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9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广州市大气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新罡  张远航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1):1128-1133
利用环境湿度的日变化,对广州市大气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进行了观测研究.基于反向轨迹模型HYSPLIT,将2006年7月到达广州市区的气溶胶分为海洋型、海洋/城市混合型、城市型3个类型.整个观测期间,海洋型、海洋/城市混合型、城市型气溶胶的散射吸湿增长因子f(RH=80%)的平均值分别为2.68±0.59、2.29±0.28、2.04±0.28.经验公式f(RH)=1+a(RH/100)b能够较好地拟合3种类型的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海洋型、海洋城市混合型、城市型气溶胶的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的拟合经验参数a分别为4.92、3.26、2.06,经验参数b分别为5.04、3.85、3.60.  相似文献   
72.
珠江三角洲大气细颗粒物的致癌风险及源解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珊  张远航  魏永杰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1):1202-1208
于2004年4、7、10月和2005年1月对广州、深圳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17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进行了分析,以苯并[a]芘(BaP)为毒性参照物的致癌毒性当量浓度(BaPeq),通过线性剂量-反应模型计算了呼吸致癌风险水平,结合源排放谱和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研究了对致癌风险的各排放源贡献.结果表明,PAHs的浓度为5.87~63.36ng/m3,平均浓度深圳为32.68 ng/m3,广州为28.15ng/m3,且呈冬高夏低的分布规律.BaP和BaPeq日均超标率达到2.78%和5.56%,相对于WHO的日均标准的超标率达到50.0%和61.1%.该地区呼吸致癌风险平均水平为1×10-6~1×10-5,高于日常活动所致风险,低于引起关注的最低风险值.共解析出3种OC及致癌风险的排放源,分别为燃煤排放、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其中燃煤排放和生物质燃烧贡献最大,对OC及BaPeq的贡献呈现相似规律.  相似文献   
73.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研究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3  
2000-2001年在北京联合大学化学学院、中国预防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3个采样点采集北京市PM2.5样品,并对其中无机元素、阴阳离子、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有机物进行测定.以多环芳烃和部分无机组分为示踪物,利用CMB受体模型对PM2.5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为燃煤、扬尘、机动车排放、建筑尘、生物质燃烧、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及有机物.污染源贡献率随地域变化不大,燃煤、扬尘、生物质燃烧、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与1989-1990年解析结果相比,10年间PM2.5来源发生了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74.
广州大气挥发性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DNPH-HPLC-UV分析方法,研究了2006年广州夏季空气污染较严重日17种挥发性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其初步来源.结果表明,广州大气中主要的醛酮类污染物是丙酮、甲醛、 2-丁酮和乙醛,其日均浓度分别为10.84、 9.29、 8.35和8.0 μg·m-3,占总醛酮类化合物日均浓度的72.29%.城区省站测点总醛酮类化合物日均浓度最高,达到59.66 μg·m-3,而郊区从化测点的总醛酮类化合物日均浓度最低,为43.51 μg·m-3.各种化合物在不同垂直高度的采样点表现出不一致的浓度变化规律,而在水平方向上均表现出昼间明显高于夜间的日变化规律.大气中甲醛、乙醛和丙酮相关性好,具有较好的同源特征,而C1/C2、C2/C3比值分别为1.12、 7.51,反映出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醛酮类化合物具有相当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5.
在对美国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aerosol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ATOFMS)和中国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SPAMS)前期研究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并比较了国内外飞行时间质谱(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TOF-MS)研究中含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等5种主要组分颗粒的典型提取条件.结合SPAMS单颗粒谱图的特点,本研究通过限定示踪离子,对5种主要组分的提取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新的SPAMS组分示踪离子提取方法.以北京市2013年1月SPAMS实测数据为例,对不同提取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将本研究方法 SPAMS主要组分结果与离线滤膜样品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本研究所提出的优化方案的合理性.同时指出SPAMS在未来的应用研究中需考虑的因素及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6.
