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4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臭氧在循环冷却水中缓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喆  孙慧丽  张承慈  张平 《化工环保》2005,25(3):185-187
循环冷却水处理是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臭氧作为单一的水质稳定剂在循环冷却水中具有缓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在金属表面的臭氧使金属表面从活化腐蚀状态转变为钝化状态,使金属腐蚀电位由活化电位区跃变到钝化电位区,阻止金属的溶解;同时氧的传质速率加快,也可以降低由于浓差极化所产生的腐蚀作用;对于未经预膜处理的金属,臭氧改变金属表面状态,形成一层氧化钝化膜,从而起到了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32.
使用环境相关浓度水平(0.05、0.5、5、50 μg· L-1)的布洛芬(Ibuprofen,IBU)对黄颡鱼进行水体暴露,研究IBU对黄颡鱼Ⅰ相代谢酶及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IBU对黄颡鱼肝脏Ⅰ相代谢P450酶系的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7-乙氧基-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和Ⅱ相代谢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均表现出先诱导后抑制的作用.暴露24 h时,IBU浓度为5 μg· L-1实验组对Ⅰ相代谢酶APND和ERND的诱导程度最大.当暴露时间达到168 h时,0.5 μg·L-1浓度组中APND和ERND活性均受到极显著抑制.Ⅰ相代谢酶EROD活性在暴露24 h后,除0.05 μg· L-1浓度组无明显变化外,其它浓度组皆受到显著诱导,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到168 h时,逐渐恢复到初始水平.GST活性在暴露24 h后,除0.05 μg·L-1浓度组外,其它浓度组均受到最大程度的诱导,过氧化氢酶(CAT)在暴露168 h时被显著诱导.各浓度组丙二醛(MDA)含量在暴露24 h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72 h时其含量达到最高值.其中,ERND响应较为敏感,适合作为布洛芬暴露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33.
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物流结点建设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海峡西岸港口物流结点命题的提出与设计 (一)港口物流命题的提出 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我们提出海峡西岸港口物流结点的命题.打造海峡西岸港口物流结点,将能够极大拓展福建港口经济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福建与长珠两三角洲及内陆省份城市间的大融合,进一步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何谓港口物流结点?它是指以一港或若干个港为中心,通过合理分工,众多港口形成港口物流链,它是区域性港口物流系统的最高层,实现商流、物流、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不同烧成气氛NOX的生成进行测试分析,得出还原气氛可抑制NOX的生成.但在没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CO对NO的还原效果不显著;其次,在烧成温度较低(1 200 ℃以下)、高温阶段温度场均匀性较好且使用洁净燃料(即含氮量较小的燃料)的情况下,快速升温将导致NOX生成的增加,此时快速型NOX起主要作用;第三,烧嘴的合理布置、改善窑体结构和加强高温阶段窑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可以减少NOX的生成.  相似文献   
35.
本文报导不同栽培措施下水稻田甲烷释放的特性和甲烷产生菌、甲烷氧化菌的数量、种类。结果表明,水稻田的甲烷释放,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成活期每天的释放量较少,随着生长逐渐增加,至分蘖期达到最高,随后又逐渐减少,长期淹水和施用高量氮肥或有机肥可以明显地增加水稻田的甲烷释放量。水稻田土壤中产甲烷细菌的数量湿灌溉少氮处理少于其他各处理,其他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早稻生长前期较后期土壤中的产甲烷菌数量低2—3个数量,晚稻生长中期略高于生长前期和后期。甲烷氧化菌数量在早稻生长期间从10~3~10~4/g干土增加到生长后期的10~8/g干土。在晚稻生长期间维持在10~8/g干土。产甲烷细菌的种类主要为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的种。甲烷氧化菌主要为杆状,除甲烷外还能利用其他基质的兼性异养型甲基营养型细菌。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2种不同结构、不同烧成气氛的梭式窑的整个烧成过程中NOx生成进行测试分析,得出快速升温将增加整个陶瓷烧成过程中NOx的生成;其次,烧嘴的合理布置,改善窑体结构,加强高温阶段窑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可以减少NOx的生成;第三,还原气氛可抑制NOx的生成;最后,提出降低陶瓷烧成中NOx生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7.
治理现代化目标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变迁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京祥  夏天慈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040-2050
基于治理理论,从中央—地方以及政府—市场关系维度,分别揭示了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在国家治理变迁影响下的演变历程与总体趋向。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变革与治理体系重构的举措,但是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未来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再建构还必须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1)充分理解“国土空间”的多元价值属性,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对多元目标的统筹平衡,不能把空间简单化为“自然资源”载体,谨防规划蜕化为单纯的“资源环境管控技术工具”;(2)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建立与政府事权相对应、层级差异有序的空间规划体系;(3)高度重视规划研究和非法定规划的作用,为空间规划的科学性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8.
用分离获得的嗜热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 Clostridium sp . E V A4 菌株进行了直接转化纤维素产生乙醇的动力学、发酵最适条件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 E V A4 菌株在p H6 .2 ~8 .9 ,θ45 ℃~60 ℃的范围内能直接转化纤维素滤纸产生乙醇,最适p H 为7 .5 ~8 .0 ,最适θ为55 ~60 ℃. E V A4 菌株能利用纤维素滤纸,纤维素粉 Whatman C F I I,微晶纤维素,纤维素粉 M N300 和未经处理的玉米秆芯,甘蔗渣,水稻秸秆产生乙醇.乙醇浓度 ,纤维素降解率和培养基还原糖浓度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不同的纤维素材料、p H、θ、底物浓度、酵母粉含量、振荡、培养气相、外加 O2 和乙醇等条件均能影响 E V A4 菌株转化纤维素为乙醇的能力.最适条件下 E V A4 菌株利用1 % 纤维素滤纸培养120 h 产乙醇浓度为1 123 mg/ L,纤维素降解率为59 %  相似文献   
39.
利用气相色谱(GC-ECD)方法对广东省北江及西江河道水体及水生动物受氯苯类(CBs)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污染现状及生态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江表层水中CBs的总质量浓度为27.63~122.19 ng·L-1,平均值为60.02 ng·L-1;北江表层水为33.07~169.4 ng·L-1,平均值为76.65 ng·L-1.DCBs、TCBs、TeCBs、PeCB和HCB所占比例在西江依次为94.56%、2.53%、0.11%、1.30%、0.13%,北江依次为95.14%、1.26%、0.76%、1.21%、0.72%.干流河段丰水季氯苯质量浓度高于枯水季,河网段没有明显季节变化,不同江段的分布从大到小为北江河网、西江河网、北江干流、西江干流.水生动物体中CBs平均质量比,贝类为4 159.81 ng·g-1,虾为1 342.32 ng·g-1,鱼类为1 524.85 ng·g-1.氯苯类有机物在水生动物体内所占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DCBs、TeCBs、TCBs、PeCB、HCB.CBs在水和生物体之间存在富集和放大作用,河蚬和肉食性鱼类对高氯代苯富集程度高于低氯代苯,同时也高于虾类和其他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