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长白山地区大气气态总汞含量的季节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自动大气测汞仪(Tekran(R) 2537A),于2005-08~2006-07对长白山地区大气气态总汞进行了连续1a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气态总汞的年平均含量为(3.22±1.78)ng·m-3,按季节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长白山地区气态总汞含量高于北半球大气汞含量的背景值(1.5~2.0 ng·m-3),表明该地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大气汞污染.在对长白山地区气态总汞来源的解析中,该区频率最高的指示风向西南(SW)、西北(NW)和非主导风向东北(NE)方位上,城镇人为采暖、燃煤以及对生物燃料的使用成为该地区的气态总汞的主要来源,而土壤释放或其他来源的大气汞经中长距离的迁移也是造成该区域大气汞含量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是对生态系统在土地利用直接或间接作用下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评价。在梳理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从评价模型、生态风险空间表达和不确定性分析三个方面,总结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方法的进展,阐述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管理在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不统一;(2)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3)生态风险管理环节研究薄弱。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1)关注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2)重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中的作用;(3)加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管理研究;(4)建立并完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的数据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23.
近35 a西藏拉萨河流域耕地时空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4 期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1976-2011 年西藏拉萨河流域耕地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近35 a 拉萨河流域耕地从5.63×104 hm2增加到6.56×104 hm2,占流域总面积比例从1.71%上升到2.00%。其中,1976-1988 年为缓慢增长期,年增长率为0.09%,1988-2006 年为快速增长期,年增长率为0.59%,2006-2011 年为急速增长期,年增长率达0.86%。耕地增加主要来自草地,耕地减少则主要源于建设用地扩张。②耕地聚集度从下游到上游不断减少,其中拉萨市耕地聚集度最高但下降最快。耕地空间变化表现为中游以耕地增加为主,下游以耕地减少为主。中游的墨竹工卡县具有最高的耕地相对变化率,因而区域差异度最大。③耕地扩张不断向更高海拔和更大坡度的范围推进,其中4 000~4 200 m海拔高度和5°~10°坡度范围的耕地净增加量最多。  相似文献   
24.
通过分析溢油后海洋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指标响应值改变大小来评价溢油对海洋保护区的污染程度,首先构建海洋保护区溢油污染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指标因子基准值,然后确立保护区溢油污染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快速确定溢油对海洋保护区污染程度大小。该评价模型为溢油保护区污染评价提供新方法,为决策部门采取应急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以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为受试生物,设置3种不同浓度的二甲苯、蒽、苯并[α]芘处理健康的虾夷扇贝,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情况,结果发现:0.01~1.0 mg·L~(-1)的二甲苯、0.002~0.2 mg·L~(-1)的蒽、0.001~0.1 mg·L~(-1)的苯并[α]芘处理6、12 h后,虾夷扇贝血清SOD活性升高,处理12 h后对血清SOD活性诱导率均高于处理6 h的;处理6 h后,血清CAT活性降低,而处理12 h后,血清CAT活性升高;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效关系,表明二甲苯、蒽、苯并[α]芘对虾夷扇贝具有氧化胁迫作用,可能导致其氧化损伤。相关性分析发现,3种污染物处理6 h后,血清SOD活性与CAT活性变化呈显著负相关;而处理12 h后,血清SOD活性与CAT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为开展二甲苯、蒽、苯并[α]芘对海洋贝类毒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6.
为揭示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富集重金属的可行性,考察重金属对Bt发酵的影响,以生物毒性较大的重金属镉(Cd)为研究对象,以城市污泥为培养基,研究了添加Cd(II)对Bt生长和晶体蛋白合成的影响,分析了Bt发酵过程中Cd有效态质量浓度的变化,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线光电子能谱(XPS)初步探讨了Cd(II)在Bt表面吸附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外加Cd(II)对Bt生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Cd有效态质量浓度,污泥培养基在支持Bt生长和降低重金属有效态质量浓度上均明显优于常规培养基;Bt对Cd(II)有较好的耐受性,当Cd有效态质量浓度在20 mg.L-1以下时,Bt能较好地完成生长代谢过程;光谱学分析表明Bt对Cd(II)有少量吸附,吸附位点主要为羟基,少量C=O基团也可与吸附反应,可有效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
辽东湾大凌河口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微生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天然湿地的微生物资源及群落结构缺少研究。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辽东湾大凌河口湿地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对其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合冗余分析(RDA)方法考察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共设定7个站位采集土壤样品,直接提取样品中微生物的总DNA,以巢式PCR扩增细菌16S rDNA-V3区片段,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离片段,研究河口区湿地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辽东湾大凌河口区土壤具有较为丰富的细菌种群,主要包含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几大类门,且同一季节采集的样品在聚类分析图上聚类成簇。RDA分析表明,土壤的温度与盐度2个变量分别解释了6.5%、2.3%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表明大凌河口区土壤的群落结构变化是多种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温度的影响略大于盐度。  相似文献   
28.
为了确定受黄安断面同杆 N-2 故障热稳限制的甘宁断面潮流外送能力,分析了宁夏电网各电源、负荷节点对黄安断面的灵敏度系数,建立了受黄安断面热稳限制和电源装机、负荷容量大小及同时率约束的甘宁断面外送模型,基于 MATLAB 的线性规划函数编写程序,计算了黄安断面极限功率下甘宁断面外送功率的极值。结果表明:在当前电网结构和负荷水平下,甘宁断面外送能力最大值大于甘宁断面热稳极限,最小值小于热稳极限的一半,且外送能力随中卫地区负荷增长以 3 倍速度下降。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数值仿真计算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9.
为了研究750/330kV电磁环网解环后甘宁断面静态稳定极限,采用基于阻抗特性的等值建模方法,对甘宁断面进行等值建模简化,计算出各种方式下静态稳定极限,并与静态稳定极限实用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阻抗特性的建模方法能够准确模拟实际系统的潮流分布特性,静稳极限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用方法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西北干旱半干旱湖泊水生植物氮磷积累特征,研究2017年8月至9月青格达湖不同生活型及同种生活型不同种类水生植物氮、磷含量及其积累特征,以及青格达湖水生植物氮、磷积累特征与水质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青格达湖水生植物氮元素富集能力远远大于磷营养盐富集能力;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氮、磷积累存在一定规律,沉水植物总氮含量极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