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69篇
安全科学   311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928篇
基础理论   173篇
污染及防治   139篇
评价与监测   114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太湖2010年4月29日~5月2日28个采样点上行辐亮度数据和水质参数数据,分析了春季太湖水体上行辐亮度漫衰减系数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太湖水体上行辐亮度漫衰减系数随波长的增加基本呈指数衰减趋势;受水体成分等因素影响,上行辐亮度平均漫衰减系数的空间分布不均,衰减高值区在西南部湖区;吸收、散射作用是造成上行辐亮度衰减的主要因素,总悬浮物浓度对上行辐亮度漫衰减系数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2.
针对目前我国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现状和流域水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缺失,从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监督、流域水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质量事故行政追究和流域水环境监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构架了流域水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监督、考核、评价、追究等一系列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93.
T-RFLP方法分析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晓慧  文湘华  丁鵾  张辉  周军 《环境科学》2010,31(5):1307-1312
采用基于16SrRNA基因的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RFLP),分析了功能稳定的2个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系统A及系统B),细菌群落结构在105d中的动态变化.在研究中,系统A和系统B功能稳定,BOD出水浓度均在8mg/L左右,总氮(TN)出水浓度分别在25mg/L和23mg/L之下.T-RFLP图谱分析表明,系统A中,115、118、123、471、482和835bp等T-RFs的相对丰度变化显著,系统B中,123、471、750和835bp等T-RFs的相对丰度变化显著.移动窗口分析表明,系统A中细菌群落的平均变化率Δt(15d)为21.5%±5.7%,系统B的平均变化率Δt(15d)为22.6%±5.0%.洛伦兹曲线分析表明,系统A中20%的微生物的累积相对丰度为43%~50%;系统B中20%的微生物的累积相对丰度为47%~52%.结果表明,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稳定的功能并没有藕联着稳定的细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94.
苕华 《环境》2011,(11):68-70
近日,德国波恩大学的弗罗曼教授发现,古埃及哈特谢普苏特女王装护肤品的瓶子中含有一种致癌物质:焦油残渣。由此引发了考古学界的一个巨大疑问,也引起了争议纷纭:难道古埃及的“武则天”——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是死于护肤品中毒吗?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甲  相似文献   
95.
提出含油污泥的优化处置方案,并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对优化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与原处置工艺相比优化后环境负荷降低了99.62%。  相似文献   
96.
枣庄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山东省枣庄市1995-2008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该市14年来各类土地生态足迹消费和供给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了该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枣庄市生态足迹消费从1995年的2.926 4 hm2/人增加到2008年的6.880 1 hm2/人,增加了2.25倍;生态足迹消费大于土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表现为生态赤字,赤字水平由1995年的2.630 4hm2/人上升到2008年的6.529 0 hm2/人,增加了2.48倍,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计算表明该市的资源利用方式仍处于消耗型、粗放型阶段,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生态环境具有不安全性,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  相似文献   
97.
现存鹤类有15种,分为4个属,主要分布在较温暖的中低纬度地区.17种化石种类主要分布在当时温暖的欧洲、北美地区.鹤类的这种分布格局与分类体系与第四纪冰期造成的气候冷暖格局变化相一致,说明了第四纪冰期对鹤类分布与进化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乌鲁木齐大气PM2.5对质粒DNA的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2年1月~2012年12月采集乌鲁木齐大气PM2.5样品,使用质粒DNA评价法研究了不同季节PM2.5的氧化能力,并进行氧化性毒性与相应气象因素和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大气PM2.5的质量浓度具有冬季最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PM2.5全样和水溶部分氧化能力的季节差异较大,对质粒DNA的氧化性损伤具有冬季最大,春季和夏季之次,秋季最低.冬、春、夏、秋季大气PM2.5全样的TD30(PM2.5对质粒DNA造成破坏达到30%所需要的颗粒物的剂量)平均值分别为440,491,503,515μg/mL,水溶部分分别为474,721,666,600μg/mL.绝大部分PM2.5样品全样的TD30值均小于水溶部分样,表明全样的毒性大于相应的水溶部分样.全样TD30值与平均温度显著(P<0.05)正相关,表明寒冷的天气/季节可能造成PM2.5的高毒性.水溶样TD30值与风速显著(P<0.01)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高的风速和低的相对湿度可能跟较低和较高的PM2.5的毒性有关.PM2.5氧化性损伤能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表明仅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来评价大气颗粒物氧化性损伤能力大小的方法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其表面吸附的有害成分.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Fe2O3纳米粒子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矿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探讨了Fe2O3纳米粒子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添加Fe2O3纳米粒子能够增强土壤呼吸作用,当Fe2O3纳米粒子加入量为10 g·kg-1时,土壤呼吸作用最强。本研究表明Fe2O3纳米粒子具有增强土壤有机碳分解矿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不同条件下皂苷对污染塿土中Cu、Pb的淋洗修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探讨环境友好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皂苷(saponin)对污染塿土中重金属Cu、Pb的淋洗修复效果,采用批次试验方法,研究了皂苷在不同的淋洗时间、质量浓度、p H、淋洗次数及背景电解质强度下对Cu、Pb单一污染塿土和复合污染塿土中Cu、Pb的淋洗效果.结果表明,当皂苷质量浓度为50 g·L-1、p H值为5.0、淋洗时间为240 min、无背景电解质离子共存时,重金属离子通过与皂苷胶团络合,对污染塿土中Cu、Pb的淋洗去除效果达到最大;在单一污染塿土和复合污染塿土中,50g·L-1的皂苷在最佳淋洗条件下对Cu的单次淋洗百分率分别为29.02%和25.09%,对Pb的单次淋洗百分率分别为31.56%和28.03%,同时也显示皂苷对Pb的去除效果比Cu更显著.经过4次淋洗后,在单一污染塿土和复合污染塿土中皂苷对Cu的累积淋洗百分率分别为58.92%和53.11%,对Pb的累积淋洗百分率分别为77.69%和65.32%.单次淋洗前后污染塿土中重金属形态分级结果表明:污染塿土中吸附态、交换态Cu、Pb的质量分数有所增加;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硫化物残渣态的Cu、Pb可得到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