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开展温室气体监测,获取温室气体浓度水平并以此开展相关研究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简述了世界气象组织、我国气象部门及生态环境部门制定温室气体监测标准情况,分析了非色散红外法、气相色谱法、光腔衰荡光谱法、离轴腔积分系统法等温室气体监测技术方法的测量原理、应用场景及优缺点,以及进样系统与标校系统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温室...  相似文献   
12.
济南秋季霾与非霾天气下气溶胶光学性质的观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黑碳仪和积分浊度计于2009年10月11日至11月18日针对济南市大气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观测期间霾天气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及非霾天气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平均值分别为(582.5±311)Mm-1、(680.2±47.2)Mm-1和(205.7±134.8)Mm-1、(31.0±25.8)Mm-1.霾天气的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分别为非霾天气的2.6倍和2.8倍,单词散射反照率(SSA)也高于非霾天气.霾天气中二次气溶胶生成及黑碳气溶胶聚集是改变吸收系数、散射系数和SSA的日变化趋势的重要原因.此外,估算了观测期间及霾和非霾天气中气溶胶的光学厚度(AOD)分别为0.78,1.14和0.47.后向气流轨迹分析显示,非霾天气的气流主要来自于济南的西北至东北方向,运动速度快;而霾天气的所有的气流均来自于济南西南至东南方向,运动速度慢,当气流经过山东南部的火点时加剧了济南市的霾,并严重影响到该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3.
2021年3月15—17日,江苏省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严重沙尘污染过程,在此期间对连云港和苏州2市的PM_(10)和PM_( 2.5)质量浓度,以及退偏振比参数进行连续观测,结合后向轨迹(HYSPLIT)模型对沙尘气团来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沙尘过程起源于蒙古国南部,起沙之后自西北至东南传输,约24 h后开始影响江苏省。受其影响,江苏省3月16日4市达重度污染,沙尘对苏北和苏南城市影响差异较大,连云港市PM_(10)质量浓度短时高达978μg/m^( 3),近地面至高空2 km退偏振比值达0.3左右,沙尘特征较明显;苏州市受沙尘影响时间较连云港滞后约14 h,PM_(10)质量浓度峰值仅为155μg/m ^(3),以浮尘天气为主。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数分布仪(SMP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X-荧光(XRF)方法,于2022—2023年在南京市开展了部分大气新污染物的在线监测,并利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其健康风险,进一步结合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污染物及其健康风险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中新污染物浓度与其他地区报道的可比,且在遭遇污染过程时显著升高,锰元素的升幅最大(116.3%)。各类新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均在安全阈值之内。PMF共分解出大气新污染物的5类来源,其中,超细颗粒物(UFPs)主要来自交通源(49%)、光化学(23%)和工业源(28%);重金属主要来自工业源(74%),而挥发性有机物(VOCs)则由工业源(52%)、交通源(25%)和燃烧源(13%)贡献。南京市大气新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由工业源主导,而致癌风险则分别来自交通源、轮船源和工业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无机盐尤其是硝酸盐对我国大气PM2.5的贡献日益凸显,而其如何影响颗粒物的重要理化性质尚待深入研究.于2021年1~12月期间,在镇江市开展了连续观测,获得了大气PM2.5中硫酸铵[(NH42SO4)]和硝酸铵(NH4NO3)浓度,系统讨论了二者对颗粒物消光、吸湿增长和酸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21年镇江市ρ[(NH42SO4]和ρ(NH4NO3)的年均值分别为(6.5±4.5)μg ·m-3和(15.0±13.3)μg ·m-3,对PM2.5浓度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0.5±18.2)%和(34.5±18.4)%;PM2.5的总消光系数为(224.5±194.2) Mm-1,其中NH4NO3的贡献率为(40.1±20.9)%,(NH42SO4为(19.1±10.8)%;(NH42SO4和NH4NO3是PM2.5吸湿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在污染条件下NH4NO3对颗粒物液态水的贡献率为(53.8±13.4)%~(61.6±14.6)%;NH4NO3是未来镇江市能见度和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污染物,但削减NH4NO3前体物可能会导致颗粒物酸度增加,尤其对春冬季节颗粒物酸度的影响较为明显.研究结果对理解空气质量变化及二次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并对镇江市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业面源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防治形势日益严峻。文章通过分析高效有机循环农业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湛江市自然地理、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几点湛江市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