMPs).同时,在非点源污染损失估算的基础上,率先尝试从经济学角度预测8种不同非点源污染措施在控制氮、磷和泥沙流失的效果及所获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并将各单项措施的控制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变土地利用类型的3种措施中,25°以上荒草坡还林措施效果最好,对总氮、总磷、泥沙流失的控制效果都超过15%,最高可达30%以上,且经济效益最大;25°以上坡耕地还林效果次之,对总氮、总磷、泥沙流失的控制效果都超过5%,最高可达12%;15°~25°坡耕地变果园措施最差,对总氮、总磷、泥沙流失的控制效果一般为4%~8%.坡度为0°~15°坡耕地在土壤侵蚀控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坡耕地植物篱和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侵蚀类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效果相近,削减的污染损失占非点源污染损失总价值的13%,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针对畜禽养殖污染设计的农村户用沼气池,其经济效率在10%左右;测土施肥技术可减少氮素流失、节约大量化肥,且削减的污染损失达到非点源污染损失总价值的19%.作为综合污染控制措施的河岸缓冲带,可以有效地拦截氮、磷和泥沙的流失,对泥沙的控制效果最好,为83%,对氮的控制效果最低,仅为27%;而从经济效益方面比较,缓冲带减少氮素流失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约为该措施总经济效益的56%,泥沙次之,占28%;植被缓冲带削减非点源污染的总经济效率最高,可达35%,折合经济价值约1.69×106元.  相似文献   
74.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磷循环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地表饮用水源地--密云水库流域进行了磷循环特征的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种植业、畜牧业、人口和简单子系统内部及子系统间的磷输入输出状况,以及系统整体的代谢效率特征,讨论了流域水体磷污染负荷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化肥、饲料添加剂和农药是流域磷输入的主要来源,占直接物质磷输入总量的52.9%;整个系统向环境输入磷2868.44t,其中的26.5%直接进入水体.②在水体磷负荷中,畜牧业系统的贡献最大,为1800.26 t,达到输出总量的82%,其次为种植业系统,占9.4%.③系统整体结构不协调.呈现单向和开放状态.研究区种植业系统运行出现磷亏缺,并具有区域性和不均衡性的特点;而畜牧业系统则出现磷盈余,整体结构不协调;畜禽的排泄物未能得到有效处置和循环再生,其中进入水体的量占畜禽粪尿磷总量的40.9%,从而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广泛的生态环境影响.④水体污染负荷与城市化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5.
大气中颗粒物PM( particuIate matter)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城市绿色植物作为大气过滤器,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因此了解不同树种对空气颗粒物的吸附滞纳作用是必要的.以北京植物园10种常绿植被为研究对象,应用空气气溶胶再发生器( QRJZFSQ_I)测定了北京市常见6种乔木和4种灌木叶片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 TSP)﹑PM10﹑PM2.5和PM1.0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叶片表面附着颗粒物的能力差异明显,最高的是雪松( Cedrus deodara)和油松( pinus tabuliformis),吸附量分别是(18.95±0.71)μg.cm-2和(14.61±0.78)μg.cm-2,冷杉( Abies fabri)最小,为(8.02±0.4)μg.cm-2;②不同树种叶片单位面积对不同颗粒物的附着能力也存在差异,附着PM10能力最强的是油松和雪松,附着PM2.5能力最强的是雪松﹑铺地柏( Juniperus procumbens)﹑龙柏( Juniperus chinensis cv. kaizuka)和油松,附着PM1.0能力最强的是雪松﹑铺地柏﹑冷杉和油松;③不同月份叶片上附着的各粒级颗粒物( PM10﹑ PM2.5 )占TSP的比例不同.其中PM10在4~6月之间主要表现两种变化趋势,一是先上升后下降,主要为灌木树种;二是逐渐上升,主要的树种是乔木树种.而PM2.5则没有这种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6.
