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5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篇 |
环保管理 | 2篇 |
综合类 | 66篇 |
基础理论 | 18篇 |
污染及防治 | 30篇 |
评价与监测 | 4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灾害及防治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Ni2+改性的Cu-ZSM-5催化分解NO的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 Ni2+改性的 Cu- ZSM-5催化剂在无氧和有氧气氛下的 NO分解反应性能 ,考察 Ni2+的加入量及加入方式对 Cu-ZSM-5催化剂 NO分解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先交换适量 Ni2+再交换 Cu2+的 Ni-Cu-ZSM-5催化剂较单组分 Cu-ZSM-5催化剂有较高的高温 (500℃~600℃) NO分解活性 .在含 5.5% O2 的反应气氛中 ,Ni-Cu-ZSM-5在 500℃下的 NO分解率较之 Cu-ZSM-5高出约 20% ,Ni2+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抗氧活性 .就 Ni2+对 Cu-ZSM-5催化剂的可能改性机制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32.
贺志民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2):125-128
要实现培养创造力人才的目标,教育信息化是最有效途径之一,教育信息化要从资源(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库整合、资源管理信息化(ERM)等多方面着手,并使它们协调运行才能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整合MCAI资源库,建立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现流程,共建共享资源,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33.
贺志民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3):45-48
在曲线曲面的设计中,经常遇到特殊形状的设计,如直线中插入尖点和直线段,曲面中插入棱线和直纹面,这些简单重型值点方法来实现,但若在曲面中夹尖点,平面片和棱角仍存在较大困难,而这些特殊形状在曲面设计中又经常用到,本文通过巧妙地构造型值点阵,得到了夹平面片,尖点和棱角的3次B样条曲面的构造原理与方法.图8,参6. 相似文献
34.
35.
畜禽养殖场作为动物集中的场所,易暴发动物病毒性疾病,一方面严重危害动物健康,给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另一方面一些以养殖动物为源头的人畜共患病毒可能传播至人居环境,以至威胁人类健康。本文对畜禽养殖环境(养殖场及周边环境介质)中典型病毒的分布特征、传播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病毒在畜禽养殖场空气、污水及动物粪便中广泛分布,并可通过气溶胶、废水处理排放和粪便堆肥资源化等途径向周边环境介质(空气、地表水和土壤等)中迁移;病毒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消亡与传播行为受介质理化性质影响,低温、潮湿以及微碱性pH的环境更有利于病毒的存活;从病毒传播风险控制角度,需从气溶胶传播、污水及粪便处理处置等方面形成多介质多途径协同控制方法,从源头上控制病毒向环境中传播。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解武烈河的水环境健康状况,基于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将正态模糊数和随机模拟方法进行耦合,建立基于正态随机模拟的环境健康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对武烈河干支流主要断面进行环境健康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所有监测断面的成人健康风险值和儿童健康风险值均小于最大风险可接受水平(5.0×10-5 a-1),处于可接受范围内,说明武烈河流域水环境健康风险状况良好;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将三角模糊数改进为正态模糊数,考虑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情况、选择99%概率所对应的风险值进行评价,使监测值模拟概率分布更加合理、预测结果概率分布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7.
38.
南苕溪支流锦溪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合运用灰色聚类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等级聚类法就南苕溪支流锦溪近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锦溪入青山水库断面水质2005—2009年逐年改善,2007年后达到灰色聚类等级Ⅲ类水质要求;2009年秋季至2010年夏季期间秋、冬两季的污染程度高于春、夏季节;枯水期综合污染指数最高,但TN、TP污染分指数在丰水期最高,表明污染源中面源污染已占相当比例。空间变化方面从玲珑桥到江桥锦溪水质的综合污染指数不断提升,到江桥时达到极值13.25,锦溪末端三眼桥断面水质较江桥断面有所改善;SPSS空间聚类分析可分为轻污染区(从玲珑桥到冬韵桥)、重污染区(从群利桥到江桥)和中度污染区(从江桥到三眼桥)。锦溪上游农业区对河水中的COD、TN和TP的贡献率分别为66%、54%和49%,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制约锦溪水质改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