北京市大气能见度规律及下降原因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历史资料和外场观测数据,对北京市大气能见度的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市大气能见度较差的时间占全年的近一半.夏季能见度最好,冬季最差.通常中午能见度最好.高浓度的颗粒物是北京市大气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局地重污染天气和沙尘暴天气虽然发生几率小,但可以使北京市大气能见度下降得很低.   相似文献   
77.
城市隧道汽车尾气中多环芳烃排放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州市珠江隧道进行了汽车尾气中颗粒相多环芳烃(PAHs)的排放因子测试,研究了汽车组成、交通流量、隧道内微气象及PAHs成分和浓度水平,采用质量平衡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了8种车型共14种PAHs的综合排放因子.结果表明,汽车尾气颗粒相PAHs的主要检出物为萘、苊烯、苊、蒽、菲、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k)荧蒽、茚并(1,2,3-c,d)、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等14种成分,隧道进口处PM10中∑PAHs浓度为(5.000±1.762)μg/m3,隧道出口处PM10中∑PAHs浓度为(27.067±3.602)μg/m3,其中四环以上的PAHs含量占74.9%.在平均车速为46km/h条件下,隧道内机动车尾气颗粒物中∑PAHs平均排放因子高达16.203mg/(km·辆),其中各PAHs化合物排放因子均超出欧洲或美国的1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78.
广州市大气中过氧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法于1998年7月和10月测定了广州市大气中的5种过氧化 物:过氧化氢(H2O2)、羟甲基过氧化氢(HMHP)、甲基过氧化氢(MHP)、1-羟乙基过氧化氢(1-H EHP)及乙基过氧化氢(EHP).其中主要过氧化物是H2O2、HMHP和MHP,其最高浓度分别为1.6(10 -9、0.67(10-9和0.54(10-9(V/V).在光照强,相对湿度低的情况下,H2O2和MHP呈现明显的日 变化规律,早晚浓度低,最大值多出现在14:00~16:00.同时测定了大气温度,湿度和紫外辐射U VB及大气中O3, NOX和SO2,发现H2O2和MHP与O3、温度和UVB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与NOX, SO2 和相对湿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9.
传统通量箱方法对区域稻田甲烷源强的估算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本研究应用箱模式和 ATDL模式估算区域稻田甲烷排放率 .箱模式和 ATDL模式估算排放率分别为 :6月 13.2~ 30.4mg· (m2·h)-1 和 6.1~ 8.5mg·(m2·h)-1,9月 10.4~20.0 mg·(m2·h)-1 和 5.5~9.3mg·(m2·h)-1;而传统通量箱方法估算排放率为 :6月 0.3~ 14.3mg·(m2·h)-1 ,9月 0~0.3mg·(m2·h)-1.分析表明 ,北京地区水稻生长季的接地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使箱模式应用的基本假设难以满足 ,使之得出偏高的估算结果 . ATDL模式能较好地适应这种不利气象条件 ,并在 6月得出了与通量观测结果相近的估算结果 ,而其 9月高于通量观测结果的估算 ,却可能证实了通量箱方法难以测得的干旱稻田土壤裂缝的甲烷排放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  相似文献   
80.
北京市大气光化学氧化剂污染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根据在北京市开展的光化学氧化剂系列研究,讨论北京市主要光化学氧化剂O3,H2O2和有机过氧化物的污染浓度水平及其污染特征,探讨光化学氧化剂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存在严重的光化学氧化剂污染,中关村大气臭氧(03)最大浓度不仅逐年递增,而O3最大值的出现时间也提前,说明大气光化学活性逐年增强。光化学烟雾的重要产物过氧化氢(H2O2)和甲基过氧化氢(MHP)的浓度水平较高,最大浓度分别为3.69和3.26ug/m3。日益严重的大气NOx污染为光化学氧化剂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前体物,北京市的大气污染己逐渐转为机动车尾气污染型,控制北京市光化学氧化剂污染的有效途径是降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