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徐勇 《环境教育》2008,(7):25-26
加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已成为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课程。环保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有必要将环境教育渗透到科学课的教学中。在科学课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42.
在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严重性与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的必要性以及国内外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高速公路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3.
周侃  张健  樊杰  徐勇 《环境科学学报》2022,42(11):482-492
生活垃圾治理是青藏高原农牧区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厘清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地域分异与影响因素,可为农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以青海省4315个行政村为例,多尺度解析农牧区生活垃圾集中治理覆盖率和服务人口比重,基于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的总体效应和分区效应估计,定量刻画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青海省农牧区生活垃圾集中治理覆盖率低于全国及西部平均水平,呈现由青东河湟谷地农区向柴达木及环湖牧区和青南高原高寒牧区梯度递减;(2)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受海拔高程、地形地貌、垃圾转运距离等集中治理成本因素的多重影响,高海拔、山区地貌及远距离转运是农牧区生活垃圾集中治理失效的重要原因;(3)少数民族聚居、常住人口规模偏低、村域经济相对滞后的牧区仍是生活垃圾治理弱势区域,而脱贫政策支持和管理者受教育水平提升,亦会对改善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带来积极影响.建议结合集中治理成本和常住人口分布及产污特性,因地制宜实施“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Ⅰ)、“村收集-镇处理”乡镇集中治理(模式Ⅱ)及“村收集-村处理”牧区分散治理(模式Ⅲ)3类模式,采...  相似文献   
44.
45.
西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探究其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的时空演变规律对该地区乃至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数据、气象数据、DEM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等,首先,利用改进的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 (CASA)模型和土壤微生物呼吸方程,估算2000—2020年我国西南地区植被NEP;其次,结合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复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西南地区植被NEP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最后,利用基于情境分析的相对贡献分析法,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西南地区植被NEP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时间上,2000—2020年我国西南地区及其五省份(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生态系统植被NEP均表现为上升趋势,其中,西南地区植被NEP上升速率为4.74 g/(m2·a).空间上,西南地区及其五省份植被NEP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均大于呈下降趋势的面积,其中,西南地区植被NEP呈极显著上升的面积占45.41...  相似文献   
46.
探究典型经济区PM2.5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景观格局的关系,对区域PM2.5污染治理和大气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M2.5数据和MODIS NDVI数据集,采用像元二分模型、 Getis-Ord G*i分析、 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 Mann-Kendall检验、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复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国三大经济区PM2.5空间聚集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景观格局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0~2020年环渤海地区PM2.5主要表现为热点区扩张,冷点区缩减;长江三角洲地区冷点区和热点区面积占比无显著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冷点区和热点区均发生扩张.2000~2020年三大经济区PM2.5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改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2000~2020年三大经济区不同植被覆盖度等级下PM2.5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三大经济区PM<...  相似文献   
47.
辅扇在我矿的应用,主要用于小分区回风系统的排风和阻力大的分支回路的辅助通风。我矿二期扩建后,为解决东部2#群区域的污风排出问题,曾采用2台JBT-28kW风机并联抽出,但风量较小,仅13m~3/s,满足不了通风要求,且能量消耗较大。1986年起改用K系列风机。风量增加到16~28m~3/s,能耗降低30%,基本解决了该区域的通风问题。南部2#风井主扇由于受二氧化硫气体腐蚀和排风道碎砂磨损,机体严重损坏,叶片更换频繁。加上农民在上部闭坑中段采矿损坏通风构筑物,造成上部中段大量漏风,下部作业中段风量减少,通风困难。为了解决  相似文献   
48.
斜坡单元的划分方法会影响大比例尺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的效果,目前斜坡单元划分方法尚不统一且用于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的使用效果不明确。从斜坡单元形态、面积大小、数量以及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精度方面,对比分析了水文分析法和曲率分水岭法用于1:10 000尺度区域斜坡单元提取和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的效果,并以湖北省咸丰县高乐山镇为研究区,研究发现曲率分水岭法能划分出形状分布更均匀、更接近历史滑坡面积大小的单元,且能得到评价精度更高的滑坡灾害易发性分区结果。  相似文献   
49.
研究成渝城市群PM2.5浓度时空变化和驱动机制,对区域大气环境保护和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M2.5遥感数据、 DEM数据、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 MODIS NDVI数据、人口密度数据、夜间灯光数据、路网数据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等方法,结合地理探测器,在多时空尺度上分析成渝城市群PM2.5时空变化,并探测影响其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1年成渝城市群PM2.5浓度整体呈波动下降态势,冬季PM2.5污染最为突出.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PM2.5浓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自贡、内江、资阳和广安,PM2.5浓度呈显著下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重庆西部等地.因子探测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PM2.5浓度空间分异受气候、地形、植被和人文因子共同影响.高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