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9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在选择最佳测定条件的基础上,对比了模拟酶蛋白结合物和HEMIN对过氧化物的测定效果。结果表明,HEMIN-BSA效果最好,其对过氧化物的荧光响应信号约是HEMIN的2倍,该物质在不改变激发和发射光谱的前提下可增强反应活性,提高反应灵敏度,使方法检测限降低至使用HEMIN时的1/3左右,最低线性值降至原来的1/5左右,同时,精度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2.
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区域复合污染日趋严重,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成之一.本研究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定量估算SOA的主要方法,包括EC示踪法、WSOC法、受体模型法、示踪物产率法、数值模拟法等.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原理介绍与比较,指出1)EC示踪法、WSOC法、受体模型法简单易行,与在线连续观测数据结合可估算高时间分辨率的SOA浓度,但受限于对当地源谱和特定物种的了解;2)示踪物产率法虽分析技术难度高,但可针对不同来源的SOA估算;3)数值模拟可获得大尺度SOA的空间分布.针对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概述,不同方法的研究表明中国二次有机气溶胶是总有机气溶胶的重要部分,人为源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发挥着重要贡献.本文旨在为未来我国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3.
兰州西固地区气溶胶污染源的鉴别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实验测定了兰州西固地区气溶胶中13种元素含量。用主因子分析(PFA)和目标转移因子分析(TTFA)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辨出细粒子六个源和粗粒子四个源,并计算出各源对总悬浮颗粒物(TSP)的贡献,发现煤飞灰是当地的一个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24.
机动车排放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大气采样罐采样技术和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广州市环境空气、交通道路、城市隧道和汽车尾气中55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分及其质量浓度水平进行测试,并研究了广州市机动车VOCs排放特征.结果表明:①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本底观测点白云山摩星岭的大气样品中ρ(VOCs)数量级为10-1~101 μg/m3,其中烷烃类、烯烃类、乙炔和单环芳香烃类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97,15.15,6.16和43.27 μg/m3.市区主要交通干道(东风中路、环市中路和新港西路)旁空气样品的ρ(VOCs)数量级为101~102μg/m3,其中烷烃类、烯烃类、乙炔和单环芳香烃类最高质量浓度相应比环境本底质量浓度高约20~30倍.②在怠速条件下检测了摩托车、出租车、大客车、轻型卡车、小轿车和公交车等6种新车和在用车型VOCs的排放,其组成和质量浓度因机动车类型、功率和燃料不同而不同,一般功率越大VOCs排放越严重,ρ(VOCs)数量级大致为10-1~103mg/m3,为交通干道空气ρ(VOCs)的1 000倍以上.其中LPG车具有最高的烷烃类、烯烃类和乙炔排放量,测试样品的ρ(VOCs)分别为815.79~2 001.66,696.84~1 799.10和53.87~416.13 mg/m3.而柴油车排放的VOCs远远低于其他燃料车型.③通过对广州珠江隧道连续48 h的监测,研究了隧道内交通特征、微气象特征和VOCs组成及其质量浓度水平,能够计算出广州机动车55种VOCs化合物的平均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25.
广州市机动车排放因子隧道测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选取广州城市隧道进行连续48h的监测,获得了隧道内NOx,CO,SO2,PM10和HC等污染物的浓度、交通和气象等实测数据,计算出隧道内机动车NOx,CO,SO2,PM-10和HC的单车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1.38,15.40,0.14,0.64和1.86g/(km*辆),并得到了8类机动车各种排放污染物的综合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26.
