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回收聚丙烯(RPP)进行增韧改性,制备回收聚丙烯/回收胶粉(RPP/WRP)和回收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POE(RPP/POE)共混材料,研究两种共混材料的韧性、力学、热、流变性能和形态.结果表明,RPP/WRP改性体系有较好的韧性和耐热性,较高的硬度,属于假塑性流体,回收胶粉可以部分替代POE作为某些制品的增韧剂.  相似文献   
22.
掌握碳源碳汇时空演化规律,对促进区域低碳协调发展、提高减碳增汇政策的科学性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以长三角地区41个市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碳源碳汇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碳平衡分区. 结果表明:①2000~2011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增长较快,2011年以后碳排放波动上升. 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碳汇增加缓慢. 碳排放与碳汇的区域差异均较大,空间格局均较稳定. ②长三角地区碳补偿率呈下降趋势,碳生产力、能源利用效率和碳生态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区域间差异是长三角地区碳补偿率的主要来源. 碳补偿率与碳生态承载系数均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 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中南部地区,较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安徽省. ③依据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和碳生态承载系数,将长三角地区各市分为低碳保持区、经济发展区、碳汇发展区和综合优化区4类,并针对每类市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区域低碳协调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23.
太湖氮素出入湖通量与自净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陈小锋  揣小明  曾巾  刘涛  杨柳燕 《环境科学》2012,33(7):2309-2314
为了探索太湖氮素迁移转化过程,对2009~2010水文年环太湖25条主要河流及太湖梅梁湾、东太湖等典型区域的各形态氮素进行分析,并利用太湖出入湖水量、蓝藻人工打捞量和鱼产量等相关数据,分析计算太湖氮素流动和转化潜力.结果表明太湖全年河道输入氮素总量约7.00×104t,河道出湖氮素总量约4.01×104t.整个水文年中,太湖氮素自净量约3.22×104t,其中反硝化约3.02×104t,沉积物吸附约0.20×104t.在反硝化潜力上,太湖西湖区(如梅梁湾)反硝化潜力远高于东部湖区(如东太湖),而夏季太湖反硝化潜力又高于其它季节.因此,太湖氮素自净作用在湖泊氮素迁移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四氯化碳浓度对其自身厌氧生物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饱和(含APL与DNAPL两相)与非饱和(只含APL一相)四氯化碳污染中,初始浓度对其自身生物降解的影响及其对微生物的影响。富集培养的高效降解菌是从污染源区土壤钻孔中筛选到的。研究表明,在实验浓度(v/v)范围内,随初始浓度升高,四氯化碳降解效率降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增加。>0.1%~0.2%的四氯化碳(APL与DNAPL两相)对微生物生长有明显的抑制延滞作用。该降解菌群对<0.005(%APL)的四氯化碳污染降解效率很高;经驯化后,能降解初始浓度更高的四氯化碳污染。在降解产物中检测到氯仿,分离纯化的降解菌初步鉴定为链状杆菌、革兰氏阳性。  相似文献   
25.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人均碳排放重心移动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深入把握我国由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人均碳排放变化的区域差异,引入重心概念,测算了1995~2005年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位置及其变化趋势,归纳了重心移动的特征。进而分析了重心移动的原因:使用重心线段中垂线的方法进行直观的图示分析,并把全国分成8个区域,采用分解模型考察各区域的人均碳排放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影响因素对各个区域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变化差异较大,总体来讲,对人均碳排放起主要作用的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拉动作用及能源效率所产生的抑制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推广先进技术以缩小不同区域能源效率的差异,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结构对人均碳排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6.
太湖和呼伦湖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5  
为了探索我国南北方湖泊沉积物对磷吸附特征的差异性,选取太湖和呼伦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我国南北方典型代表湖泊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太湖和呼伦湖沉积物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 428.57 mg·kg-1和56.81 mg·kg-1,前者对磷吸附容量远远高于后者,对上覆水体中磷削减发挥更重要的作用;②与呼伦湖相比,太湖沉积物颗粒直径更小,比表面积更大,其对磷吸附能力更强;③两个湖泊沉积物磷吸附平衡时对磷的吸附量与Al、Fe、Mn总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活性Al、Fe、Si、Mn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Si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故Al、Fe、Mn总含量相对较高、Si含量相对较低的太湖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更强;④随着上覆水pH值的上升,两个湖泊沉积物对磷吸附能力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且pH上升对太湖沉积物磷吸附行为影响更大,因此,沉积物特性和上覆水pH值影响湖泊水体磷行为.  相似文献   
27.
秦皇岛市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虎啸宇  刘航  王乃玉  王灿  揣莹 《环境科学》2018,39(2):543-550
根据2016年收集的秦皇岛全市609家工业企业的产品产量、原料使用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浓度、排放流量、排放方式等活动水平数据,采用直接测量法和排放因子法建立秦皇岛市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结果表明,秦皇岛市全年的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为8 420.07 t,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秦皇岛市VOCs排放的主要区域,VOCs排放量为4 120.51 t,占总排放量的48.9%;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秦皇岛重点VOCs排放的主要行业,分别占总排放量的30.35%和14.42%;从VOCs种类分析,不同行业中苯类,脂类与烷烃,酮类相对较多,其他几种成分均含量较少;溶剂使用是VOCs排放环节中的主要环节,排放贡献率达到37%;在调研609家企业中共有109家企业有VOCs控制设施,其中吸附法占比最大,占69%.  相似文献   
28.
牵引车辆是油田井下作业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在日常生产作业活动中重要的运输工具,主要担负修井机、泥浆泵、值班房、电缆拖车、钻具、套管、油管、油杆等设备和物资的运输任务,行驶道路环境复杂,危险因素多,如管理不善,极易引发各  相似文献   
29.
基于LEAP模型,构建了适用于X市的LEAP-X分部门测算模型,设置了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强化低碳情景和2023年达峰情景等4种碳排放达峰情景.测算分析结果表明,仅在强化低碳情景与2023年达峰情景下可以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强化低碳情景达峰时间约在2025年但实际可能推迟,峰值约为1.7亿t.工业是碳排放量最大部门,石化行业是工业中占比最大行业,不同情景下其占比始终保持在30%左右,发电与钢铁行业占比逐年降低,净调入电力逐渐增加.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是X市碳达峰主要驱动因素.强化低碳情景下单位GDP碳排放量在2030年将较2020年下降41%左右.  相似文献   
30.
我国若干湖泊磷转化率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泊生态分区有利于其富营养化控制,湖泊营养盐流动特征是湖泊生态分区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线性回归和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表征我国湖泊营养盐流动特征的磷最大转化率指标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湖泊总磷(TP)向叶绿素a(Chl-a)转化的最大转化率(Rmax)模型为Rmax= k0/(1-η)(k0和η分别代表TP与Chl-a现存量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和生态系统中磷传递效率),不同湖泊磷最大转化率与所在地多年平均积温显著相关,显著影响磷转化率的积温阈值范围为3400~4730oC·d,该积温阈值可判定我国不同区域湖泊生态系统中磷流动速率的快慢,表征我国湖泊磷的流动速率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