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正>近年来,为保障安全生产,全国范围内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把安全评价作为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手段,企业把安全评价作为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之一;安全评价工作对于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财产损失,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发挥安全评价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功能和作用,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安全评价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或完善的措施建  相似文献   
32.
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Cr(Ⅵ)在棕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并针对pH值和土壤有机质对吸附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Cr(Ⅵ)在土壤中的吸附,Cr(Ⅵ)在土壤中的最大吸附为204.08 mg/kg。在pH值3.0~7.0范围内,供试土壤吸附量随pH值增加而减少;土壤对Cr(Ⅵ)的吸附量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在酸性条件下,低分子量有机酸抑制土壤对Cr(Ⅵ)的吸附。加入供试有机酸后土壤对Cr(Ⅵ)最大吸附量的顺序为:无有机酸>乙酸>草酸>酒石酸>柠檬酸。柠檬酸更适用于Cr(Ⅵ)污染土壤中污染因子的萃取和淋洗。  相似文献   
33.
为科学评估PM_(2.5)对生物体综合生物效应,研究建立了利用费氏弧菌检测PM_(2.5)水溶性提取液的毒性测试方法,确立了PM_(2.5)样品提取液发光细菌毒性测试实验质量控制办法。对春节烟花爆竹燃放和沙尘污染过程的PM_(2.5)实样测试表明:烟花爆竹燃放期间的PM_(2.5)样品提取液发光抑制率值与微量金属元素等有毒有害组分浓度显著相关;沙尘污染期间的PM_(2.5)样本提取液中地壳元素浓度和发光抑制率值显著不相关。  相似文献   
34.
为明确NH_4~+、 NO_3~-、SO_4~(2-)及金属等组分在水溶性提取液对发光细菌的光抑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参照PM_(2.5)样品提取液浓度,模拟配制与3级以上PM_(2.5)样品提取液中主要组分:硫酸盐、硝酸盐、氨盐相同浓度的溶液,同时选取与PM_(2.5)可溶性提取液发光抑制率相关性较强的铅、锌,配制不同浓度级别模拟溶液,测试各单一组分对发光细菌的发光抑制率及其混合溶液对发光细菌的联合影响效应。基于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评价了混合体系联合影响的作用类型。结果表明,与3~6级PM_(2.5)可溶性提取液中硫酸氨、硫酸氢氨、硝酸氨、硫酸锌和硝酸铅浓度相同的模拟溶液对发光细菌的发光没有抑制作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PM_(2.5)主要组分混合体系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硫酸氨、硝酸氨、硫酸氢氨混合溶液中,对发光细菌的光抑制均为硫酸氢氨的独立作用,硫酸锌与硝酸铅的混合体系,锌和铅对发光细菌的联合影响效应表现为协同,硫酸氨、硝酸氨、硫酸氢氨与硫酸锌、硝酸铅的多元混合体系呈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5.
穆成华  成登明 《安全》2015,36(5):44-47
中小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需要抓住危险源排查和治理的安全管理的重点,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安全教育和培训、激励和约束等措施,以信息数字化系统加强安全档案管理,并兼顾其他安全管理措施,自觉履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指标;克服中小生产企业人员相对较少、资源贫乏的劣势,实现安全生产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36.
随着我国工业和城镇的快速发展,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使得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残留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以2~4环PAH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热脱附温度、时间以及PAHs自身结构对热脱附效果的影响,简要分析了热脱附处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评估了管式炉热脱附的能耗.结果表明:低环PAHs的脱附率随着脱附温...  相似文献   
37.
本文应用现代管理学原理分析了地方环境管理实体系统的职能、内在联系及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常州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CZEMIS),建立了环境质量管理,污染源管理,环境预测和规划,以及环境图形管理四个平行子系统。   相似文献   
38.
铁锰结核对As(Ⅲ)的吸附和氧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As(Ⅲ)在土壤中的铁锰结核上的吸附和氧化特征,对理解土壤中As(Ⅲ)的含量变化和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东北地区代表性土壤-棕壤中提取的铁锰结核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一次平衡法,对As(Ⅲ)在铁锰结核上的吸附和氧化特性,及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是包括吸附和氧化反应的复杂过程.初始质量浓度在1~15 mg·L~(-1)的范围内时,随着初始质量浓度的提高,吸附量随之增大,Mn的释放量增加,初始质量浓度在15~30 mg·L~(-1)的范围内时,吸附量的增加缓慢,Mn的释放量也接近平衡,吸附曲线可用Langmuir方程及Freundlich方程拟合(r>0.97),铁锰结核对As(Ⅲ)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达到了3 000 mg·kg~(-1).动力学实验中,反应在24 h内趋于饱和,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氧化反应后释放到溶液中的As(V)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大多数的As(V)都被吸附在了铁锰结核表面,说明铁锰结核对砷具有很好的吸附和解毒作用.Mn的释放量在6 h时基本达到平衡.释放到溶液中的Mn质量浓度与时间符合Elovich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9.
Fe/活性炭多相类Fenton法湿式氧化罗丹明B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采用自制的Fe/活性炭(Fe/AC)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组成多相类Fenton试剂催化降解罗丹明B染料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加入量为0.8 g/L,H2O2体积分数为0.3%,废水pH值为13,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罗丹明B染料废水的脱色率达100%。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罗丹明B脱色反应近似为一级反应,30℃时反应速率常数为0.02675 min-1,表观活化能为69.47 kJ/mol。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异位热脱附实验,探究了碱基类(Ca(OH)2、CaO、NaOH)、氧化类(过硫酸钠、过氧化苯甲酰、过碳酸钠)和其他类(FeCl3、CuCl2、颗粒活性炭)改性剂对PAHs热脱附效率的提升作用,优选最佳改性剂及配比。3类改性剂的优选结果为2.0%(质量分数,下同)Ca(OH)2、5.0%过氧化苯甲酰和5.0%FeCl3。添加2.0%Ca(OH)2在300℃下脱附10 min、添加5.0%过氧化苯甲酰在200℃下脱附60 min或添加5.0%的FeCl3在150℃下脱附60 min均可使各PAHs组分残留量达到《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 811—2011)的修复标准。添加2.0%Ca(OH)2对土壤PAHs热脱附去除效果最好,300℃下PAHs热脱附去除率最高,可达96.31%,而5.0%过氧化苯甲酰对PAHs热脱附去除率提升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