以广州市为例,系统地讨论了机动车污染控制中的检查维护计划(I/M)。评估了广州市现行的I/M计划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广州市NOx污染控制目标,提出了广州市I/M计划升级的技术考虑,并对建议的两种加载I/M计划ASM和IM240进行了初步的费用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27.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及其铅的来源识别和解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9月—2006年9月,在北京的北郊(昌平区)、城区和南郊(房山区)3个采样点位共采集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166个. 用ICP-AES和ICP-MS方法测量Pb等29个无机元素. 应用正矩阵因子分析方法识别的TSP的3组主要来源为土壤扬尘源、建筑源和燃煤源;2组次要来源为有色冶金源和燃油源.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Pb的2个主要来源为燃煤源和有色冶金源,分别占总量的19%~39%和49%~62%;次要来源有土壤扬尘源和建筑源,分别占总量的2%~4%和7%~8%. 北京市北郊、城区和南郊的ρ(Pb)年均值分别为102,142和179 ng/m3. 燃煤源排放的铅分布比较均衡,在3个采样点位ρ(Pb)大体持平;而有色冶金源排放的铅有明显的采样点位差异,具有南高北低的趋势,这提示有色冶金源的主要方位是在北京的南边. 北京市大气ρ(Pb)有可观的下降空间. 铅排放削减和有关环境管理措施的主要对象应为涉铅的有色冶金行业. 对原料煤中铅含量的监测、控制和管理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8.
北京城区和郊区大气细粒子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2004年在定陵、北京大学、奥体中心、良乡、通州共5个采样点采集北京市PM2.5,样品,并对其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有机物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北京市城区和郊区细粒子中有机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共检出有机物188种.主要物种为正构烷烃、正构烷酸、霍烷、多环芳烃、脱氧单糖苷以及其它多种源的示踪物.各监测点有机物浓度均呈现1月浓度最高、10月其次,7月浓度最低,4月居中的特征.市区点(奥体、北大)和近郊点(良乡、通州)的污染物浓度远高于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的远郊定陵.以正构烷烃、霍烷、多环芳烃、左旋葡聚糖和EC为示踪物,利用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对北京市PM2.5中的OC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细粒子OC的主要来源为柴油车排放(15.3%)、汽油车排放(20.5%)、燃煤排放(19.0%)、生物质燃烧(2.1%)和植物碎屑(1.1%).机动车和燃煤排放仍然是北京市细粒子OC的主要来源.而且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29.
珠江三角洲秋季PM_(10)污染模拟与形成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odels-3/CMAQ模式系统对珠江三角洲2009年11月下半月的大气PM10污染状况进行模拟,重点针对23~29日期间的严重PM10污染事件,采用过程分析技术,探讨各种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对PM10浓度演变的作用规律.对代表性站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污染期间近地面PM10浓度升高的大气过程主要是源排放(例如麓湖、开平)和大气传输(万顷沙、金果湾),重要的PM10去除途径包括大气传输(麓湖、开平)、干沉降(万顷沙)和气溶胶过程(金果湾).空间分布上,PM10源排放强度较高的珠三角中部地区,同时也是向外输出PM10的主要区域和干沉降去除的高值地区.在近地面,气溶胶过程在珠三角中部主要起消耗PM10的作用,二次颗粒物的生成多发生在珠三角西部和南部;气溶胶过程对高空PM10主要表现为生成作用,尤其珠三角中部地区的生成速率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30.
气态污染物和气溶胶在线检测装置(GAC)测量结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态污染物和气溶胶在线检测装置(GAC)是一种连续收集、测量气态污染物和气溶胶水溶性组分的装置. 分别将GAC的测量结果与二氧化硫(SO2)分析仪、差分吸收光谱(DOAS)、颗粒物-液体转换采集系统(PILS)和膜采样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对. 结果表明:GAC对SO2吸收完全,测量结果稳定可靠;GAC测量的气态亚硝酸(HONO)质量浓度比DOAS测量值略偏高,原因可能是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GAC对HONO的测量受到了NO2的干扰;GAC和PILS测量的硫酸盐、硝酸盐和氯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以ρ(SO42-),ρ(NO3-)和ρ(Cl-)计〕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将ρGAC (SO42-)校正到与PILS相同的粒径范围后,与ρPILS (SO42-)的系统偏差仅为-2%;GAC与膜采样法测量的ρ(SO4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6),而二者的ρ(NO3-)相关性较差,原因可能是硝酸盐在膜采样过程中有损失,使膜采样法的测量结果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