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08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以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A~2/O工艺的好氧池活性污泥为雌二醇降解菌菌源,以MYE为筛选培养基,利用富集培养和平板划线分离法筛选出1株可以利用17β-雌二醇(E2)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代谢的菌株Wu-SP1.该菌株经鉴定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菌株的序列号为KY123915,该菌株降解E2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在弱酸性范围内(pH4~6),菌株对E2呈现较好的降解活性.在最佳温度和pH条件下对浓度为2 mg·L~(-1)的雌二醇48 h降解率可达92.5%.对浓度为10、100、500 mg·L~(-1)雌二醇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利用紫外光谱法对代谢中间产物进行测定发现,与雌二醇单体相比,代谢产物的最大吸收峰强度减弱,并在230nm和350nm处出现了较大吸收峰.中间产物可能为雌酮(E1).  相似文献   
32.
浸入式短流程超滤膜生产工艺过程膜污染的形成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青如  肖萍  肖峰  乔春光  秦潼  王东升 《环境科学》2011,32(5):1351-1356
以江苏芦泾水厂膜技术改造工程为对象,从水质、膜工艺特征结合生产运行过程以及污染膜的清洗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了解膜污染的组分构成,评价不同清洗剂的清洗效果,获取较优的清洗顺序.结果表明,原水以憎水酸(HOA)和亲水组分(HIM)为主体,质量分数各占40.34%和28.48%.溶解性有机物(DOM)则以芳香性蛋白质Ⅱ类物质为...  相似文献   
33.
1981年10—11月,1982年2—3月及5—6月,我们在丹东市环保监测站的协作下,于丹东市鸭绿江造纸厂(简称鸭纸厂)和化学纤维厂(简称化纤厂)进行了三次热烟云抬升的现场测试。两厂分别位于丹东市狭长市区的两端,烟囱基本参数如表1.主要测定了烟囱下风向不同距离处的烟云抬升、有关烟气参数及气象参数。本文以此实验数据为依  相似文献   
34.
利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测定了美国国家标准局环境标准参考物质——煤(NBS SRM-1632a)中的30种元素。照射后3、15及30天测量Υ-能谱。本工作测定的结果与美国国家标准局给的保证值符合良好。由于采用一次照射和全自动化的GELI程序,因而本方法适于煤和烟尘的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35.
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固化修复技术因其修复时间少、成本低、处理效率高已成为污染场地重金属修复的主流技术之一.总结了近10年来有关固化修复场地重金属污染的最新研究进展,从重金属固化修复机制入手,对比分析了不同固化方式[无机材料固化、有机材料固化、机械球磨和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成矿(MICP)]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随后,根据文献计量学分析所呈现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从MICP在重金属修复中的应用、MICP复合材料在污染场地中的应用和MICP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这3个方面对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技术固化场地重金属污染的应用前景及限制因素进行了总结和阐述.最后提出了土壤固化研究的前景和挑战,以期为场地土壤固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6.
全氟和多氟烷酸类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其在民用和工业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环境样品、野生动物以及人类体内都检测到了这类物质。PFASs对哺乳动物和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毒性,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到公众关注。目前,PFASs对人类健康的研究还多停留在流行病学研究和体外细胞毒性研究方面,由于人类有复杂的免疫和代谢系统,因此PPASs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具体机制和安全剂量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针对PFASs在人体的分布、流行病学研究、毒理学效应和作用机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目前PFASs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37.
总磷测定中温度浓度时间对显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总磷时温度、浓度、时间与显色反应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吸光度对温度、浓度和显色时间的变化曲线,和不同温度下的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性,指出了不同温度时,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得到了达到最大显色所需要的时间,以指导标准曲线的绘制,提高样品测定精度。  相似文献   
38.
针对储气库注采管柱的内腐蚀速率预测问题,建立了基于阿基米德优化算法(Archimedes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OA)与核极限学习机(Kerne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KELM)相结合的模型提高腐蚀速率预测精度。通过引入佳点集、改进密度降低因子、采用黄金正弦算法缩小搜索空间,提高局部开发能力,利用改进阿基米德优化算法(Improved Archimedes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AOA)优化KELM正则化系数(C)和核函数参数(γ),进而建立IAOA-KELM储气库注采管柱内腐蚀速率预测模型;使用MATLAB软件运用该模型对某注采管柱内腐蚀数据集进行学习与预测,将IAOA-KELM模型与KELM、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KELM、AOA-KELM结果进行预测误差对比。结果表明,IAOA-KELM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较为拟合,其ERMSE为0.65%,EMAE为0.39%,R2...  相似文献   
39.
2019年秋季在珠三角典型沿海城市珠海观测到一次中重度污染过程,本文对此次过程的污染特征、形成机制和来源进行了研究.通过 采集PM2.5样品,分析了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等化学组分的浓度水平和污染特征;进一步结合污染过程中的不利天气形势、72 h后向气流轨迹及PM2.5的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WCWT)等方法分析了污染的形成机制和来源.结果表明,有机物(OM)是污染时期PM2.5中增长最快的组分,其次是占WSIIs约82.46%的SO42-、NO3-和NH4+(SNA). NO3-/SO42-均值为0.20,表明珠海以固定源污染为主;硫氧化率(SOR)均值为0.65,氮氧化率(NOR)均值为0.08,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可能是 造成珠海比中国其他城市SOR偏高而NOR偏低的原因.在污染时段,二次有机碳(SOC)明显增加,WSOC/SOC随污染物的升高而降低并趋近于1,因此, 污染时期的WSOC可能主要是二次生成的.副高控制型、台风外围型和高压出海型等天气形势控制着整个珠三角地区时,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使污染加剧.后向气流轨迹分析表明,污染时期的气团轨迹主要来自于高污染的内陆地区,这可能是造成此次污染形成的重要原因和来源.WPSCF和WCWT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江西、广东等内陆地区,因此,珠海在控制本地排放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上风向临近省市的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40.
广西五里峡水库夏季溶解无机碳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刘文  蒲俊兵  于奭  章程  区绎如  袁道先  杨会  唐伟 《环境科学》2014,35(8):2959-2966
为更加清晰地认识无机碳在岩溶水库水体中的循环转化过程,2013年7月初对位于岩溶区的广西五里峡水库沿流程方向不同地点不同深度水体进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体水化学主要受碳酸盐平衡体系控制,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2水体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δ13CDIC分布特征:沿流程方向从库尾到坝前同一深度不同取样点DIC含量呈减小趋势(DIC(平均):1.03~0.78 mmol·L-1),δ13CDIC则逐渐变重(δ13CDIC(平均):-10.21‰~-6.62‰).沿垂直方向从表层向库底DIC含量呈增加趋势(DIC(平均):0.86~1.05 mmol·L-1),δ13CDIC则逐渐变轻(δ13CDIC(平均):-7.88‰~-13.39‰).分析认为:1碳酸盐岩溶解沉淀过程对研究区水体DIC含量及δ13CDIC的影响有限或被其它过程平抑.2研究区水体存在热分层现象,其通过影响水库不同部位、不同深度水生生物新陈代谢的方向及强度、有机质分解强度等对水体DIC及δ13CDIC产生影响,使之出现前述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