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5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1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17篇 |
综合类 | 200篇 |
基础理论 | 37篇 |
污染及防治 | 23篇 |
评价与监测 | 9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灾害及防治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4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海南岛海草资源分布现状及存在威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4~2009年对海南岛周遍海域的海草资源进行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海草资源丰富,共有6属10种,面积约55 km2,优势种为泰莱藻;海南岛海草分布于近岸海域的珊瑚坪内侧或泻湖沿岸,主要位于潮间带低潮区和潮下带上部4m水深范围;海草生物量范围为71.24~727.24 g/m2,平均为410.26 g/m2;海草密度范围为4 131.20~550.40株/m2,平均为1 753.39株/m2。海南岛海草主要受陆源污染、海洋工程、渔业活动、非法渔业等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03.
芝慧洁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2):23-31
民法典对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的相关规定凸显了时代价值,也说明民法典由原来的私益保护,逐渐转向公益保护.同时,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规定也为环境公益诉讼奠定了理论基础.惩罚性赔偿规则的建立,体现了环境保护的预防性.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规定,使得受到污染的环境能够通过修复最终得以恢复.在责任承担方式上谋求创新,体现了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104.
砷是我国污染地块最常见的污染物,具有分布广、毒性强的特点,砷污染土壤所引起的生态风险和环境安全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实证研究是完善环境监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目前鲜有全国砷污染地块的总体研究。该文以2012-2021年221个砷污染地块为研究对象,分析污染地块的空间分布、污染特征、修复目标值和治理修复技术,探究砷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的科学特性与技术监管方式。结果表明,全国砷污染地块分布较集中,61.1%分布在重庆、上海、广西、浙江、江苏和贵州等经济发达或地质高背景地区;地块原址企业90.5%属于制造业,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是重点关注的行业类别;规划用途最多的类型为居住用地,占比63.8%,此类地块原址企业多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高污染行业,重金属、多环芳烃、石油烃、氯代烃复合污染发生频率高。砷修复目标值主要引用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占比84.2%。砷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技术以固化稳定化和水泥窑协同处置为主,应用频率分别为53.1%和35.0%;早期砷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技术以固化稳定化为主,20... 相似文献
105.
根据2004~2013年监测结果表明,陵水新村港与黎安港海草特别保护区内共记录到大型底栖动物53科95种,从种类组成来看,软体动物占优势。2009~2013年,保护区海草床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137.53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67.57 g/m2;基于丰度进行的CLUSTER聚类分析和MDS标序图显示,2009~2013年间保护区内大型底栖动物分为2个组,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多样性指数反映各年份生物多样性差异较大。通过BIOENV分析,影响其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中值粒径(Mdф)、四分位差(QDф)以及海草盖度。ABC曲线显示,除2011年的新村港没有受到扰动外,保护区内其他年份的大型底栖动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或者倾向于受到中等程度的扰动。与2002年调查数据比较发现,保护区海草床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均显著下降。由此可知,保护区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6.
"互联网+"的概念甫经提出,迅速得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政府为此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得到了各行各业的重视并纷纷采取跟进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作为一个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行业,如何克服传统的惯性思维,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互联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1+12的效益,创新模式与技术,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互联网+"时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要求源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工作的特征及其与"互联网+"的契合,生物多样性的全球性特征、管理的多部门特征、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特征、要求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特征、理念和技术需要不断创新的特征、信息化特征及其对图像和视频高度依赖的特征等,都与互联网的功能具有高度的契合。为了推进互联网+生物多样性平台的建设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调整现有机构、配置专职人员并开展能力建设、提升意识、建设专门的互联网+生物多样性平台、建立相应的管理标准与规则、加大科研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7.
以催化氧化除氨氮/锰失活滤料为研究对象,考察了3种不同恢复方式(自然恢复,投加碱度,再次挂膜)对滤料催化氧化氨氮、锰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恢复(1#)滤柱,投加碱度(2#)滤柱,再次挂膜(3#)滤柱分别于4,2,3d后氨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逐渐提高氨氮浓度,3#再次挂膜滤柱出水氨氮浓度波动最大,1#自然恢复滤柱恢复期间出水亚硝氮积累时间最长且峰值最高.3根滤柱催化氧化去除锰活性恢复速度均较快.1#自然恢复滤柱和2#碱度恢复滤柱均能在2d内将锰完全去除.3#挂膜滤柱是在停止投加高锰酸钾后5d内实现将进水锰完全去除.氨氮和锰的相互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根滤柱中投加碱度(2#)滤柱表现最优.尽管氨氮抑制锰的去除,但是投加碱度滤柱随着进水氨氮浓度的升高出水锰浓度始终低于0.1mg/L;锰对氨氮的去除影响不显著.XRD分析结果表明,受其表面负载新生成氧化膜的影响,高锰酸钾重新挂膜滤柱的滤料样品的结晶度较差.综合考虑氨氮和锰的活性恢复效率以及挂膜过程中药品的投加,提出采用自然恢复方式最适. 相似文献
108.
采用PFS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革废水,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高,含硫废水的S2-去除率达到99.0%,综合废水的BOD5、CODCr、SS去除率分别为97%、85%、98%,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