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安全科学   97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460篇
基础理论   151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正>"爸爸,祝你新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顺利利、安安全全。今天晚上我一定不瞌睡,等你回来一起吃饺子。"除夕下午4点,吉林石化公司动力二厂汽机车间运行三班班长任明俊刚走出家门,在大学读书放假回家团聚的女儿一边把父亲送上通勤车,边招手边亲切地对父亲说了这番话。今年春节前后,东北地区连续多天气温达到零下20多  相似文献   
172.
<正>雷电是大气中十分壮观的超长距离放电过程,通常伴随着强对流天气而发生。其强大的电流、炙热的高温、强烈的电磁辐射以及猛烈的冲击波等物理效应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造成人员伤亡或物体受损。根据全球雷电的卫星观测结果估计:全球每秒钟约有46次雷电发生,而我国每一分钟发生70余次雷电。鉴于雷击灾害范围广,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危害又大,联合国有关部门已把它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雷击除每年造成我国上千人伤亡外,还导致民用电器损坏,森林发生大火,建筑物、供配电系统、通信设备遭到破坏,仓储、炼油厂、油田等燃烧甚至爆炸……目前,国内有关监管部门已经把防雷减灾作为一项重要的议题来抓。白山市安监局与气象局在联合执法减灾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执法中也发现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3.
梁柱节点是钢框架的关键连接部分,其连接性能直接影响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整体行为。采用有限元法对刚性梁柱全焊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受力条件下全焊节点的力学行为,揭示不同弯矩作用时刚性梁沿长度方向的Mises应力变化特性,并对比分析有无水平加劲肋对全焊节点位移和Mises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有水平加劲肋的全焊节点总位移明显小于无水平加劲肋的,弯矩为65kN·m时,有水平加劲肋与无水平加劲肋全焊节点位移差值出现突变,且有水平加劲肋时,全焊节点转角随着所施弯矩的增大近似呈指数变化;无论有无水平加劲肋,Mises应力值从悬臂梁自由边缘到梁柱连接节点逐渐增大,梁与柱连接节点的Mises应力值较大,柱腹板节点域的Mises应力值最大。对比发现,有水平加劲肋时,悬臂梁及柱腹板节点域的Mises应力明显小于无水平加劲肋时的。由此可见,水平加劲肋可有效提高刚性梁柱全焊节点的承载能力,并有效防止节点处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74.
徐海红  雷洋  谢永平 《环境工程》2014,32(10):148-151
对高海拔地区大容量火电机组除尘器选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针对高海拔地区的特性及其对除尘器的特殊要求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以青海某高海拔地区2×660 MW火电机组为例,对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和电袋复合式除尘器进行了技术和经济对比,研究认为新技术的加入为电除尘器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在煤质、灰分适宜或通过新技术降低烟尘比电阻后适宜的情况下,高海拔地区火电机组可优先选择电除尘器。  相似文献   
175.
红松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影响,对红松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硬阔叶林和蒙古栎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时空分布的差异进行分析.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捕获的大型土壤动物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杂食性土壤动物4个功能类群,并对比红松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结果表明:(1)水平分布上,天然次生林与红松人工林中4种功能类群大型土壤动物均有分布,其中腐食性土壤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占绝对优势,但类群组成略有不同;(2)垂直分布上,红松人工林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及类群数在不同土层差异显著(P0.05),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而天然次生林中除腐食性和捕食性土壤动物外,在垂直方向无显著差异(P0.05),0-10 cm层腐食性动物个体密度以及类群数最大;(3)时间变化上,红松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土壤动物功能类群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均以腐食性最高,各类群密度、类群数均为5月、10月高于其他各月,生物量以9月最高.红松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土壤动物功能类群时空规律比较研究可为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6.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去除腐殖质的黄河泥沙对硝基氯苯的吸附规律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灼烧后的泥沙对硝基氯苯的吸附量随着平衡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高,随粒径的减少而降低.含沙量100 g/L条件下,泥沙中的矿物成分的吸附占总吸附量的71%~82%;腐殖质吸附量占总吸附量的18%~29%.灼烧后的泥沙对硝基氯苯的吸附量随pH值变化较大,pH在6.66左右时吸附量最高.金属离子的存在使吸附量增加,不同金属离子的存在引起吸附量变化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7.
紫外消毒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城市污水消毒的必要性,对常用污水消毒技术进行现状分析及技术经济比较,紫外线消毒有望成为替代传统液氯消毒的较佳选择.阐述紫外线消毒原理及工程上的应用.最后对紫外消毒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8.
两栖动物监测方法和国外监测计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栖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可被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物种.介绍了两栖动物监测的指标、时间、频次以及监测的主要方法,包括目视遇测法、样线(带)法、繁殖区调查法、鸣叫调查法、围栏陷阱法、人工庇护所法、人工隐蔽物法和标志重捕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还详细介绍了国外比较成熟的2个两栖动物监测计划——美国两栖动物监测计划和英国两栖爬行动物监测计划.  相似文献   
179.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飞  唐海萍  李滨勇 《生态环境》2013,(11):1774-1779
测定了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人工草地、围封样地、一年耕地、弃耕地、自由放牧样地)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和轻组有机碳组分含量特征,比较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典型草原土壤起源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4.98±3.47)g·kg-1,围封样地的为(12.41±6.40)g·kg-1,一年耕地的为(12.20±5.59)g·kg-1,弃耕样地的为(10.39±5.08)g·kg-1,自由放牧样地的为(9.45±3.19)g·kg-1。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样地,围封样地和一年耕地的含量相似,自由放牧样地的含量最小。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在土壤剖面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平均分配比率在不同类型样地范围分别为0.24%~0.66%、0.002%~0.019%和0.05%-0.25%,显示出各组分对土壤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不同,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更能反映土壤有机碳的早期变化,可以作为表征土壤有机碳变化和土壤肥力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0.
在自制的圆柱型双层玻璃反应器中,以木素类模型物紫丁香醇(SL)为目标化合物,考察Fenton试剂对紫丁香醇的降解效果,研究溶液的pH值、H2O2的用量、Fe2+的用量、紫丁香醇溶液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紫外光照射等因素对紫丁香醇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当体系pH值为3.0时,加入两倍理论用量的H2O2,Fe2+与H2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0,反应60 min后,50 mg/L的紫丁香醇的去除率可达87.5%;当体系中引入紫外光后,Fenton试剂的氧化性明显增加,反应速度显著加快,30 min后紫丁香醇可完全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