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工程建成通车运营,国家环保总局即将组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青藏铁路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所遇环境问题最多、环境敏感程度最高的建设项目,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举世瞩目。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为世界一漉的高原生态环保型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各族人民对青藏铁路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期望。本文对青藏铁路青海境内施工期环境保护行政监察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为今后国内在类似建设项目上开展环保行政监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22.
饮用水中卤乙酸生成的影响因素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卤乙酸作为已检出的氯化消毒副产物中最具致癌性的一类物质,在饮用水的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从卤乙酸的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检测方法入手,对卤乙酸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着重分析了影响卤乙酸生成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其检测方法的优化。  相似文献   
23.
汶川地震大型高速远程滑坡力学机理及控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方华  崔鹏 《灾害学》2010,25(Z1)
根据汶川地震典型高速远程滑坡坡体结构特点及坡体对地震动的响应,认为地震波是造成山体变形破坏的原动力,强烈的地震动是触发岩体高位剪出并被抛射的主要原因。滑坡体被抛射后,撞击铲刮坡面形成高速碎屑流作远程运动,其运动距离决定其造成危害的大小,在不考虑地震长持时的情况下,其后续运动距离决定于不同的内部控制因子,统计分析表明:发震断裂只有触发效应以及"上/下盘效应",与灾害规模无关,多半滑坡发生于平均坡度为30°~45°坡体结构,滑坡体运动距离L与其拔河高度H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坡体拔河高度越大,滑坡体滑过的区域面积及堆积体积就越大,滑坡运动距离就越远,运动性就越强,造成的灾害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24.
选择4种常见的湿地植物,研究了重金属锌胁迫下,湿地植物对磷的吸收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加入0.5 g ZnSO4/kg 土壤时,4种湿地植物根表铁氧化物胶膜对锌的吸附量增加,而对磷的吸附量显著降低(p<0.05);湿地植物根表铁氧化物胶膜上吸附的磷是湿地植物吸收的磷源,并影响湿地植物地上部分磷含量;在高浓度锌的胁迫下,灯心草地上部分铁含量增加,而导致地上部分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湿地植物根表铁氧化物胶膜上的锌和地上部分铁含量都影响了湿地植物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25.
以南京北郊为例,测量分析了屋面径流中砷(As)、汞(Hg)、铅(Pb)、镉(Cd)和锌(Zn)5种元素的浓度、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雨过程中这5种元素浓度在较大范围内无规则波动,且不同元素间浓度分布存在较大差异;Zn与Pb的平均浓度分别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Ⅴ类和Ⅳ类标准限值,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ZnPbAsHgCd。元素形态分析表明,径流中除Hg外其他4种元素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各元素颗粒态占总形态的平均分数分别为:As,64.5%;Hg,43.7%;Pb,76.5%;Cd,54.6%;Zn,54.3%。  相似文献   
26.
汶川地震高速远程滑坡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高速远程滑坡.在超强的地震动作用下,坡体结构被撕裂并抛射后,受到坡体前缘地形及自身势能的影响,很容易转化为碎屑流作远程运动,这种高位滑坡以其很快的运动速度和超常的运动距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与损失.本文在对汶川地震大型典型高速远程滑坡大量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坡体临空飞行运动初始速度、滑程运动最大速度...  相似文献   
27.
水中C60纳米颗粒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方华  沈冰冰  荆洁  陆继来  王媛 《环境科学》2014,35(4):1337-1342
以两种C60纳米颗粒悬浮液为对象,研究贮存时间、pH、电解质和有机物等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替换法制备的C60纳米颗粒(C60/son)稳定性优于延时搅拌法(C60/aq),可长时间保持稳定;pH升高可使C60纳米颗粒稳定性增强;电解质投加可使C60纳米颗粒的|ζ|减小、粒径增大,促进凝聚的发生;水中C60纳米颗粒凝聚过程可分为慢速凝聚和快速凝聚两个阶段,符合经典胶体稳定性(DLVO)理论.C60/son的临界凝聚浓度:NaCl 321 mmol·L-1、KCl 316 mmol·L-1、MgCl29.6 mmol·L-1和CaCl26.7 mmol·L-1,C60/aq的临界凝聚浓度:NaCl 295 mmol·L-1、KCl 278 mmol·L-1、MgCl27.8 mmol·L-1和CaCl25.9 mmol·L-1,均远高于其在天然水体中的浓度;腐殖酸存在可通过空间位阻效应显著增强水中C60纳米颗粒的稳定性,这表明C60纳米颗粒可稳定存在于典型的水环境中.  相似文献   
28.
方华  荆洁  于江华  王铻葶 《环境科学》2015,36(10):3715-3719
以富勒烯(C60)纳米颗粒稳定悬浮液为对象,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研究了天然有机物和电解质对其在水中凝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甲苯溶剂替换法制备的稳定悬浮液中C60浓度为20 mg·L-1左右,表面呈较高的电负性,粒径在120 nm左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投加简单电解质可通过压缩双电层机制使其发生凝聚,并符合经典的胶体稳定性(DLVO)理论.Mg Cl2和Ca Cl2的临界凝聚浓度分别为9.6 mmol·L-1和6.7 mmol·L-1.腐殖酸(humic acid,HA)存在时,投加Na Cl和Mg Cl2可使C60颗粒间有效碰撞概率及凝聚反应速度降低,临界凝聚浓度提高;HA可通过增大C60颗粒间的空间位阻效应,抑制凝聚反应发生,提高其在水中的稳定性.但Ca2+可与HA间发生络合反应,并对C60纳米颗粒产生吸附架桥作用,导致凝聚速度大幅提高,强化凝聚反应发生.水中C60纳米颗粒的凝聚和分散行为将受到有机物性质和电解质种类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酚醛树脂胶粘剂生产废水的物化前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二步缩合-混凝法,对ρ(CODcr)=70224mg/L,ρ(挥发酚)=14200mg,/L,P(甲醛)=7480mg/L的酚醛树脂胶粘剂生产废水进行了物化前处理试验研究。第一步采用酚醛缩合方法,第二步采用脲醛缩合方法,通过试验确定了各步的缩合剂用量和工艺条件,经物化前处理的废水,CODcr去除率达79%以上,挥发酚和甲醛去除率达到99%以上,为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缩合处理每吨废水可回收树脂16.25kg,有效地降低了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30.
青海湖沙岛景区旅游线路、方式和设施的环保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青俊  方华 《青海环境》2003,13(1):22-25
文章通过对正在开发建设的青海湖沙岛旅游景区的实地考察和调研,着重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探讨了景区旅游线路、方式、基础设施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以及在开发建设中影响自然环境和景观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有利于合理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青海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