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10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乌鲁木齐大气降尘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2.
随着城市煤气发展的需要,迅速发展煤气生产是当前解决城市环境污染、节约能源、资源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煤气生产基本上是采用水把煤气中的灰尘、焦油和  相似文献   
43.
软锰矿浆催化氧化烟气SO2的动力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液固比软锰矿浆与烟气SO2产酸过程进行了研究,在考察液固比、氧浓度和pH值等对反应过程影响的实验基础上,认为高液固比下主要发生的是软锰矿浆对烟气SO2的催化氧化生成硫酸的反应,并认为在[O2]控制区内,反应可以分为线性阶段和幂函数2个反应阶段。  相似文献   
44.
炼油污水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经济合理的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浮选-生物过滤-臭氧催化氧化-高效过滤”。对辽河石化分公司污水场生化二沉池出水进行了中试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出水的主要几项污染指标COD、油、浊度有明显的降低,可达到工业用水的要求。其中COD由原水的70mg/L~180mg/L降到15mg/L以下,油含量由原水的2.5mg/L~5.6mg/L降到0.5mg/L以下,总铁离子由原水的1.5mg/L降到O.3mg/L以下,总磷由原水的1~1.5mg/L降到O.5mg/L以下,试验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45.
聚偏氟乙烯共混改性膜对Cu2+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热诱导聚合和相转移技术,制备了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改性膜,采用XPS、XRD、SEM和FTIR表征了PVDF改性膜的结构和组成,分析了PVDF共混改性膜对水溶液中Cu2 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VDF共混改性膜对Cu2 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的平均吸附能为8~16 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热力学参数△G0<0、△H0>0、△S0>0,证实了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PVDF共混改性膜经吸附/脱附4次循环后,对模拟废水中Cu2 和城市污水中Cu2 的吸附量分别大于0.025 mg/cm2和0.015 mg/cm2,脱附率超过95%.PVDF共混改性膜具有优良的吸附/脱附性能、良好的稳定性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钟流举 《环境》2012,(2):13-15
"PM2.5监测并不难,难在治理."如何在新标准指引下,积极探寻空气污染治理解决之道,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作为国内三大经济圈之一和联防联控重点区域之一,珠江三角洲近年来以"观测研究"、"成因诊断"、"技术集成"、"政策措施"、"治理行动"、"评估验证"为主线,以污染减排、粤港合作、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亚运会及大运会实践检验为契机,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未来持续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采用浸渍法将钨负载在丙烯酸系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D152上,制成了催化剂W/D152.实验研究了浸渍钨溶液p H值、温度、浓度等制备条件对催化氧化去除二苯并噻吩(DBT)活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同时,运用红外光谱(FTIR)和环境电镜扫描(SEM)对W/D152的微观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p H值为2.5,温度为30℃,2.5%(质量分数)的含钨溶液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脱硫效果最佳;初始溶液含硫量为400 mg·kg-1,最高去除率达到99.1%,处理后样品的含硫量约为3.52 mg·kg-1,达到了总含硫量要求小于10mg·kg-1的欧五标准.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钨成功负载在树脂上,并形成一层薄层.W/D152催化剂循环使用7次后,处理后样品的含硫量仍可达到欧五标准.该催化剂催化氧化二苯并噻吩的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为0.1091 min-1.  相似文献   
48.
基于珠三角大气超级站2013年11月29日-12月17日大气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主要水溶性离子组分及其重要气态前体物等参数的在线监测结果,揭示了当地冬季大气细颗粒物的理化特性,及细颗粒物二次组分与其气态前体物的相互作用规律,并结合同期南岭背景站PM2.5监测结果,评估长距离输送对珠三角PM2.5污染的影响。观测期间,SO42-、NO3-和NH4+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7、17.3和16.0μg/m3,占PM2.5中的平均比例之和为64.3%,说明二次转化是珠三角冬季细颗粒物的重要来源。珠三角冬季大气气态NH3平均浓度为13.1μg/m3,具有足量气态NH3以中和硫酸盐和硝酸盐;大气环境有利于NH4NO3的生成与存在,甚至可以导致NO3-迅速生成,使其浓度高于SO42-。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累积与转化是冬季PM2.5污染的主要成因,个别时段长距离输送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9.
对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的在线监测不仅直接有利于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空气质量实况发布,更是全面掌握细颗粒物污染特性、污染成因、形成机制与制定控制对策的关键性基础工作。文章综述国内外关于大气颗粒物理化特征的典型在线监测技术及颗粒物粒径分级技术,如质量浓度、吸湿性、挥发性和数浓度与化学组成及其粒径分布等监测技术,以及单颗粒理化特性在线监测技术,为颗粒物在线监测、灰霾超级站仪器配置和气溶胶污染及其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区域空气监测网络建设策略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区域空气质量管理的发展形势,提出建设区域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的思路和建设内容,探索建立区域空气监测QA/QC技术体系的策略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