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241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安全评价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加气母站安全评价中存在的安全许可方式分类、设计适用标准选择、消防系统设计、移动重大危险源辨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想法和建议,以便更好地统一和规范加气母站的安全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62.
利用农业土壤痕量气体排放模型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以整个太湖地区37个县234万hm2水稻土为例,分析了3种不同土壤数据单元法对CH4排放模拟的影响.其中,1∶5万图斑单元法土壤属性来自1∶5万土壤数据库,图斑为最小模拟单元;1∶5万"县级"单元法土壤属性也取自1∶5万土壤数据库,"县"为最小模拟单元;1∶1 400万"县级"单元法土壤属性取自国内同类研究使用最多的1∶1 400万土壤图和《中国土种志》,"县"为最小模拟单元.结果表明,虽然1∶5万图斑单元法大多数县的CH4排放量都在1∶5万"县级"单元法最大与最小值范围之间,但整个地区总排放量(以C计,下同)相差达到1 680 Gg;而1∶1 400万"县级"单元法CH4排放量与1∶5万图斑单元法相比,尽管整个地区总排放量只相差180 Gg,但各"县级"单元之间的估算差异却很大,这一方面说明了土壤数据的详细程度是保证地球生物化学模型模拟精度的重要因子,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区域CH4排放量估算模拟中使用更详细的土壤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水土流失所引起的土壤严重退化,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由于土壤侵蚀,全世界每年丧失可耕地500—700万公顷,到本世纪末可能增加到1000万公顷。我国有些地区土壤侵蚀问题也很严重。水土流失的面积约150万平方  相似文献   
64.
我国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二氧化硫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1997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达到2346万吨,成为二氧化硫排放大国,其中电力工业的排放量接近1/3。二氧化硫的排放使酸雨程度不断加剧,酸雨造成植物大面积的枯死,水源的恶劣污染,给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65.
山西根瘤菌资源多样性与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山西不同生态条件下,采集豆科植物根瘤,经分离、纯化、回接原寄主,获得来自31属71种豆科植物寄主的纯根瘤菌株212株.对154株进行了BTB反应和生长速度测定,在YMA培养基上产酸快生型占97.4%.选用了其中50株,以快生型苜蓿根瘤菌(R.meliloti)和豌豆根瘤菌(R.leguminosarum)各3株为CK,进行了其它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56株参试菌株均不产生3-酮基乳糖.山西分离的菌株能在蛋白胨肉汤上生长的13株;能利用柠檬酸盐的7株;石蕊牛奶反应,产酸的12株,其中酸凝的8株,产碱的30株,其中胨化的11株,石蕊还原的7株.唯一碳源和氮源利用比CK更广泛.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宽.比CK有更强的耐盐、耐碱和对抗菌素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66.
中国农业净碳汇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论文以全国范围县级单元为研究对象,对1991—2011年长达21 a的农业净碳汇时空格局变化规律展开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从时间变化角度可以发现,整体上我国农业在长达21 a内均以净碳汇为主,并且总体上处于波动上升趋势,农业净碳汇净增93.7%;2)我国农业碳汇结构相对比较稳定,稻谷、小麦和玉米三者共同占到了80%左右,而碳源结构则在1991—2011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由1991年农药为主,化肥、牛为辅转变成为化肥为主,农药、地膜、牛为辅的结构;3)空间分布方面,我国县域农业净碳汇量地区间差距在不断缩小,存在4种农业碳生态类型区;4)1991—2011年间净碳汇为负值的县级单元数量增多,并且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与内蒙古。农业种植量相对较小,作物生长碳吸收不明显,单位产量农业投入要素多以及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是这些地区农业净碳汇为负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7.
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目前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基数不清,排放清单缺失的现状,以钢铁行业调研、企业在线监测、污染源调查等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钢铁行业具体工艺设备、环保措施、产能等信息,按照自下而上的方法建立了一套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经计算,2012年京津冀地区钢铁企业排放SO2为47.16万t,NOx为37.22万t,烟粉尘为34.15万t,其中烧结和高炉工艺为京津冀钢铁行业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从空间分布来看,唐山、邯郸两地区集中了整个京津冀地区一半以上的钢铁企业,其污染物排放量占到了整个区域钢铁企业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68.
尿素/飞灰混合浆液同时脱硫脱氮反应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烟气同时脱硫脱氮,从热力学角度对尿素/飞灰混合浆液同时脱硫脱氮的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XRF测定了飞灰中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并用XRD表征判断尿素和飞灰混合前后的主要成分是否改变;根据测试分析结果和气液反应规律,计算各反应达到平衡时SO2和NOx的分压及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从反应机理方面说明飞灰中主要成分对混合浆液同时脱硫脱氮反应的影响,并确定了相关反应的可行性及适宜温度区间。结果表明,飞灰添加到尿素中对脱硫反应有促进作用,对脱氮反应没有抑制作用,从各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判断,反应是可行的,因此,尿素/飞灰混合浆液同时脱硫脱氮是可行的,且适宜的反应温度为298~380 K。  相似文献   
69.
旅游和区域大气污染对四川九寨沟气溶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九寨沟连续监测了总悬浮颗粒物(TSP)和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旅游活动显著增加了空气中TSP、SO42-、Ca2+、K+、NH4+和NO3-的含量,而Na+、Mg2+和Cl-则主要来自自然源;旅游强度最高时期(6~10月),降水对空气的清洗作用最强,气溶胶污染程度为全年最低;旅游强度较低时期(1~3、4~5和11~12月),降水量较低且西北沙尘易在春季抵达九寨沟,所以气溶胶污染程度较高;区域燃煤可能是气溶胶[SO42-]:[NO3-]比值较高的原因;生物质燃烧可能是K+在秋末至次年初春较高的原因之一.九寨沟大气环境已明显受当地旅游活动和污染物长距离传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分别以硝酸盐、亚硝酸盐、氧气为电子受体,采用3组SBR反应器培养除磷污泥,连续126d的稳定运行表明:以硝酸盐、亚硝酸盐、氧气为电子受体除磷污泥对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8%, 78.7%, 87.4%,出水TP平均浓度分别为0.758, 0.931, 0.632mg/L.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电子受体除磷污泥的相似性与菌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硝酸盐,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污泥具有近似的菌群结构,与好氧除磷污泥菌群结构差异较大.基于各样品主导OTUs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比例的分布,主导微生物主要可以分为5个簇.通过序列比对,在97%的序列相似度条件下,种泥中聚磷菌与聚糖菌序列比例为0.716%与0.368%,以硝酸盐、亚硝酸盐、氧气为电子受体除磷污泥中聚磷菌与聚糖菌序列比例分别为1.78%, 2.53%, 4.80%与1.44%, 1.32%, 30.9%,厌氧-缺氧条件有利于抑制聚糖菌.亚硝酸盐为反硝化除磷污泥电子受体时潜在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