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5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7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4篇 |
废物处理 | 11篇 |
环保管理 | 63篇 |
综合类 | 335篇 |
基础理论 | 81篇 |
污染及防治 | 43篇 |
评价与监测 | 19篇 |
社会与环境 | 59篇 |
灾害及防治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41.
642.
从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成果看能源问题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概要评述了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成果;其次,从可持续发展资源稀缺性的角度和延缓全球变暖的角度阐述了能源问题的紧迫性;再次,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和这次世界峰会能源谈判的角度分析了能源问题的艰巨性。最后,对中国应取的立场和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43.
本文探讨了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的适宜条件,干扰物的消除,以及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644.
2017年春季、夏季在长江口附近海域进行采样,并对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利用污染负荷指数评价微塑料污染的风险程度.结果表明微塑料的浓度分布在季节变化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降水量丰富的夏季,微塑料的含量普遍更高;相同季节不同站点之间无明显的浓度分布差异,降水量对海洋微塑料的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影响.杭州湾海域在夏季期间微塑料浓度最高,为(39.33±14.34)particles/kg(DW).微塑料的长度多在0.07~1.0mm之间,颜色丰富,形态主要为纤维状.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仪检测出样品中含有的微塑料种类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其中聚乙烯是主要的微塑料多聚物类型.运用污染负荷指数对微塑料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的微塑料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645.
646.
调整AHP法结合137Cs计年评价滇池沉积物综合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沉积物综合质量及了解其演变情况时,常会受困于缺乏监测数据尤其是历史数据,将137Cs计年法与一般的取样测试相配合,可以较方便地解决此问题.确定加权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权值时采用了调整的层次分析法(AHP法),调整主要针对AHP法的两两比较环节,使得仅需依据对监测数据的运算便可完成各因子相对重要性的两两比较并构造判断矩阵,以克服应用AHP法时存在于此环节的主观随意性.据此计算了滇池各湖区沉积物的质量综合指数,各湖区沉积物的综合质量均呈现随时间延续污染加重,这可能与滇池流域的工业发展与布局有关,因此,有必要将控制工业排放与其它治理措施结合,以改善滇池沉积物的质量,防止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成为二次污染源. 相似文献
647.
超声波诱导催化氧化处理有机化学实验室废水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诱导催化氧化处理有机化学实验室废水,探讨了超声辐射时间等因素对有机化学实验室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100mLCOD为4632mg/L的废水(初始pH值=3)在超声辐射反应时间50min,Fe^2+离子浓度为100mg/L,H2O2浓度为800mg/L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79%。 相似文献
648.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监测和预警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终极目的是保障粮食安全,使得存量耕地的产出能力总量及其人均水平只能增加不能下降。由于耕地占补质量差异的存在,在监测耕地系统数量增减的同时,应警戒其质量升降超过临界值的时空范围和危险程度,才能全面反映耕地系统的状态。耕地质量的监测必须与各等级耕地面积的动态变化监测结合起来。耕地分等定级、耕地质量动态变化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监测体系的研究应有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案,才能解决耕地占补质量平衡中“占一补几”的操作难题。论文在耕地占补的定位监测和基于耕地基础地力指数的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基础上,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进行了预警分析。 相似文献
649.
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分析和耕地保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土地利用变化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强度两个方面,是土地利用类型从低生态位层次向高生态位转变的自组织行为。对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生态位进行控制与协调,才能实现一定耕地保有量下土地利用资源场的均衡。而这种均衡正是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得以实现的前提。在生态位势理论与系统边界理论的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的模型,并以江苏省锡山市为例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作用的强度。研究显示,经济发达区非农用地与农用地生态位差较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使耕地更易损失。从资源流动的场论分析角度,探讨了建立耕地保护机制的途径和方法。在目前的水平上,把土地利用生态位作为土地利用/覆被研究中的一种新方法论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