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2篇 |
免费 | 245篇 |
国内免费 | 16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34篇 |
废物处理 | 40篇 |
环保管理 | 151篇 |
综合类 | 756篇 |
基础理论 | 144篇 |
污染及防治 | 139篇 |
评价与监测 | 61篇 |
社会与环境 | 69篇 |
灾害及防治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9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新生林地滴灌后土壤水盐再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里木河下游农二师35团8连绿洲-荒漠交界处滴灌条件下的新生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滴灌结束24 h后的土壤水分、盐分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平方向上,各点处纵剖面土壤含水率随着距滴头距离的增加逐渐下降,至距滴头75 cm处达最低值;而各点处土壤纵剖面含盐量则随着距滴头距离的增加逐渐上升,至距滴头75 cm处达到峰值.垂直方向上,无论水分还是盐分,在20-40 cm土层含量较高,至中下层趋于下降.水平方向上,随着距滴头距离的增加,滴头处土壤剖面含水率与其他点处土壤剖面含水率的相关性依次递减,距滴头75 cm处土壤剖面含盐量与其他点处土壤剖面含盐量的相关性依次递增;垂直方向上,与20-40 cm土层含水率相关性较强的是0-20 cm土层,在α=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其次是40-60 cm土层,在α=0.05水平上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52.
653.
654.
655.
为准确预测爆破振动的衰减规律,控制爆破振动的影响,分析了现有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爆破振动预测经验公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引入岩体累计损伤对爆破振动效应的影响,经过无量纲分析,建立了岩体累计损伤下爆破振动衰减规律的多元非线性数学模型;根据实际工程的监测数据,用1stOpt 软件进行了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元非线性回归公式预测精度高于传统的预测公式,能为同类露天爆破工程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656.
采用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于2018年12月(枯水期)与2019年5月(丰水期)分别分析了拉鲁湿地的水质,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2个时期的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枯水期,TN、TP和NH3-N分别为0.157~26.797,0.003~4.259,0.197~24.084 mg/L;pH、电导率和溶解氧分别为6.99~9.55,72.85~583.50μS/cm和1.83~12.84 mg/L。在丰水期,TN、TP和NH3-N分别为0.077~3.104,0.004~0.228,0.005~0.094 mg/L;pH、电导率和溶解氧分别为6.94~9.27,129.90~512.87μS/cm和1.12~12.18 mg/L。拉鲁湿地枯水期水体的电导率平均值低于丰水期,但枯水期的溶解氧、pH、TN、TP、NH3-N和COD的平均值高于丰水期;电导率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NH3-N和T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表明拉鲁湿地枯水期水质大部分为Ⅴ类,其受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丰水期水质主要为Ⅰ和Ⅲ类,其水质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南部。 相似文献
657.
为将用于低速场合的减速垄更合理地安装在干线公路上(高速场合),对现有的减速垄进行改进,重新设计横截面的形状,并较细致地分析和描述减速垄横截面几何参数与冲击力(车辆振动,对路面冲击力)之间的关系.用仿真方法,在计算机上借助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和减速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大量的仿真试验,得到下述结论:目前街区常用的减速垄不能直接安装于公路;在公路设置减速垄时,其宽度应至少在600 mm以上,同时必须降低减速垄的高度;T形,多边形,圆顶形减速垄之间就冲击性(路面冲击力,警示力度)而言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别;对于T形减速垄,通过降低坡面斜率所能起到的路面保护作用十分有限;减速垄下缘厚度只要在通常范围内,其数值对于冲击性无关紧要. 相似文献
65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代森锰锌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ETU)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 本方法马铃薯中代森锰锌和ETU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41%—95.47%和87.71%—92.19%;土壤中代森锰锌和ETU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61%—103.09%和91.08%—94.46%.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和ETU在马铃薯茎叶中消解较快, 在合肥市和天津市两地其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41—7.89d和6.16—7.15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26—7.71d和9.80—10.16d.在马铃薯上使用了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 按照推荐剂量的2倍(3240gai·ha-1)最多施药4次, 采收期距最后一次施药7d, 马铃薯中代森锰锌残留量小于1.0mgg·kg-1, ETU小于0.05mg·kg-1.说明该药为低残留、易消解农药. 相似文献
659.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首先诱导动物体内产生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从而加速了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细菌间的传播扩散.目前,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一类新型环境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传播、扩散可能比抗生素本身的环境危害更大.本文针对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地表水、地下水、医疗废水、城市污水处理厂、养殖场、土壤、沉积物以及大气环境中的来源、分布、传播情况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进行综述.分析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潜在传播途径及其可能影响因素,并指出光照,厌氧,高温处理可以有效遏制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传播和扩散.揭示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针对我国对该类污染物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60.
研究分析了海泡石黏土矿物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海泡石黏土矿物对Cu2+吸附的最佳pH值为6.0左右,随着pH值的增大,吸附作用减弱;在[Cu2+]=100mg·l-1,溶液pH值为6,吸附时间为2h时,添加0.1 g海泡石,海泡石对Cu2+的吸附去除率仅为39.5%,当海泡石用量提高至0., g时,其对Cu2+的吸附去除率提高到94.8%;实验结果同样显示,18min内有90%的Cu2+被海泡石吸附,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吸附作用趋于稳定,2h可达到吸附平衡.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同时,分别采用拟一级模型和拟二级模型考察了吸附动力学,并计算了这些动力学模型的速率常数.实验数据和拟二级模型计算结果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