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8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不同氮磷比下入侵种五爪金龙和本地种鸭脚木的竞争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华南地区危害十分严重的入侵种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和其主要危害的本地植物之一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flla为研究对象,通过竞争实验,分析了在3个不同氮磷比(5、15、45)下两种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三个氮磷比在3个不同营养量下重复.结果表明,氮磷比、营养量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五爪金龙和鸭脚木的多数生理生态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在低营养量下,氮磷比最低(5)时五爪金龙具最佳生长,入侵潜力最大;随着氮磷比的增大,五爪金龙入侵潜力下降,鸭脚木生物量、Pmaz、SLA增大,有利于鸭脚木的生长;在中等营养量下,氮磷比最大时最不利于五爪金龙生长,氮磷比为15时最不利于鸭脚木的生长;在高营养量下,氮磷比最大时鸭脚木生长状况最好,而五爪金龙生物量、Pmax、SLA则减小.氮磷比的升高,更有利于鸭脚木的生长.另外,在低营养量时,随着氮磷比的升高,五爪金龙茎叶中的氮磷比反而明显下降,表明五爪金龙的生长更易受磷水平的限制.  相似文献   
62.
恢复生态学最新研究进展和国外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63.
5种豆科植物对铜尾矿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铜陵市铜尾矿废弃地的复垦,选用了5种豆科植物在5种不同的改良方式上进行盆栽试验研究.5种供试物种为:大豆(Glycine max)、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赤小豆(P.calcaratus)、绿豆(P.radiatus)、山绿豆(P.mininus).研究结果发现,抑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尾矿基质极端贫瘠,重金属铜含量过高的缘故;5种豆科植物在5种改良方式上均可以萌发,但在基质上尾矿所占的比例越高,种子的萌发越晚;间苗后,供试物种大豆、赤豆和赤小豆植株全部成活,另外2种因不适应尾矿,有死亡现象.在同一改良方式中,第50天时,大豆及赤小豆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比其它3种高;第70天时,大豆及赤小豆的株高及生物量也高出另外3种供试物种.综合生长期内各方面生物学指标,5种豆科植物中,大豆和赤小豆比其它3种植物具有较强的耐性,TA75的改良方式比较合理,可用于尾矿的复垦.  相似文献   
64.
铜陵铜尾矿废弃地定居植物及基质理化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铜陵铜尾矿废弃地上可定居的植物及几种优势植物群落基质的理化性质。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铜陵各尾矿(库)场上,共有30科96属122种植物。禾本科、菊科与豆科中的草本植物,是铜陵铜尾矿废弃地自然定居的先锋植物,具匍匐茎或地下茎的植物或具固氮能力或具种子小、易传播的特性植物,适宜在铜尾矿废弃地定居成活;几种优势植物群落基质的理化性质较未复垦区及酸化区得到明显的改善,其pH值得到缓和,N、P、有机质营养成份含量增加,重金属铜的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65.
城市露水是城市重要的输入性水资源,而目前关于城市露水的信息资料极少。基于功能组团在广州市选择白云山森林公园、中大社区、芳村工业区、天河商业区作为代表点位,以1月、4月、7月、10月分别代表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采用"布片法(Cloth-platemethod)"进行城市露水收集,旨在探索城市露水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城市露水研究积累数据资料。结果显示,广州市春、夏、秋、冬的露水发生频率分别为43%、46%、73%、62%,即广州市各季节的露水发生频率均不相同,且秋季冬季夏季春季;就平均露水量而言,各季节收集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春季(0.026 mm)和夏季(0.027mm)的平均露水量均明显高于冬季(0.017mm)和秋季(0.014mm),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调查结果也显示,露水的动态变化随调查点位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功能区对露水的沉降频率和凝结量均产生不同的影响。就平均露水量而言,白云山森林公园芳村工业区天河商业区中大社区,白云山森林公园的平均露水量与其他研究点位的露水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芳村工业区与中大社区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秋冬季节是露水事件发生的最佳时间,而春夏两季是露水凝结量最大的时间,城市露水受季节变化和功能区研究点位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66.
互花米草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互花米草因其在全球范围内日渐增长的负面影响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对互花米草的入侵性以及防治与控制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的一大热点,但始终没有找到彻底有效地控制互花米草扩散的途径。文章对互花米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所引起的入侵性以及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所带来的危害性进行了概述,从物理法、化学法、生物防治法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的关于互花米草防治技术的研究,对近期防治研究新成果——特别是利用无瓣海桑对互花米草进行植物替代的方法进行了介绍。进一步提出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并对如何加强防治互花米草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7.
广东鹤山林-果-草-鱼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英  虞依娜  彭少麟 《生态环境》2007,16(2):584-591
鹤山丘陵地“林-果-草-鱼”复合农林生态系统是1986年建立在退化丘陵地,利用物质与能量循环流动等生态学原理,进行构建和恢复而成功的实例,本文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首次选取复合农林业系统进行评价,首次对广东鹤山林-果-草-鱼复合农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广东鹤山林-果-草-鱼复合生态系统总体指标显著优越,其服务价值功能达2397.9783万元,在维持大气平衡、固土保肥、涵养水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间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远远大于直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比值约为31∶1。而维持大气平衡服务价值是鹤山林-果-草-鱼复合生态系统的主要部分,占总体服务价值的96.626%,而木材生产等直接经济价值仅占总价值的3.135%。由此,直接经济价值并不是其服务价值的主要部分,应充分发挥鹤山林-果-草-鱼复合生态系统的其他生态服务功能,加强对间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理解和保护,从长远策划和开发土地来达到长远而合理的利益收获。  相似文献   
68.
小麦/玉米间作作物根系与根际微环境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根箱模拟试验和水培试验,测定小麦/玉米间作条件下根系的分布与根际养分的含量,初步探讨了间作对作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显著提高了各层土壤中小麦根的重量,同时提高了小麦、玉米的根系数量和地上部生物量,使生长前期根系大小发生较大变化,而对根系活力影响较小。间作使玉米根际土速效N含量增加,速效P、K含量降低;使小麦根际土N含量降低,P、K含量提高。小麦与玉米间作以后,根系分泌有机酸的种类明显增加;而植株体内和根系中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却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9.
广东省地质时期植物区系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现代植物区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本区晚古生代华夏植物群的发展。早、中泥盆世,本区首先在一些海滨地带发育了裸蕨纲植物;晚泥盆世,广东植物区系大致反映了全球一致的拟鳞木植物群的性质;早石炭世具有前华夏植物群的色彩;二叠纪时已发展为典型的华夏植物区系的性质,是晚古生代华夏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生代,广东植物区系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裸子植物大量繁盛,但总体上是在本区晚古生代华夏植物区系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植物区系的发展为广东现代植物区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第三纪开始,广东植物区系成分变得更加复杂多样,被子植物大量发展,取代了裸子植物占据统治地位。到了晚第三纪广东植物区系逐渐接近于现代。  相似文献   
70.
运用典范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对桉树人工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关系的研究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与土壤营养元素N,P,K含量关系最大,其中地氧化氢酶与桉树土壤K听转化,K的固定关系密切,对土壤中主要营养物质N素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脲酶的活性同桉树土壤N,P的转化关系密切,蛋白酶促进土壤对植物氮源的供给,而转化酶与P的转化也有一定相关,Zn在一定程度上对转化酶有正效庆,即有促进作用。结合林地生物的生长特征等因子,“综合土壤酶因子”可作为土壤肥力评价的一个生物学指标。图2表4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