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46篇
安全科学   316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143篇
综合类   726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111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51.
我国能源消费面临着满足经济增长和降低能耗的双重压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迫在眉睫。那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节约能源消费量吗?文章基于我国1992-2011年数据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回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所导致的能源效率提高能节约能源消费量,但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显著存在,我国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介于9%-75%之间。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进行扩展,提出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包括技术进步的回弹效应和结构调整的回弹效应两部分,理由是:根据现有能源效率分解方面的经验研究,能源效率提高可以分解为两种效应,一是技术进步效应;二是结构调整效应。因此,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也可以分解为两种效应,即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是指通过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可以提高能源效率,进而节约能源消费量,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也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对能源产生新的需求,部分地抵消了所节约的能源。最后,基于中国1992-2011年数据的测算结果表明,结构调整的回弹效应要远大于技术进步的回弹效应,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能源效率提高同样能节约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也显著存在,由结构调整所带来的能源效率提高对节约能源贡献不大,不同年份中结构调整的回弹效应呈现出较大波动,绝大部分年份中的结构调整回弹效应处于两种极端情况,即大于100%或为负值。  相似文献   
452.
西南5省市极端气候指数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西南5省市的33个气象站,采用M-K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极端气候指数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西南5省市60a来极端降水指数除PRCPTOT和CDD外均呈现出较弱的上升趋势,表明虽然该地区降水总量略有减少,但最大日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却有所增加;极端气温指数中TN10、TX10和DTR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他7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表明西南5省市有变暖的趋势,且昼夜温差变小;极端降水指数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生突变。在空间尺度上,西南5省市与降水量相关的极端降水指数呈现出西北到东南递增的分布规律,四川和云南部分地区处于低值区,而其连续干旱日数(CDD)却处于高值区,因此这两省的干旱风险较高;极端气温指数分布规律不明显,冷、暖系列指数表明云南省气温最高,贵州省最低,结合气温日较差(DTR)和暖期持续天数(WSDI)分析发现云南省发生极端气候事件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453.
覆盖旱作水稻的生物效应及吸氮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田间条件下旱作水稻半腐解秸秆覆盖、蚕豆秆覆盖、地膜覆盖、纸膜覆盖、生稻草覆盖 5种覆盖方式的吸氮特征 ;水稻水作与旱作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水稻水作与旱作条件下灌溉水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旱作条件下水稻各部位的含氮量均大于水作 ;旱作水稻的氮素吸收、累积主要在拔节期以后 ,而水作水稻从移栽后就大量吸收氮素 ,灌浆期后很少吸收氮素 ;旱作水稻的产量以半腐解覆盖处理的最高 ,为 8415kg/hm2 ;旱作水稻耗水量只占水作耗水量的 7 14% ,旱作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是水作的 12倍以上  相似文献   
454.
文章系统梳理了酒泉市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3个方面的现状情况,总结了酒泉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进展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坚持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治理的原则,以黑河、疏勒河和苏干湖3大水系为脉络,统筹节水、补水、防水、保水及护水5大类任务,实施11类工程建设,构建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程体系,以探索整体保...  相似文献   
455.
许灵通  范寿海  陈永军  徐秋凉 《安全》2022,(11):61-65+70
为了解2种不同工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炉排型焚烧技术和流化床焚烧技术)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效果差异,以这2种不同工艺垃圾焚烧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艺分析、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这2种工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岗位/环节、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流化床焚烧技术项目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岗位/环节更多,在燃料供应环节,流化床焚烧技术多出垃圾分拣和输煤2个区域,接触的危害因素种类和岗位/环节相应增加;流化床焚烧技术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效果更差,在卸料大厅和出渣口,流化床焚烧技术项目现场毒物浓度明显高于炉排型焚烧技术项目。  相似文献   
456.
丹江口水库河南省辖区总氮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围绕丹江口水库总氮超标问题,以总氮项目为主要目标,以库区和入库河流为主要监测水体,通过对流域内包括面源在内的主要污染源调查,以及对主要入库河流和库内各代表水域的系统监测,研究丹江口水库总氮浓度时空分布、形态和来源,分析丹江口水库总氮超标原因,并评价丹江口水库总氮污染程度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57.
介绍了大沙河含砷废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监测对象和范围布设科学,应急监测方案调整及时,监测数据准确性和代表性好,监测报告针对性强、时效性好,为污染事件处理工作提供了优质快速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58.
河流砷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响应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的前提和关键。介绍丁大沙河含砷废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提出应急监测的方案和方法,应急响应监测对象和范围布设科学,方案调整及时,为迅速正确进行污染事件处理提供了科学快速的技术支持。并从建立应急监测网络,加强领导、强化监测队伍能力建设及加强污染源监控等方面,阐述了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59.
BOD是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的主要参数,广泛应用于水体监测、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以及水与废水处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传统的BOD测量需要5天,耗时费力。因此,开发BOD快速测量方法及仪器十分重要。文章针对一种新型反应器式BOD快速测定仪在仪器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制备、反应温度的优化、有无搅拌条件、仪器性能等。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的测量温度为30℃,可以利用微量曝气代替磁力搅拌,以方便仪器的制作。在对150mg/L的GGA标准液进行的5次测定实验中,测量结果的最大偏差≤10%,精密度为4.6%。该仪器的灵敏度与准确性均能满足BOD快速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460.
室内外空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污染区和对照区 2 0 0 0多名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症状、疾病患病率比较 ,并运用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就室内外空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 ,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污染区室内外空气污染较严重 ,大气中TSP、SO2 和 NOx 的浓度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其儿童呼吸系统症状、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区。对儿童呼吸系统发病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大气污染、被动吸烟、家庭燃煤、冬季取暖和室内油烟污染程度。其中咳嗽与以上五个因素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0 .0 5) ;除被动吸烟外 ,支气管炎与其它四个因素呈显著正相关 (P<0 .0 5) ;咳痰与大气污染、被动吸烟、冬季取暖和室内油烟污染程度 ,气喘和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率与大气污染和室内油烟污染正相关关系显著 (P<0 .0 5)。哮喘与室内外空气污染无显著的统计学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