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2篇 |
免费 | 245篇 |
国内免费 | 16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34篇 |
废物处理 | 40篇 |
环保管理 | 151篇 |
综合类 | 756篇 |
基础理论 | 144篇 |
污染及防治 | 139篇 |
评价与监测 | 61篇 |
社会与环境 | 69篇 |
灾害及防治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9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为探讨《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2147—2018)实施所来带的影响,对比分析了DB33/2147—2018与现行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中燃煤发电锅炉的大气污染物控制要求,详细分析了DB33/2147—2018的主要特点,如加严了污染物的有组织排放限值,增加了排放绩效要求和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等。DB33/2147—2018实施后将有利于燃煤电厂的监督执法,同时也会大幅减少燃煤电厂的污染物排放;更会对燃煤电厂、监测单位等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62.
为探究金属矿井下粉尘孔粒径特征,以阜山金矿为例,系统研究其进风巷粉尘(IAD)、回风巷粉尘(RAD)的孔粒径分布(PSD)情况。首先,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低温液氮吸附仪分别测试粉尘粒径与孔参数,然后利用分形理论计算并分析其粒度分形维数与孔分形维数。结果表明:RAD粒径比IAD粒径小,两者最可几粒径分别为7.19、23.58 μm,可被人体吸入粉尘(粒径 ≤ 10 μm)占比分别为65%、40%,但IAD中的微细颗粒物(粒径 ≤ 1μm)占比多于RAD,两者分别为0.67%、0.39%;其次,IAD、RAD孔结构类型均以不透气性密闭孔为主,且RAD孔结构较IAD更为发达,金矿采场爆破作用是致使RAD孔结构发达的原因;此外,IAD、RAD均具有显著的粒径和孔分形特征,其中IAD的粒度分形维数与孔分形维数均大于RAD,说明IAD粒径分布更复杂、表面粗糙度更大、孔复杂度更高。因此,金属矿山应加强对IAD的重视与控制。 相似文献
663.
为研究陆地LNG卸料系统的物理设备、信息网络及人员操作的依赖关系和信息层、人员层对设备层故障传播的影响,基于面向基础设施弹性建模语言(Infrastructure Resilience-Oriented Modelling Language,IRML),从单层网络静态风险分析和多层依赖网络的动态传播2个方面,提出LNG... 相似文献
664.
基于环境气象评估指数(EMI,environmental meteorology index),以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四个京津冀中南部重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对2013~2018年的气象条件变化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EMI指数与经过去趋势处理的PM2.5浓度的相关系数达0.88,说明EMI指数具有较好的可靠性,能够可靠性地应用于大气环境评价和重污染天气过程评估业务;基于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贡献的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得到2013~2018年月度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变化的贡献率,定量分析不同月份的气象条件变化,可有效评价不同污染程度月份的气象条件影响.此外,该定量方法在重大活动期间气象条件和减排效果评估中得到有效应用;从冬季气象定量贡献的空间分布来看,在京津冀中南部的山前地区形成EMI正距平百分比高值区,除人为排放较高外,恶劣的气象条件是京津冀中南部颗粒物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65.
为探究PM2.5及其典型组分对肺组织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分别选取PM2.5标准品SRM1649a、核心颗粒炭黑FW200以及主要有机组分苯并[a]芘(B[a]P)暴露处理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实验通过SA-β-Gal活性来评估MRC-5细胞衰老情况,并进一步探讨细胞内活性氧水平、DNA损伤及线粒体膜电位等对细胞衰老的诱导机制.结果发现,在对细胞活力没有影响的情况下,SRM1649a和B[a]P能够显著增加MRC-5细胞衰老的比率,而FW200暴露组的细胞衰老情况并未发生显著变化.相关机制研究显示,炭黑FW200处理仅能导致DNA双链断裂但不会引起细胞衰老,B[a]P暴露可能通过激发ROS水平变化而引发细胞衰老,而混合物SRM1649a能够导致DNA双链断裂和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从DNA损伤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方面诱导细胞衰老.上述结果表明PM2.5主要组分的毒性效应存在差异,并在混合物PM2.5中体现出协同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666.
