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2篇 |
免费 | 245篇 |
国内免费 | 16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34篇 |
废物处理 | 40篇 |
环保管理 | 151篇 |
综合类 | 756篇 |
基础理论 | 144篇 |
污染及防治 | 139篇 |
评价与监测 | 61篇 |
社会与环境 | 69篇 |
灾害及防治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9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研究施用不同量生物炭5 a后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氮组分和活性氮特征,探讨土壤有机氮组分和活性氮之间的关系,明确生物炭不同施用量下土壤的供氮潜力,为桉树林业废弃物生物炭的实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开始于2017年的桉树人工林生物炭中长期定位试验,选取CK(0%)、 T1(0.5%)、 T2(1.0%)、 T3(2%)、 T4(4%)和T5(6%)这6个处理,一次性施用生物炭5 a后测定不同处理下有机氮组分、微生物生物量氮和溶解性有机氮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不同土层全氮、酸解总氮、酸解铵态氮、酸解氨基酸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溶解性有机氮和氮储量含量均呈递增趋势,增幅分别为45.48%~156.32%、 44.31%~171.31%、 38.06%~223.37%、 39.42%~163.32%、 36.72%~109%、 23.27%~113.51%和29.45%~62.37%,在T5处理最大;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态氮含量总体亦呈增加的趋势,增幅分别为88.41%~158.71%和50.24%~139.01%;酸解氨基糖态氮含量趋于降低,降幅为7.72%~32... 相似文献
672.
为了解汽油对加油站从业人员心理与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北京市中石化所属19家加油站的345名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结合心理测试量表,对人员的睡眠及情绪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9家加油站工作场所空气中汽油的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加油作业人员中有神经衰弱症状的占738%,管理人员中有神经衰弱症状的占366%。加油作业人员中,有652%的人存在状态焦虑,有640%存在特质焦虑。管理人员中,有350%存在状态焦虑,有350%存在特质焦虑。加油作业人员中,存在睡眠障碍或睡眠质量下降的占635%;管理人员中,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的占312%。提示加油站作业环境可能会影响作业人员的心理状态和睡眠状况,应加强对加油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673.
综述了近几十年酰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基本性质、检测分析手段、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源和汇、环境和健康效应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探讨.外场检测结果表明大气中的酰胺主要分布于城市地区.气态酰胺的来源除自然源的一次排放及二次转化外,还包括污水和废物处理、机动车尾气、工业过程、烹饪等餐饮行业的生物质燃烧、烟草燃烧等人为一次源以及在碳捕获和农业等人为过程中的二次转化.二次转化的化学反应机制主要包括胺的氧化转化以及RO2与NO3自由基的反应等.大气中的酰胺在白天会被OH自由基有效去除,在晚上会被NO3自由基有效去除,在Cl自由基浓度较高的沿海地区或工业排放地区,会被Cl自由基有效去除.与自由基的反应均遵循相似的反应机制,即自由基夺取酰胺分子中的氢原子.此外,酰胺可通过参与新粒子生成(NPF)过程,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基于目前对大气中酰胺的研究现状分析,提出了研究展望,未来要加强大气复合污染背景下的检测和分析方法的完善,及对生-消反应机制以及环境健康效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674.
为推动污水生物脱氮技术绿色转型,针对厌氧氨氧化中底物亚硝氮(NO2--N)难以稳定获得的问题,利用好氧颗粒污泥(AGS)诱导其进行内源短程反硝化(EPD),实现低碳源条件下NO2--N的积累,可为主流厌氧氨氧化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支撑。当进水ρ(COD)/ρ(NO3--N)为3时,采用厌氧/缺氧/微氧条件,可实现EPD颗粒污泥的富集与稳定,NO3--N→NO2--N转化率(NTR)达到72.73%。在厌氧段,消耗有机物和糖原(Gly),合成聚羟基烷酸(PHA),ΔPHA/ΔGly(1.30 mol C/mol C)接近聚糖菌(GAOs)模型值,说明内碳源储存主要由GAOs完成。在缺氧段,NO2--N积累,并伴随PHA降低和Gly合成,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证明系统实现了EPD过程。通过优化运行参数发现,当ρ(COD)/ρ(NO3--N)为4.2时,系统的NTR提高至80.01%。批次试验结果表明,pH由6.0上升至9.0时,NTR升高至89.15%;温度从40 ℃降低至5 ℃时,NTR达到峰值91.16%,说明碱性和低温条件下更有利于NO2--N累积。因此,选择合适的COD/NO3--N、pH和温度,能够有效提升EPD过程的NO2--N积累效果。 相似文献
675.
西安市是我国西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工业发达,但空气污染事件对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极大挑战,探究该地区大气污染特征并厘清其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对西安市2015~2021年大气污染物的时空趋势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其次,利用空气质量指数(AQI)、综合空气质量指数(AAQI)和空气质量健康指数(HAQI)结合Air Q2.2.3模型量化各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效应.结果发现,研究区整体空气质量呈良好状态,各大气污染物呈现下降态势.污染物主要以PM10、PM2.5和O3为主,地形特征和人为排放的混合式污染是研究区的主要污染特征.AAQI和HAQI相较于AQI对污染水平表现出较好的分类效果,HAQI揭示研究区全年约有80%左右的人口暴露于不健康的空气中,其中冬季暴露于不健康空气中的人群最多,其次为秋季、春季,夏季最少.Air Q2.2.3模型量化出归因于PM2.5、PM10、SO2、CO、NO2和O3的总死亡率比例分别为0.99%、2.04%、0.41%、1.72%、8.76%和3.67%,且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可归因比例与总死亡率变化规律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676.
