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为了保护动物的生命,为了拍摄野生鸟类和动物,葛玉修每每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军人的勇敢与无畏。42年来,他用绿色引领生命的方向,执著追求,无怨无悔,为这片净土热土奉献了热血青春和真情痴爱。17年来,他用镜头语言和文字作品记录着野生动物的美丽,用心灵呐喊和实际行动呵护着濒危动物的生命,风餐露宿,踏遍青山,演绎着青海高原的天地大美,拓展着人与自然的天地大爱。他就是葛玉修,一个在青海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个在全国知识界、环保界、摄影界、动植物学术界声名显赫的人物。  相似文献   
262.
对环境空气质量预测中不利气象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价区域内的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的重要因子.为寻找可能的最大影响,须设置可能发生的不利于污染物传输与扩散的气象条件.分别以城市和郊区的高、中和低架源为例,计算其在各种风速和稳定度组合情况下的最大地面浓度,利用Screen3模式,寻找各类污染源对环境影响最大时的不利气象条件,以及需关注的环境空气敏感点(区).结果表明:小风速和强不稳定度是城市和郊区2类源的不利气象条件;而城市源的不利气象条件还可能出现在小风速和稳定类的情况下. 由于城市高架源影响范围广,评价时更应关注整个评价区域的环境空气敏感点;虽然城市高架源的影响程度比郊区高架源小,但城市低架源的影响程度却大于郊区低架源.   相似文献   
263.
杨欢  杨森  申展  戴文俊 《装备环境工程》2023,20(10):139-146
目的 以不同浓度的双氧水溶液对活性炭纤维进行氧化改性,制备SO2、NOx腐蚀气氛吸附材料。方法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表征方式,揭示双氧水改性对活性炭纤维孔隙结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将装有吸附材料的防护包装贮存于湿热海洋气候环境中,验证腐蚀气氛控制效果。结果 双氧水改性活性炭纤维后,其表面官能团未发生变化,比表面积先减小、后增大。改性后,活性炭纤维表面活性位点有所增加,对应的吸附性能显著增加,30%双氧水改性活性炭纤维对SO2、NO2、NO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00、153、128 mg/g,与改性前相比,分别提高了67%、180%、137%。应用吸附材料的防护包装内部腐蚀气氛浓度在3个月内几乎为0。结论 双氧水改性活性炭纤维具有良好的腐蚀气氛吸附性能,在长贮微环境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4.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Ti(Ⅳ)掺杂Bi_2O_3(BTO),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钛掺杂氧化铋光催化降解水中PFOA的降解效果,发现PFOA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其降解速率常数为-0.2 h~(-1),比商业用纳米二氧化钛P25提高了6.8倍.表征结果证明,BTO存在多孔结构,能够增加反应活性位点,提高光催化活性面积.同时,自由基捕获实验和中间产物分析表明,光生空穴对PFOA的断链分解起决定性作用;同时Bi—O—Ti表面基团吸附PFOA并弱化了C—F键,导致光生电子可自由移至C—F键上并实现还原脱氟;光生电子和空穴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实现了对PFOA的协同降解;PFOA的降解过程受还原性物质主导,通过C—C键的断裂生成短链全氟羧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265.
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解新装修室内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健康效应,实验对西安市三个不同装修材料及不同装修风格房间的大气环境开展研究。使用2,4-二硝基苯肼硅胶提取小柱(DNPH)进行采样,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18种醛酮类物质进行检测,研究其污染水平及特征,并根据物质的光化学反应活性,计算其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PF),评估其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非致癌和致癌健康效应。研究表明:(1)18种醛酮类物质在三个新装修房间空气样品中的总含量为79.9—194.4 μg·m−3,高于普通室内环境中的含量。且在供暖期含量显著增加,升高了23.9%—53.3%。其中丙酮、甲醛、乙醛、正壬醛是主要的污染物,其中丁酮在Room 2中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房间。(2)甲醛和乙醛的光化学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物质,因而对OPF贡献较大。丙酮虽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质,但是由于光化学活性较低,对OPF贡献不显著。(3)乙醛超过了室内安全排放标准,且在Room 2和Room 3中的非致癌风险危险熵(hazard quotient,HQ)不容忽视。终身致癌风险评估(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s,ILCR)显示不同人群暴露甲醛的ILCR均大于1×10−6,存在潜在健康风险。人群暴露乙醛的ILCR值仅青少年和老年人在Room 1中低于1×10−6。由此可见新建住房室内空气中醛酮类物质的污染所产生的健康效应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266.
孙菁远  申玉忠 《安全》2021,42(9):53-57
为揭示建筑事故发生规律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本文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2011-2019年226起较大及以上建筑事故案例为样本,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多重因素在不同组态下建筑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事故模式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研究发现:根据运算结果总结出3种事故组态,分别是A1、A2和A3型,其中A1和A2是发生于二线及以下城市的房屋建筑事故,A3是发生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