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9745篇 |
免费 | 50579篇 |
国内免费 | 509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4101篇 |
废物处理 | 7096篇 |
环保管理 | 26774篇 |
综合类 | 133158篇 |
基础理论 | 29544篇 |
污染及防治 | 38923篇 |
评价与监测 | 14599篇 |
社会与环境 | 11662篇 |
灾害及防治 | 95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50篇 |
2024年 | 5935篇 |
2023年 | 9273篇 |
2022年 | 10415篇 |
2021年 | 10155篇 |
2020年 | 11247篇 |
2019年 | 9933篇 |
2018年 | 11090篇 |
2017年 | 8338篇 |
2016年 | 8850篇 |
2015年 | 9980篇 |
2014年 | 14959篇 |
2013年 | 12414篇 |
2012年 | 16915篇 |
2011年 | 18126篇 |
2010年 | 13165篇 |
2009年 | 13809篇 |
2008年 | 16229篇 |
2007年 | 15048篇 |
2006年 | 14224篇 |
2005年 | 11964篇 |
2004年 | 10888篇 |
2003年 | 10397篇 |
2002年 | 8654篇 |
2001年 | 6993篇 |
2000年 | 5601篇 |
1999年 | 3408篇 |
1998年 | 2066篇 |
1997年 | 1824篇 |
1996年 | 1868篇 |
1995年 | 1721篇 |
1994年 | 1643篇 |
1993年 | 1332篇 |
1992年 | 1450篇 |
1991年 | 1213篇 |
1990年 | 1181篇 |
1989年 | 1668篇 |
1988年 | 1614篇 |
1987年 | 1490篇 |
1986年 | 1169篇 |
1985年 | 1116篇 |
1984年 | 1071篇 |
1983年 | 1006篇 |
1982年 | 822篇 |
1981年 | 674篇 |
1980年 | 478篇 |
1979年 | 278篇 |
1978年 | 188篇 |
1977年 | 94篇 |
1974年 | 10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针对目前市政污泥处理资源化与减量化效率低的问题,利用微好氧预处理技术进行预处理,提高其甲烷产量。利用有机物溶出效率、VSS减量、甲烷产量3项指标对预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了不同参数条件下微好氧预处理对市政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探讨了微好氧预处理对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好氧预处理可以促进污泥溶解性有机物释放、提高VSS去除率;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曝气强度0.30 m3·(min·m3)−1、预处理时间12 h),相对于未经过预处理的工况,甲烷产量可提高26.77%;微好氧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活性细胞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胞外聚合物部分,同时也存在对活性微生物的破解作用。市政污泥经过微好氧预处理后,可有效提升后续中温厌氧消化或高温厌氧消化的甲烷产量。 相似文献
962.
利用连续流2450MHz的电磁波污泥脱水装置,对2种不同的污泥进行均匀性试验,得到加载功率270W、加载时间200s、加载泥量150mL工况最优.该工况下,污泥离心含水率、沉降含水率、SV分别由原泥的90.46%、96.35%、88%下降到87.32%、95.55%、76%,比阻由2.37?109m/kg升高至1.22?1010m/kg ,在同等离心条件下,经过2450MHz电磁波处理的污泥体积比不经电磁波处理的体积减少了25%.加载后,TN、TP、SCOD的最大溶出倍数分别达到了17.69、9.50和40.11,EPS降低61.9%,与现有的微波加载实验结果对比发现,在原泥比阻值较低情况下,连续流状态下比阻值未降反增,但污泥胞内物质的溶出倍数明显更大,能有效降低EPS,改善污泥脱水性能,表明了2450MHz电磁波动态污泥脱水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63.
海岛生态系统是一类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本研究关注了小黑山岛海域网采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小黑山岛位于山东省的庙岛群岛之中,处于黄渤海分界线之上,本研究基于小黑山岛海域2013~2015年8个航次的现场调查数据,鉴定出浮游动物36种,其中桡足类13种,浮游动物丰度变化范围为1.5~287.5 ind/m3,平均68.4 ind/m3,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3~346.9 mg/m3,平均51.9 mg/m3,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64~2.15,平均1.22,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41~1.00,平均0.76。主要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强壮滨箭虫等,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环境因子中水温(WT)、透明度(Tra)和盐度(Sal)等对浮游动物群落分布影响较大,冬季强壮滨箭虫对桡足类群落特征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64.