北运河武清段水污染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通过对北运河武清段水系(主河道——北运河和龙凤河,北运河支流——柳河、灌溉沟渠)的水质进行监测,采用灰色关联法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利用多元统计法对污染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武清段水系17个观测点中有23.8%的观测点的水质为Ⅲ类水,12.7%为Ⅳ类水,63.5%为Ⅴ类水.水质存在时空变异,夏、冬季节各河道水质差异不显著,春、秋季节差异显著.沟渠水质最差,其总磷(TP)含量和BOD5值明显高于其他河道;TP、硝态氮(NO3--N)、COD、总有机碳(TOC)、温度(T)、溶解氧(DO)和总氮(TN)解释了全部的季节性变异,BOD5、pH、溶解性总固体(TDS)和叶绿素a(Chl-a)的季节变异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氧化还原电位(ORP)、氨氮(NH4+-N)和亚硝态氮(NO2--N)次之.NH4+-N和TN解释了51%的空间变异,主河道的氮污染是由上游工厂和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的;北运河武清段的主要污染物依次为:有机污染物、氨氮、硝态氮、酸碱废水和磷,污染表现为复合污染,点源仍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金塔盆地鸳鸯池灌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采集浅层地下水(201组)和中深层地下水(5组)样品,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值关系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孔隙水整体呈弱碱性,ρ(TDS)变化范围328.4~12 400 mg·L-1;阴阳离子分别以SO42-和Mg2+/Na+为主.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Mg型、SO4·HCO3-Mg型、SO4-Mg·Na型和SO4·Cl-Na·Mg型.中深层孔隙水p H均值为8.47,较浅层孔隙水高,属弱碱性水,ρ(TDS)变化范围339.0~493.8 mg·L-1,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Mg型.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  相似文献   
78.
为探讨香港水质管理的措施及效果,本文对香港吐露港地区5条河流10个监测点1985—2014年的地表水质数据进行分析,观察水体整治管理前后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0个监测点的氨氮、BOD_5、COD和TP的浓度均逐年下降,上下游共同努力,使各项污染物得到很大程度的削减,并且治理前后的浓度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理之后各项污染物年均浓度趋于平稳,达到标准以内。由此可以看出,香港地区水质管理效果的显著与其所实施的《水污染管制条例》、禽畜饲养禁制区设立与吐露港及牛尾海污水收集整体计划密不可分。随着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施行,香港吐露港地区治理的措施可为我国现阶段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所借鉴。  相似文献   
79.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与重建过程中土壤侵蚀强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37Cs示踪方法,通过采集不同利用方式的坡面土壤,研究了黄土高原典型丘陵区流域植被破坏与重建过程中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破坏耕垦后使137Cs遭受了大量流失,坡耕地耕垦时间越长,土壤侵蚀愈严重;植被恢复重建有效地减轻了侵蚀强度;通过比较刺槐林、果园及封禁自然恢复的撂荒地三种植被建造方式的土壤侵蚀模数,发现以封禁自然恢复的撂荒地土壤保持效果最好,其次是刺槐林,最差的是果园,其原因与果园的管理方式有关.立地条件不同的同种植被建造方式.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表现为峁坡阳坡此槐林地侵蚀模数远远大于谷坡阴坡刺槐林地.根据退耕时间不同的坡地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及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等方面对燕沟流域土壤侵蚀变化趋势作了进一步预测.  相似文献   
80.
海绵铁还原耦合活性炭吸附-微波再生技术降解甲基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海绵铁(s-Fe0)还原耦合活性炭(GAC)吸附-微波(MW)再生技术降解甲基橙(MO)溶液,重点考察了s-Fe0投加量、粒径、微波功率等因素对MO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Fe0投加剂量为15.0 g/L、粒径为3~5 mm、超声波功率为200 W,反应1 h,MO的去除率为94.2%。其次,采用GAC吸附-MW再生技术(800 W,照射1 min)循环处理上述脱色后的MO废水。结果表明,GAC吸附可有效降低废水的生物毒性及残留的染料、TOC和总铁离子浓度,且MW辐射可有效再生吸附饱和的GAC颗粒。因此,s-Fe0还原耦合GAC吸附-MW再生技术可以有效降解MO染料,具有处理效果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