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52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71.
272.
装备质量监督信息资源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质量监督信息资源具有资源总量大,内容丰富,分布广泛,时间跨度长等特点。由于认识不足,装备质量监督信息资源当前在开发上存在着信息采集不充分不全面,信息资源深加工不足,缺乏合理共享等问题;在使用上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低,利用方式落后,用途单一等问题。为加强装备质量监督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根据其特点,提出了统筹规划、深化加工、合理共享、有效利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273.
中国近海污染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较全面地阐明了中国近海污染的特点,分析了污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海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74.
土壤和茶树对稀土元素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作物增产,但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却不甚了解,春茶萌芽时使用稀释300倍的稀土微肥南大2998茶素喷施叶面,分别于3、6、9、12个月时测定土壤和茶树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变化和累积情况。结果指出:施用稀土后短时间内,土壤和茶树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均比未施用稀土时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经过较长时间后,上层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向下层土壤迁移,并在下层土壤中富集;而茶树的根、茎中稀土含量均表现为下降,叶中的含量呈不同变化趋势,即铈组稀土含量上升3.74mg/kg,钇组稀土含量下降0.91mg/kg,表明茶叶对铈组稀土有较强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275.
土壤-小麦体系中稀土元素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逐级提取法结合盆栽实验将外源稀土(La、Gd、Y、Ce和Sm)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分为:水可溶解态、酸可提取态和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态,并研究了这三种形态的稀土对小麦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外源稀土进入土壤后主要以酸可提取态存在,不同形态的稀土浓度大小依次为:酸可提取态>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态>水可溶解态。盆栽实验的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主要富集在小麦的根部,土壤中酸可提取态、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态的浓度和小麦中稀土的富集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76.
277.
在当今环保新标准即将出台的大背景下,综合应用各种新技术是电除尘器应对挑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新一代控制系统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效节能型电除尘器,介绍了多项新技术包括新型电晕线、新型双区、新型结构、节能技术以及新型高频电源等,并介绍了它们的应用情况。这些研究和讨论有助于广大用户对电除尘器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278.
利用胚胎发育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以100nm(n-PS)和70~250μm(μ-PS)两种粒径的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颗粒为研究对象,从微塑料与胚胎绒毛膜相互作用这个角度,探讨了不同粒径微塑料颗粒和镉(Cd)对斑马鱼胚胎发育联合毒性的差异.结果表明,Cd单独暴露、及其与n-PS和μ-PS联合暴露中,胚胎绒毛膜上Cd的蓄积量分别为3.82,13.66,11.35mg/g,而这三个暴露组中Cd在胚胎体内的含量分别为0.24,0.16,0.20mg/g.n-PS更为显著地增加了Cd在胚胎绒毛膜上的蓄积、降低了Cd在胚胎中的含量(P<0.01).但是μ-PS却更大程度地降低了Cd的胚胎发育毒性(P=0.006).代谢组学的数据证实,由于PS颗粒对胚胎绒毛膜堵塞作用,纳米PS颗粒能够促进Cd作用下胚胎的氧化压力和细胞的能量需求.因此,胚胎绒毛膜在微塑料对水生生物早期发育的毒性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能够为微塑料在环境中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效应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279.
为解决集约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中普遍存在的出水NO3--N浓度超标的问题,试验将一株具有高效去除NO3--N能力的好氧细菌Pseudomonas mendocina LYX固定于丝瓜络,并制备成菌剂,研究其在最佳脱氮条件下对鸭场废水深度处理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①在C/N为5、培养温度为35℃、pH为8、ρ(DO)为3.45 mg/L的条件下,P.mendocina LYX达到最优脱氮效果.②固定化菌剂投加后,反应器中NO3--N和CODCr的去除率较菌剂强化前分别提高了40%和20%,ρ(NO2--N)提前达到峰值,反硝化进程被明显推进.③反应器运行至第17天时,污泥中好氧脱氮菌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由最初的0.03%升至8.50%,反应器内微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此时,NO3--N和CODCr去除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6%和79%.④反应器运行至第22天时,污泥中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降至0.59%,菌剂强化作用逐渐减弱,反应器中NO3--N和CODCr去除率基本与菌剂强化前持平,菌剂强化效果具有周期性.研究显示,固定化P.mendocina LYX菌剂有望在好氧条件下通过原位强化解决低C/N水质中的NO3--N污染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0.
高等师范院校开展三层次环境教育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1996年12月10日国家环保局、中宣部、国家教委联合发布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纲要明确指出,要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师范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要逐步把环保课列为必修课程;高等院校的环境奏业,要开设环保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纲要对高等师范院校的环境教育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它的颁行和实施也必将对高等师范院校的环境教育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探讨如何在高等师范院校深化环境教育已成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工作存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学院开展环境教育己有十余年历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对我院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