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测定江苏沿海浒苔中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对浒苔食用安全和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为浒苔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行途径。实验采用无火焰石墨炉法和原子荧光法对江苏沿海地区浒苔样品中5种重金属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其潜在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浒苔中5种重金属均有检出,Cu、Cd、Cr、Pb和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01~10.85)×10-6、(0.61~1.77)×10-6、(3.97~9.39)×10-6、(1.34~4.74)×10-6和(0.78~1.66)×10-6(干重)。与相关报道相比,浒苔中Cu含量较低,Cd含量较高。Pb的含量超出国标22%~322%之间,As仅有一个点超出标准10.6%。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浒苔中的重金属可能与沿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密切相关。浒苔安全与食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多种重金属带来的健康风险皆低于5.0×10-5/a,近海捕捞的浒苔食用安全性较高。因此,目前江苏沿海重金属污染不会对市民食用浒苔带来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河道底泥氮磷元素蓄积严重,物化修复技术存在污染物去除不彻底、易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等问题。采用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抑制底泥污染释放,还能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强化水体自净功能。构建了由"玉米秸秆生物炭固定化脱氮菌-苦草/伊乐藻-中华田园螺"组合的泥水界面复合微生态系统,并探究了该系统对底泥和上覆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系统能有效降低底泥中的氮磷污染,运行62 d后底泥OM、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85.41%、77.40%和54.98%,可将OM、TN、TP严重污染水平的底泥分别修复至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清洁水平;同时微生态系统对上覆水氮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上覆水NH4+-N、TN浓度均达到GB 3838—201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微生态系统的构建提高了河道底泥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底泥污染的Chloroflexi (绿弯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具有降解污染物能力的Proteobacteria (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障人民的饮水安全,今年全国首次对水库取水口周边土壤进行监测,了解水源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宜兴通过对横山水库取水口土壤的分析,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土壤自然背景值为对照进行评价,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等级划分,同时对比宜兴农田、菜地、茶园的土壤状况和江苏地区其他类型土壤的污染状况,对饮用水源地的土壤保护工作进行思考,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综合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用生物滴滤塔净化有机废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制药行业往往会产生有机废气,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废气的生物净化技术具有适用性强、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化工制药公司建立了净化以甲苯为主要成分的有机废气的生物滴滤塔(BTF),废气量约为5 000 m3/h,有机废气的总质量浓度为140 ~ 250 mg/m3,甲苯的质量浓度为120 ~220 mg/m3.BTF经过21 d完成启动.在启动之后的调试期间,进口的有机废气的总质量浓度为164 ~ 236 mg/m3,进口的甲苯的质量浓度为137 ~196 mg/m3,BTF对有机废气的去除率保持在90%左右,对甲苯的去除率保持在87%左右,废气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混交比例对人工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贵阳市花溪区6个人工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为对象,采用Biolog-Eco技术,研究了0~20%(Ⅰ)、21%~40%(Ⅱ)、41%~60%(Ⅲ)、61%~80%(Ⅳ)、81%~100%(Ⅴ)这5种不同针阔混交比例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表现为ⅣⅡ2ⅤⅡ1ⅠⅢ,Ⅲ与Ⅱ、Ⅳ差异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量表现为ⅢⅡ1ⅣⅤⅠⅡ2;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ⅣⅤⅡ2Ⅱ1Ⅰ=Ⅲ,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ⅣⅤⅡ2Ⅱ1=ⅢⅠ,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ⅣⅤⅡ2ⅢⅠⅡ1,除Pielou均匀度指数外均表现为Ⅰ与Ⅴ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表明,Ⅳ、Ⅴ、Ⅱ2可归为一类,Ⅰ、Ⅱ1、Ⅲ归为另一类,阔叶树种比例的增加明显提升了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Ⅲ类样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低可能与土层薄、可利用基质较少有关;碳水化合物、多聚物、酚酸类3种碳源是不同混交比例的马尾松针阔混交林之间差异的敏感碳源。因此,混交比例的不同导致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湖北省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服务价值的视角,利用流域1996年和2009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测算与流域防洪功能相关的水土保持和滞洪蓄洪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分区域对其变化的原因及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的整体防洪调蓄能力在1996~2009年有所增强,滞洪蓄洪和水土保持两项生态服务价值都有所增加;(2)局部地区存在较大问题,主要是:防洪重点地区江汉平原荆江段和鄂东沿江平原地区的滞洪蓄洪能力显著降低,其主要原因是湿地被大量侵占;水土保持重点区域鄂东沿江平原的北岸黄冈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则由于林地的减少而显著降低;(3)应借鉴生态服务功能保持较好地区的经验,坚持执行退耕还林和退田还湖政策,并建立湿地及森林自然保护区,以行政和法律的手段保护地区生态环境,提高流域防洪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海洋灾害对沿海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为应对发生的灾害,社会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救灾的主体。通过考察社会动员的主体、途径、力量等方面,探讨近代我国应对海洋灾害的社会动员机制,为我国未来应对突发性的海洋灾害提供历史借鉴,丰富应对措施与经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以无机基质培养的厌氧氨氧化污泥为对象,研究污泥投量、DO、BOD5/N和粒径等因素对其反硝化降解NO3--N活性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细菌的种群结构状况,其中主要的厌氧氨氧化菌为Candidatus Brocadia fulgida和Candidatus Brocadia caroliniensis。批式实验结果表明:DO是厌氧氨氧化污泥异养反硝化最重要的限制性因素,ρ(DO)=0. 12 mg/L是实现反硝化反应的界限;碳源浓度对厌氧氨氧化污泥异养反硝化的影响较小,碳源充足时,厌氧氨氧化污泥的异养反硝化活性受细菌数量限制,碳源不足时,混合菌群也可以充分利用原水碳源反硝化;从粒径角度分析得出,相对于底物扩散,微量氧对厌氧氨氧化污泥反硝化的限制更大。  相似文献   
19.
脆弱性经常与风险、危害相关联,是灾害研究中运用的重要概念。在城市化和气候变化背景下,评估区域脆弱性水平,识别脆弱人群是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重要环节。选取武汉市洪山区的城中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构建自然灾害的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通过加权综合评价法评估居民的社会脆弱性水平。结果显示该区域城中村居民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且其脆弱性分布不均匀,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特点,结构性差异显著,而且适应能力较低是导致居民脆弱的重要原因。还显示不同年龄、户口类型和收入的居民脆弱性差异明显。农村户口居民脆弱性高于城镇户口居民,且农村人口的敏感性偏高、适应能力较低,在面对灾害和风险时,更容易受到冲击;随着年龄增加,个体适应外部风险的能力下降,但在敏感性方面,结果却显示部分城中村的青年群体相较而言处于较高水平;收入水平提高对降低居民社会脆弱性有积极影响,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不同收入群体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降低脆弱性的策略。另外,女性的社会脆弱性整体只略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燃煤电厂废气脱硫的成本高、效率低及二次污染问题,实验研究了不同O_3含量在N_2/SO_2/O_2体系中对SO_2脱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了在O_3的强氧化作用下,N_2/SO_2/O_2体系中SO_2的最高去除率达到了95%以上,且O_3生成量越高,去除率则越高,能量利用率也随之升高。但是,反应装置中的副产物氮氧化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