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44篇
安全科学   317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145篇
综合类   724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Cu2+离子与血清蛋白质混合组份体系的结合反应机制,测定了反应体系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探讨了荧光猝灭机理。同时探索了Cu2+与蛋白质混合组份体系及单一组份体系相互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混合组份体系中,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与牛乳铁蛋白(Bovine lactoferrin,BLF)分子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混合组份体系中BSA/BLF与Cu2+的相互作用,Cu2+与蛋白质混合组份体系相互作用并非蛋白质单组份体系作用之和。分析实验数据,首次发现当BSA/BLF达到临界比值时,金属离子与混合蛋白质组份相互作用过程中出现了蛋白质分子的"契合"现象。文章利用生物酶反应机制中的酶活性部位柔性假说合理解释了Cu2+与血清蛋白质混合组份体系相互作用中的"量敏效应"。  相似文献   
912.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SV波入射引起的水下圆断面输水隧洞平面地震响应问题的解析解,并着重讨论了SV波入射时入射波传播角和地表水深对隧洞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入射SV波的传播角小于临界角时,水下输水隧洞衬砌的动力响应随入射SV波传播角的增大而增大,而当SV波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衬砌动力响应则随入射SV波传播角的增大而减小;在SV波入射时,水下输水隧洞衬砌的动力响应峰值随地表水深的增大而略有减小,但地表水深的改变对衬砌动力响应的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13.
海泡石对镉污染红壤的钝化修复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海泡石对土壤pH值,镉(Cd)有效态含量以及对菠菜的生物量与品质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5、2.5和5mg.kg-1Cd污染土壤中,投加海泡石显著地提高土壤pH值(p<0.05).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则随海泡石投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与未投加海泡石处理相比,分别减少了11.0%~44.4%、7.3%~23.0%和4.1%~17.0%.施加海泡石缓解了Cd对菠菜的胁迫效应,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有所增加,然而海泡石处理显著抑制了菠菜对Cd的吸收,其地上部Cd含量(干重)分别比对照处理下降了78.6%~300.4%、44.6%~169.0%和18.1%~89.3%.在Cd含量为1.25mg.kg-1的土壤中,当海泡石投加量≥1%时,菠菜可食部Cd含量(鲜重)低于0.2mg.kg-1(FW)(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Cd含量阈值,GB2762—2005);而在2.5和5mg.kg-1Cd污染土壤中,当海泡石投加量达到5%时,菠菜可食部Cd含量才满足污染物预防品种的Cd含量标准,可以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914.
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研究是目前相关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文章在系统思想指导下将传统的水化学类型分类方法进行改进,以组态分析的方法进行形成机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是多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2)作为非线性系统,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是个多态问题,就某一个区段而言是一个"暂态",一直处于多态的变化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各个因子相互作用形成多组态;(3)Na+>Ca2+型的水化学组态的高氟率(平均51%)明显大于Na+相似文献   
915.
无人机(UAV)逐步运用于火场搜救,但同时会因为火场高温而受损,为提高UAV在火场救援中的工作效率,设计一种UAV动态测试平台,开展UAV火场飞行试验;分析火场环境下UAV的热损伤情况,探究UAV在火场中的机身温度变化特征和UAV火场飞行安全距离。结果表明:火场热辐射和热对流是造成UAV热损伤的主要形式;旋翼产生的气流场对UAV机身有较为明显的降温效应,在试验工况下最高有25.6℃的降温作用;UAV与火焰的相对距离减少会增加机身的热损伤,在距离0.8 m处开始发生不可逆热损坏,试验工况下UAV火场飞行的安全距离为0.8 m。  相似文献   
916.
基于有限元法研究了土坯民房的地震响应特征,提出了实施土坯民房震害防治的对策性建议。地震动由结构底部向上传播时,低频部分被墙体吸收,水平加速度逐渐增大,揭示了低破坏性地震动损伤土坯民房屋盖系统、高破坏性地震动损坏土坯民房承重构件,进而导致整体结构损毁的动力机制。砖柱(木柱)承重土坯民房的地震响应大于墙体承重土坯民房,后者最大剪应力集中在中间开间的横墙和纵墙的连接处,最大主应力集中在中间开间的横墙上;前者最大剪应力集中在横墙和柱的连接处,最大主应力集中在中间开间的柱体上部。由于2种结构类型土坯民房的薄弱环节有所不同,地震时的致灾原因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17.
为控制和改善化学防护机动卫生装备的舱室空气质量、保证舱室内人员的安全性,构建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污染损失率法对某手术方舱整体和各人员位置处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舱室外HCN(氢氰酸)浓度为5 mg/L时,除左半区医生1安全性受到威胁外,其他人员安全状况良好;当舱室外HCN浓度增加到20 mg/L时,舱室内安全性程度明显下降,左半区医生1和麻醉师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其他人员作业能力受到影响。污染损失率法能较好地应用于机动卫生装备舱室空气质量与人体安全性的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918.
为考核超压防护急救车通过生物污染区域时的车厢环境安全性,运用CFD方法和拉格朗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对车厢内的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车厢内污染物浓度场的分布状态.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拉格朗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的时空分布特点,超压防护急救车车厢环境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19.
河南省汛期地质灾害预警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诱发地质灾害的内外因素建立地质灾害预警模型,评价河南省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选取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植被分布、水土流失、降雨和人类生产活动7个影响地质灾害的因素,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的BP神经网络模型.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训练和检验后,采用该模型对河南省汛期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发现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一种灾害预警的探索和尝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可以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预测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920.
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人发中微量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内蒙古临河市地方性砷中毒病区271个头发样品及环境样品测定结果表明:病区人群发中As、Cu、K含量高于对照区,发Zn、Se低于对照区。As、Cu、K、Se的变化与砷中毒的典型症状有一定相关性,发中Se、Zn、Cu含量与发As有等级相关(r=-0.988-0.794、0.7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