为解决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堵塞问题,需首先探明人工湿地的堵塞成因和堵塞物在人工湿地中的分布规律.在发生堵塞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通过研究基质间各物质与雍水面积、基质间空隙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人工湿地发生堵塞的成因主要是基质层中不可滤物质的积累,并得出以砂子为基质的人工湿地每mL基质间不可滤堵塞物超过18.23 mg时即会出现雍水表观现象;同时研究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人工湿地布水口周围容易先产生堵塞现象,堵塞层主要分布于距布水管下10~20cm处;基质中不可滤无机物积累的程度比不可滤有机物更明显,且有随着水流方向沿程迁移的趋势;有机物质积累于基质深度基本呈负相关性,基质越深,有机质含量越少,雍水后基质表层有机质含量高于其它各层. 相似文献
965.
颗粒活性炭对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颗粒活性炭(GAC)对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静态与动态吸附特性.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可以较好的拟合GAC对DMP的吸附.GAC对DMP的吸附容量较大,溶液初始浓度为200mg/L时,GAC对DMP的动态和最大静态吸附容量分别为484.60,450.89mg/g.考察了不同流速条件下(0.65~4.00mL/min)GAC吸附DMP的穿透特性,Yoon-Nelson模型能很好地拟合DMP在GAC柱中的穿透曲线,根据试验数据和Yoon-Nelson模型计算出穿透参数K′、T和穿透点t1以及平衡点t2.在建立了进水流量与Yoon-Nelson穿透模型的参数之间的关系基础上,得到了活性炭柱出水浓度与进水流量和穿透时间之间的动态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966.
为探索贵州煤矿区表层水-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科学制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措施,以新寨河为研究对象,在11个样点共采集66个表层水体和沉积物样品,通过对Cd、Pb、Cr、Zn、Cu、As、Hg、Fe、Mn等9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揭示其在新寨河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利用多指数法开展了有毒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解析了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新寨河流域表层水体中,Fe、Mn点位超标率达100%。表层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排序为Fe>Mn>Zn>Cu>Cr>As>Cd>Pb>Hg,而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排序则是Fe>Mn>Zn>Cr>Cu>As>Pb>Cd>Hg,表明新寨河表层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各重金属元素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介于0.59~1.13之间,表明新寨河表层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达到轻微污染水平。单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计算结果显示,90.91%和9.09%的沉积物样点分别被归类为轻微风险和中等风险。所有样点沉积物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介于14.57~120.55之间(均值为72.08),表明新寨河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Cu、As在多个样点存在污染现象,需予以重点监控管理。新寨河流域重金属的来源可分为三大类:Cd、Pb、Cr、Zn、Cu为第一类,对应地表径流源;As、Fe、Mn为第二类,对应煤矿开采源;Hg为第三类,对应复合源。 相似文献
967.
研究利用镁渣固化/稳定污酸渣中重金属Pb。将质量为0%、10%、20%、60%和80%镁渣与污酸渣混合,并添加不同浓度的含铅化合物,采用HJ/T 299-2007硫酸硝酸法做毒性浸出实验,用ICP-AES检测原渣及浸取液中Pb含量,用SEM及EDX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用XRD研究样品的物相变化。研究表明:镁渣对污酸渣中Pb有良好的固化/稳定效果,且随着镁渣掺杂量的增加固化/稳定化效果越好;掺杂60%镁渣的污酸渣中Pb主要以PbSO4、PbO和CdO·PbO2形式存在;掺杂60%镁渣的污酸渣经过1 150℃,6 h高温处理,产生了CaO·Al2O3·SiO2的胶凝体系及C3A相,优化了固化/稳定重金属Pb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8.
969.
为了探究高初始压力条件下空气泡沫驱井筒伴生气的燃爆特性,设计并搭建了高温高压可燃气体燃爆特性测试系统,对井筒伴生气的爆炸上限、下限以及临界氧体积分数等燃爆特性进行了测试。测量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温度和压力的升高,爆炸下限和临界氧体积分数降低,爆炸上限增加,伴生气的危险性增加。在0.5 MPa和10℃条件下伴生气的爆炸极限为2.01%~19.97%,而在15 MPa和80℃时爆炸极限迅速扩大至1.14%~56.67%。临界氧体积分数的测试结果从11.85%(0.5 MPa, 10℃)下降到8.91%(15 MPa, 80℃),最大差值为2.94%。根据试验结果拟合了临界氧体积分数的经验式,可快速评定不同初始条件下伴生气的安全氧含量。 相似文献
970.
为深入了解眉山市不同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过程的影响,基于空气质量数据、地面气象资料、探空数据和NCEP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相关性分析和Holzworth提出的干绝热法等,从不同气象条件对眉山市2020年11月9~18日这段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静稳的天气环流背景非常有利于污染物的积累和维持,过程中AQI与PM2.5浓度变化表现为高度一致,8:00~12:00、19:00~23:00、0:00~2:00是污染易出现时段;ρ(PM2.5)与不同气象要素间的相关性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眉山市大气污染潜势预报提供了依据,也为大气污染治理和开展成都平原经济区区域联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