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4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安全科学   316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145篇
综合类   733篇
基础理论   118篇
污染及防治   132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41.
本文以常规气象资料为初值,用载水的原始方程模式,对早春时节我国北方一次低压层状云区的浓密、过冷空域,进行模拟催化增水的数值试验。与相同初值下的预报结果相比,催化区及其邻近地区出现大面积降水。模拟试验的结果从一个方面说明,通过对云区催化实现大面积增水,在科学上是可行的;以载水数值模式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指导人工催化作业,有助于做到以较小的经济代价,取得较好的增水效果。  相似文献   
842.
文章研究了高锰酸钾氧化-吸附去除饮用水中Mn~(2+)的相关机理,考察了高锰酸钾氧化Mn~(2+)的产物新生态水合MnO_2对Mn~(2+)的吸附效能以及吸附前后体系p H的变化,并且对MnO_2的界面特性及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体系中Mn~(2+)的平衡浓度在50 mg/L时,新生态水合MnO_2对Mn~(2+)的吸附量为1.46 g/g,静态吸附24 h后溶液p H从7.40降至3.74。XPS光电子能谱以及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数据表明新生态水合MnO_2主要通过配位吸附实现对Mn~(2+)的去除。SEM显示新生态水合MnO_2为不均的准球形,表面富有皱褶,其比表面积可达214.6 m~2/g,吸附后样品表面光滑整齐。高锰酸钾对Mn~(2+)的氧化和MnO_2的吸附作用是Mn~(2+)从水中去除的原因。  相似文献   
843.
宁蒗地区地处扬子准地台西缘与松潘-甘孜褶皱系的接合部位.其东为南北向的康滇地轴.西为近南北向的三江构造带。这种特定的区域构造背景决定着本区基本的菱形构造格局。区内北东向金棉-木里断裂将本区划为两个不同的建造-构造区:宁蒗西北区和宁蒗东南区。宁蒗东南区受四条北东向与北西向深断裂为界的宁南菱形构造控制,形成了叙方对称型的宁南反凸双孤联合构造。该宁南反凸双孤联会构造东弧带追踪基底南北向构造所形成的包都-波罗弧形断裂构造,控制了本区喜山期斑岩带的形成和分布。区内斑岩群(体)主要分布于该主干控岩断裂带与其它多方向构造的复合系统中。通过模拟实验,进步验证了区内斑岩带的控岩造机制。  相似文献   
844.
基于USLE和GIS的阳宗海流域土壤侵蚀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GIS技术,运用USLE预测模型,以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阳宗海为研究对象,对该流域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估算。运用遥感和数学统计对USLE中的参数进行了选定,并通过合理的USLE因子算法,得出了2004年阳宗海流域的土壤侵蚀分布图和侵蚀总量。结合实地考察和土壤侵蚀状况,对土壤侵蚀原因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45.
施工场地内作业过程扬尘控制一直是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研究热点。为控制扬尘排放,提高大气环境质量,该文针对建筑施工扬尘,对传统水凝胶抑尘剂聚乙二醇(PEG)和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进行优化改良,采用双因素实验确定γ-聚谷氨酸(γ-PGA)和黄原胶(XG)最佳配比,利用二者分子间静电斥力在保证抑尘剂粘度的前提下达到喷洒时良好的分散效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抑尘剂最佳配方。研究了产品喷洒后样本表面微观形态;通过实验考察了产品抗风蚀性、抵抗外力干扰和降解性。结果显示,该产品喷洒后能较好地填充粉尘颗粒间隙,能够与粉尘颗粒紧密结合,表层含有不完全封闭的多孔结构对外界刺激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在风速为9 m/s的实验条件下,质量损失率保持在6.36%的较低水平。在扩大实验中,室内PM2.5、PM10浓度分别为33、48μg/m3,仍然维持在标准范围内;固结层硬度值达到36 HA;在第5个周期,降解率达到51.46%,超过一半固结层已被降解。与传统水凝胶抑尘剂聚乙烯醇(PVA)、表面活性抑尘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相比,所制备的PEG,...  相似文献   
846.
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生物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从印染废水的水质、新旧排放标准的对比、生物法的改进及强化(包括微生物研究、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开发、工艺流程的改进)、生物法研究领域的新探索(包括生物法与其他处理方法的联用、产电微生物的应用)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生物法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生物法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生物法的深度研究及生物法与其他方法的联用探索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847.
电除尘器气流均布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电除尘器气流均布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的相对影响因子序列,提出气流分布调试廓线。  相似文献   
848.
相对端面比对旋风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旋风除尘器的分离效率,利用RSM湍流模型构建三维旋风除尘器模型,研究了相对端面比对旋风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相对端面比的减小,总压和切向速度随之降低,颗粒的停留时间缩短,因而提高了分离效率,为旋风除尘器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9.
为考核超压防护急救车通过生物污染区域时的车厢环境安全性,运用CFD方法和拉格朗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对车厢内的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车厢内污染物浓度场的分布状态.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拉格朗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的时空分布特点,超压防护急救车车厢环境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50.
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中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将化学改性后的玉米秸秆制备阴离子交换剂,重点研究了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特性.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在不同pH、温度、磷酸根初始浓度条件下,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分别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修正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进行拟合,计算出相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模式能更好地描述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效果,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最大吸附量逐渐减小.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30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该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吸附速率主要受颗粒内扩散控制.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伪二级吸附速率常数逐渐减小,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逐渐增大.通过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可以为反应器的设计和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提供基础信息,对于去除水溶液中磷酸根的技术应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