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9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9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1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49篇 |
综合类 | 325篇 |
基础理论 | 87篇 |
污染及防治 | 41篇 |
评价与监测 | 25篇 |
社会与环境 | 40篇 |
灾害及防治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充分发挥作物品种资源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十分重视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利用,并利用各种优异品种资源育成一批又一批新品种,主要粮食作物推广的品种经历了4~5次更换,随之粮食作物产量由50年代的1155kg/hm2增加到1994年的4065kg/hm2。迄今,我国收集的粮食作物品种资源约24万份,并对其中20万份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抗逆、抗病虫鉴定和评价,筛选出大量具有优良性状的资源,有的已在我国粮食增产中发挥了明显作用,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加速现有粮食作物品种资源的鉴定和开发利用;根据生产和育种的需要,不断收集新资源,深入鉴定筛选优良资源;并创造新物种或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32.
职业接触苯乙烯工人静脉血中蛋白质环氧苯乙烯加合物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血中蛋白质-环氧苯乙烯(SO)加合物的分析测定是将蛋白质中半胱氨酸残留经分解后,用Raney Ni催化反应生成两种加合物:α-苯己醇,β-苯已醇,再用五氟苯氯衍生,GC/MS测定,用同样的方法测SD大鼠血的蛋白质加合物,结果表明动物血中蛋白质加的与实验的苯乙烯或SO剂量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SO与半胱氨酸的反应α位强于β位,在人群实验中,对一个石棉厂职业接触苯乙烯工人静脉血中的蛋白质加合物进行测 相似文献
33.
利用废旧冰箱拆解的聚氨酯泡沫塑料(PU)和聚丙烯(PP)、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原料,采用物理化学回收技术制备PU/PP复合材料。用正交实验法分析PU填充量、PU粒径和PP-g-MAH 3个因素对PU/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PU填充量对PU/PP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有显著影响,对冲击性能和弯曲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在本文的实验范围内,PU粒径对PU/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而PP-g-MAH投加量对PU/PP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影响。确定的优化工艺配方为:PU 40%;PU粒径选择2.00 mm;PP-g-MAH投加量10%。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PU/PP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 042.88 kg/m3;冲击强度为2.9 kJ/m2;拉伸强度为10.30 MPa;拉伸模量为1 100 MPa;弯曲强度为18.5 MPa;弯曲模量为733 MPa。 相似文献
34.
35.
方泽明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8,8(1):52
众所周知,石油静电事故隐蔽性强,破坏性大,影响面广,对静电事故的分析和预防是石油储运销售系统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6.
胜利油田是特大型国有企业,工作范围近4.4×104 km2.多年来,油田的职业卫生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宣传和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强化职能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推行HSE程序化管理,为油田生产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现结合工作实践,就做好油田企业职业卫生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7.
为了确定煤矸石的污染析出特性及规律,以某高速公路的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大自然降雨的过程,并控制实验过程中的浸泡时间、pH、固液比及空隙率,对煤矸石进行淋溶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态浸泡实验中,污染物浸出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大,48 h污染物析出达到平衡;煤矸石中污染物的浸出量随初始pH值的降低而增大;随固液比的增大而增大.煤矸石空隙率越小,污染物析出的质量浓度越高.在模拟自然降雨的第一次淋溶过程中,煤矸石中浸出的污染物质量浓度最大,从第二次的淋溶过程开始,污染物的释放量便迅速下降,并保持较平稳的溶解释放速率.实验结果说明,降雨次数和降雨量的增加会促进煤矸石中污染物的溶解释放.在煤矸石中混合黏土、砂砾等增加煤矸石的空隙率,可以降低污染物析出量,从而减轻煤矸石资源化利用中对沿线土壤和地下水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38.
研究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对铅锌硫化矿尾矿重金属离子的生物浸出和重金属形态变化有助于了解生物浸出作用的过程变化.通过考察生物浸出体系中不同的矿浆浓度对pH值和浸出尾矿重金属的影响,探究生物浸出过程的重金属形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物浸出作用对pH值和尾矿重金属的浸出影响巨大,随着矿浆浓度的增加,pH值下降速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重金属浸出率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佳的生物浸出矿浆浓度为50 g·L~(-1),Fe和Zn的最佳浸出率分别为85.45%和97.85%.重金属形态分析表明,生物浸出作用对尾矿重金属形态变化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重金属形态逐渐改变,首先易迁移的重金属被生物浸出,然后稳定的重金属也逐渐被生物浸出. 相似文献
39.
研究微界面动力学响应机理能更好地了解动力学扩散模式的内在机制.通过竞争吸附实验,采用微界面作用模式识别多元重金属离子铅、铜和镉在泥沙颗粒上的扩散模式,探究多元重金属离子的液相浓度和吸附速率变化规律,剖析多元竞争体系下的微界面动力学响应机理.结果显示,10 min前,多元竞争体系下离子的液相浓度和吸附速率变化较大,为快速吸附阶段,与扩散速率较大的膜扩散过程对应.10 min后,离子的液相浓度波动变化,吸附速率变化呈“N型”、“倒N型”、“W型”和“倒W型”特征,吸附解吸交替进行,不同竞争体系离子的液相浓度和吸附速率变化不同,进入孔隙的时间存在差异,此阶段为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并存,不同竞争体系的离子的颗粒内扩散时间不一致.60 min后, 离子的液相浓度较稳定和吸附速率较小,微界面作用趋于稳定,为扩散速率较小的颗粒内扩散阶段.研究结果可为多元竞争体系的微观界面动力学响应机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