制革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Cr,毒性大,易迁移,会威胁人类健康.本研究以某停用制革污泥露天堆场作为研究对象,在揭示制革污泥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提取污泥中的胶体颗粒,研究不同pH、离子强度下含Cr污泥胶体稳定性及迁移情况.结果表明,堆场污泥中Cr含量为5170~25000 mg·kg-1,Cr赋存形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总Cr含量表深层污泥之间无明显分异.表层污泥pH=4.35,处于有氧环境,好氧菌与嗜酸菌为优势菌群;深层污泥pH=7.30,处于无氧环境,厌氧菌为优势菌群.深层污泥中含有大量含Cr污泥胶体(含Cr量为7.851 mg·g-1),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较为稳定,迁移性强;在酸性条件下快速聚沉,迁移性弱.离子强度越高,污泥胶体越容易聚沉、移动性显著降低,且Ca2+比Na+更容易引起污泥胶体的聚沉和弱移动性,因此,向污泥胶体中引入Ca2+可作为降低Cr迁移风险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成果可为全面认识同类型制革污泥堆场的污染风险评估和修复方案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67.
为探索短期高温预处理对餐厨垃圾堆肥进程及产品质量的影响,设计预处理温度(65、80、95℃)、时间(2、4、6 h)和通风量(0、0.1、0.2m3·min-1·m-3)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预处理能促进半纤维素的降解,增加腐殖质前体物质氨基酸、还原糖等溶出,两者在高温预处理组(HTP)中的含量分别比对照组(CK)高出41.41%和35.51%.经短期高温预处理后,所有试验组都可在20 d时完全腐熟(种子发芽指数(GI)>70%),部分试验组甚至在15 d即可腐熟,而CK组在20 d时GI仅65.7%.HTP组堆肥产品总氮、总磷和总钾的平均含量分别比CK组高6.19%、10.96%和6.61%.以GI、腐殖质、聚合度和总养分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和方差分析,得出最佳预处理条件为温度80℃,时间4 h,通风量0.1 m3·min-1·m-3.研究结果表明短期高温预处理可以显著加速餐厨垃圾堆肥进程、提高产品质量,这可为突破传统堆肥耗时长、产品肥效低的瓶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68.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种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效应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其会随污水厂出水进入环境介质,从而影响人体健康.本研究采用气相质谱联用和生态风险评估模型研究了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厂中PAEs的分布特征,去除效率及出水中PAEs的健康风险与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污水中PAE s的总含量为9.27~34.97μg·L-1,污泥中PAEs的总含量为10.97~38.16μg·g-1.工业污水处理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对PAEs的总去除率分别为52.49%~88.15%和96.2%~96.97%,且PAEs的主要通过生物降解途径被去除.污水厂出水中的PAEs对人体无致癌风险,同时对绿藻和水蚤均无明显风险,但对鱼类具中低等生态风险.本研究为污水厂后续针对PAEs去除进行水处理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69.
为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水生态环境保护,基于海南省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数据,对海南岛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三大流域“十三五”期间水质状况、主要污染物浓度、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判其污染变化特征,并采用均值GM(1,1)模型(EGM)预测“十四五”期间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海南岛三大流域水质状况总体呈稳中向好趋势,南渡江、万泉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分别上升至96.3%、100%,昌化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100%;三大流域CODMn、CODCr、氨氮、总磷浓度年均值均处于较低水平,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限值,其中CODCr年均值均低于Ⅰ类标准限值,“十三五”期间除氨氮浓度下降外,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或波动,上升幅度为6.7%~23.8%;干流综合污染指数均小幅下降,下降幅度为0.03~0.04,主要支流综合污染指数自上游到下游呈波动上升的空间变化特征。EGM预测结果表明,“十四五”期间海南岛三大流域干流和绝大部分支流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呈上升趋势,最大上升幅度达108.3%,三大流域水环境仍面临较大的压力,尤其是支流汇入带来的污染负荷不容忽视。“十四五”期间,应以系统保护思路,落实“六水共治”“一河一策”等措施,进一步改善三大流域水质。
相似文献670.
徐秋鸿 刘曙光 娄厦 Larisa Dorzhievna Radnaev Elena Nikitin Makhinov Aleksei Nikolavich Araruna José Tavares 金宇辰 李鑫 《环境科学》2023,44(1):158-168
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环境中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不断增加,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为研究长江口近岸地区水体和底泥沉积物中的ARGs和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通过野外调查采集了8个站点的水样和沉积物样本,对2种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sul2)、6种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M、tetC、tetX、tetA、tetO、tetQ)、1种整合子基因intI1、16S rRNA基因和微生物群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近岸地区10种抗性基因的检出率为100%.其中,整合子基因intI1和水样中多种ARG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是长江口近岸地区水环境中的优势菌门;Chloroplast为水体中的主要菌属,Chloroplast和Nitrospira为沉积物中的主要菌属.在水体中,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ota)是4种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X、tetA、tetO和tetQ)共同的潜在宿主;在沉积物中,Sva0485是sul1和intI1的共同潜在宿主.微生物群落的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