推动低碳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高效协同,对于如期实现“双碳”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与因子分析模型,探究2006~2021年低碳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同的时空分异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视角来看,京津冀城市群耦合协同度缓慢上升且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从空间视角来看,协同效应形成了典型的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的“核心-圈层”结构格局;②低碳经济与高质量发展间存在协同互促效应,但这种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长期来看会逐渐减弱;③从驱动力来看,经济发展驱动和资源利用驱动的作用要显著强于科技创新驱动.虽然研究期内驱动力总体在不断提升,但在空间分布上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因地制宜强化驱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7.
漆酶是一种多功能含铜氧化还原酶,被广泛研究或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 然而,实际应用中,漆酶因成本昂贵、易流失,稳定性不足等缺陷,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和商业化价值. 炭基材料固定化真菌漆酶技术提供了一种值得探索的途径,来改善真菌漆酶的贮存稳定性、催化氧化活性、以及重复使用的性能. 本文详细介绍了真菌漆酶的来源、结构和性质;系统归纳了生物炭、活性炭、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炭基材料固定化真菌漆酶的物理-化学方法(物理吸附、诱捕包埋、共价结合、交联聚合);概述了酚类、雌激素、染料、药物等环境有机污染物在炭基固定化真菌漆酶复合材料上的去除效果和循环性能,并深入讨论了化合物在炭质界面的吸附机制(如疏水性作用、π-π作用、孔隙填充等)和固定化真菌漆酶利用氧化还原电势差催化氧化有机物的反应机制. 本文旨在为真菌漆酶固定化载体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也将为开拓固定化真菌漆酶应用于有机污染治理的视野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78.
董淑容;杨荣欣;徐春燕;程施文;王玲玲;易川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4,(11):185-194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铜铁矿冶炼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镉(Cd)污染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该研究对冶炼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Cd的总量、不同形态含量以及人体胃肠可给性进行了测定,并基于传统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生物有效性评价模型和生物可给性评价模型对土壤中重金属镉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冶铜铁矿冶炼区周围土壤重金属Cd总含量均值为4.94 mg/kg,Cd形态的分布情况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胃内阶段生物可给性均值为26.06%,肠内生物可给性均值为43.12%,肠内阶段的可给性高于胃内阶段。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Cd污染较为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距冶炼区1 500 m范围内。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不同人群存在Cd暴露的风险,但3种评价模型下距研究区不同距离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尤其是2 000 m左右范围对成人的致癌风险甚微或可忽略。 相似文献
679.
王世杰;吴蔓莉;徐会宁;康浩轩;严子浩 《环境科学研究》2024,(11):2579-2589
堆肥是废弃菌菇棒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而堆肥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变化特征对探究堆肥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探究废弃菌菇棒与牛粪共堆肥过程中DOM的光谱特征及废弃菌菇棒的腐殖化过程,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FS),对堆体中DOM的结构与组成变化进行研究。UV-Vis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DOM的不饱和度和芳构化程度增强;紫外光谱特征参数SUVA254、SUVA269和SUVA280增大,E250/E365值(250和365 nm处吸光度的比值)降低,说明堆肥中木质素类物质被分解转化为芳香化合物,芳香化程度加深,且DOM分子量增加;E253/E203(253和203nm处吸光度的比值)和A240~400(240~400nm范围内紫外光谱的积分面积)增大表明DOM苯环上脂肪链被氧化分解,产生了羟基、羰基等官能团,使得分子缩聚程度及腐殖化程度加深。FTIR结果表明,DOM中脂肪族类和多糖类物质逐渐减少,芳香族类物质含量增加。发射荧光光谱418 nm处的荧光峰表明初始物料中含有大量结构相对复杂的类腐殖物质;334和418 nm处的荧光峰红移至428 nm附近,说明结构简单的物质不断被分解利用,芳香基团进一步缩合,形成共轭程度高、结构更复杂的类腐殖质物质。同步荧光光谱中蛋白质类物质区积分面积比例(APLR)降低了42.1%,富里酸类物质区积分面积比例(AFLR)和胡敏酸类物质区积分面积比例(AHLR)分别增加14.0%和152.3%,说明类蛋白质物质和单芳香族化合物不断被分解利用,而类胡敏酸物质和类富里酸物质不断形成,同时存在富里酸类物质向更稳定的胡敏酸类物质转化的过程。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将DOM解析为类富里酸(C1)、类胡敏酸(C2)和类蛋白物质(C3)三类组分。与堆肥初期相比,堆肥结束时C1和C2组分占比分别增加22.42%和126.91%,C3组分占比降低73.32%,且C1和C2组分占比之和达90.04%,表明类蛋白物质含量降低,类腐殖物质显著增加,最终成为DOM的主要成分。研究显示,废弃菌菇棒与牛粪共堆肥DOM的芳香化和腐殖化程度随堆肥的进行逐渐加深,且主要发生在堆肥前期。 相似文献
680.
草酸与铁氧化物共存于自然环境中,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光化学行为强烈影响着分子氧的活化. 而分子氧活化影响共存体系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是发展绿色污染控制氧化技术的关键. 因此,探讨草酸与铁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光化学活化分子氧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围绕草酸与铁氧化物相互作用以及草酸诱导铁氧化物活化分子氧的研究成果,论述了草酸在铁氧化表面的吸附与转化特性、草酸铁络合物光化学过程以及活性氧产生与转移途径,同时探讨了上述过程对环境污染物降解的影响,借此加深理解草酸诱导铁氧化物环境光化学行为与活化分子氧原理,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利用天然铁氧化物和有机质发展原位环境修复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