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246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81.
在绍兴县高温染整有限公司建立的化纤涤纶染色废水闭路循环闭路技术实施示范点,采用废水闭路循环,辅之废碱液回用综合防治工艺,经两年多的运行实践结果表明,不仅实现了涤纶化纤染色过程中全部废水的循环使用,每年节约用水52.8万t,削减CODcr排放量1056t,节约液碱288.75t,取得直接经济效益62.39万元,并且产品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一等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2.
湖泊是人类十分重要的水资源,在工农业供水、淡水养殖、交通航运、城乡饮水、风景旅游以及调节环境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地位和显著的经济效益.然而人类活动引起的营养性物质的大量排放,促进和加速了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严重影响湖泊水环境质量和功能,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湖泊富营养  相似文献   
83.
当前,开发新能源已为世界各国所关注,而微生物能源有其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如何开发这些微生物能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就以下几方面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大气中的氮气含量高达80%,只有部分微生物能够利用自己体内的固氮酶,以细胞内的ATP为能源转化氮气为氨,进而合成氨基酸、蛋白质。由于工业的不断发展,煤、电、石油的消耗量与日俱增,现  相似文献   
84.
磁种凝聚-磁分离技术处理含Ni~(2+)电镀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磁种凝聚 磁分离技术处理Ni2 + 电镀废水。首先进行了磁种凝聚的试验 ,研究了pH、磁种、聚丙烯酰胺对Ni(OH) 2 沉淀物与磁种凝聚成“磁性矾花”过程的影响。其次进行了从废水中脱除磁性矾花的磁分离试验 ,考查了磁分离器的磁场强度对磁分离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经这种方法处理后 ,废水中Ni2 + 的去除率达到 99%以上 ,出水中Ni2 + 浓度为 0 4 2mg L ,而且Ni2 + 可以回收 ,磁种经酸泡后可以循环再用  相似文献   
85.
关于重金属吸附的泥沙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很快地被水体中的悬浮物吸附,转入底泥,使得水中的可溶性浓度大大地下降,大量地累积到底泥之中。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开展了重金属的吸附试验,以探讨重金属在自然水体中悬浮物等自然胶体上的吸附和迁移规律。在室内的模拟试验中发现,同一种金属离子,在同一试验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悬浮物做吸附剂,吸附量差异很大,这种现象称为“重金属吸附试验中的泥沙效应”。为了探讨这一现象,本文利用实验数据,作一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6.
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和小环藻竞争实验培养基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杨苏文  金相灿  姜霞 《生态环境》2006,15(1):129-133
改变培养基的氮源形态和碳源浓度,研究铜绿微囊藻、小环藻和四尾栅藻的单藻增长行为,筛选适宜的培养基作为混藻竞争实验的共培养基。研究表明,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在氨氮培养基中的最大生物量K和最大比增长速率r均不及以硝态氮为氮源的培养基;添加高浓度HCO3-(NaHCO3 1.410 mmol/L)能够提高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藻细胞对氨氮的吸收能力;较低碳源浓度(NaCO3 0.0943 mmol/L)的培养基中,四尾栅藻的初始比增长速率及生物量远高于铜绿微囊藻,但其最大比增长速率r低于铜绿微囊藻,在实验的第10天左右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超过四尾栅藻;小环藻不能在较高浓度碳源(NaHCO3 1.504 mmol/L)下存活;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与小环藻均可在以氨氮(HA)或硝态氮(HN)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单独培养并达到实验所需生物量,因此,HN和HA可以作为实验室内这三种藻共培养适宜的培养基,为今后研究藻类种间资源竞争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7.
杨苏文  姜霞  金相灿 《生态环境》2007,16(2):347-351
HCO3-为湖泊水体中藻类重要的无机碳源,其含量多少的变化对藻类优势种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文章采用含HCO3-培养基HAC与无HCO3-培养基HA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小环藻(Cyclotellasp.)进行纯培养和共培养竞争实验,考察HCO3-对藻类优势种形成的影响。利用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拟合纯培养三藻的生长曲线,并求出最大增长速率r以及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求出各自竞争参数。铜绿微囊藻与四尾栅藻在HAC中纯培养和共培养的生物量K和最大增长速率r均远大于在HA中,表明这两种藻的增殖需要HCO3-作为碳源平衡胞内营养平衡;小环藻不能在有HCO3-的培养基中生存。在HAC中,铜绿微囊藻与四尾栅藻的平均抑制作用相当,实现共存。铜绿微囊藻在无HCO3-环境中对营养资源更具竞争力,其对四尾栅藻的平均抑制作用是相反抑制的1.6倍,对小环藻的抑制是相反抑制的61倍;四尾栅藻在无HCO3-环境中竞争力弱于铜绿微囊藻强于小环藻,其对小环藻的抑制是相反抑制的10倍;小环藻在HA竞争试验中被淘汰。  相似文献   
88.
对一个 5 0 0 0t a的黄磷电炉的尾气回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全面的安全分析 ,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改进的设计方案 ,新的设计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安全性和效益均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89.
炼油污水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经济合理的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浮选-生物过滤-臭氧催化氧化-高效过滤”。对辽河石化分公司污水场生化二沉池出水进行了中试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出水的主要几项污染指标COD、油、浊度有明显的降低,可达到工业用水的要求。其中COD由原水的70mg/L~180mg/L降到15mg/L以下,油含量由原水的2.5mg/L~5.6mg/L降到0.5mg/L以下,总铁离子由原水的1.5mg/L降到O.3mg/L以下,总磷由原水的1~1.5mg/L降到O.5mg/L以下,试验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0.
不同质量浓度的磷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细胞内磷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磷质量浓度不同的水体条件下,在铜绿微囊藻水华形成过程中微囊藻的增殖特征及细胞内磷、可溶性磷的变化特征.在模拟的太湖水体中,随着外源磷的增加,藻生长最终限制因素由磷限制(ρ(TP)≤0.045 mg/L)发展到光限制(ρ(TP)≥0.445 mg/L),而ρ(TP)=0.445 mg/L是微囊藻最适生长浓度;同时,微囊藻细胞内磷含量(QP)、水体可溶性磷(DTP)也随藻类生长而发生变化,在水体ρ(TP)<0.445mg/L时,细胞内磷对微囊藻增殖有促进作用,而在ρ(TP)>0.445 mg/L的水体中,磷对微囊藻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