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安全科学   81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422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51.
空气污染对居民公共健康的影响,引起了人们高度的关注。但大多数学者研究从样本的独立性出发且不考虑内生性问题,忽视区域之间空间相关性,所得结论和政策建议需谨慎对待。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本文基于Grossman中国宏观健康生产函数,选取2001—2014年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作为样本,选择以PM_(10)和PM_(2.5)作为空气污染的代理指标,在充分考虑空间效应和严格假设检验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此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显示:空气污染对居民的公共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即PM_(10)和PM_(2.5)每增加1%,导致哮喘疾病和内科门诊等疾病人数不断上升,且影响都比较大,尤其是对哮喘疾病的影响分别为0.2236%和0.2272%。经济增长对公共健康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影响最大;其它财政医疗支出、卫生技术人员和人口密度等要素对居民公共健康的影响较小。由于空气污染的负外部性,研究还发现,区域之间空气污染的"溢出效应"对领域居民公共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说明忽视空间自相关性的存在,会使得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估计产生偏差。从长期看,空气污染对本地居民公共健康的直接效应都显著为正,PM_(2.5)间接效应显著为负,但PM_(10)间接效应并不显著。因此,各级政府除了在源头上治理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公共健康水平外,还应该打破各自为阵的行政垄断,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实现跨区域环保合作,共同治理和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等。这对区域之间协同减排和保护居民公共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52.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雾霾风险评价指标权重,依据指标选择原则确立10个雾霾风险指标,引入集对分析法对我国长三角雾霾风险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研究表明:1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个城市风险等级分别为IV级、III级、III级、III级。2四个城市雾霾风险较高普遍原因是PM2.5年均浓度、PM10年均浓度差异度过高,其中上海市风险等级高于其他三个城市,原因是单位机动车数量和人口密度为对立因素,以及环境监测和城市绿化率有待改善。对雾霾风险分析结果做出了相应的风险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753.
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锡及锡合金废料中的微量元素金。为消除测定过程中各种杂质干扰,采用铅试金法富集样品中的金,实现金与主体锡和其他杂质的分离,通过灰吹后得到金银合金,再以稀硝酸——王水溶解金银合金,在5%的盐酸介质中,以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锡及锡合金废料中的金含量。本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加标回收率大于98.0%。  相似文献   
754.
对土壤中8种有机氯农药(α-HCH、β-HCH、γ-HCH、δ-HCH、p,p’-DDE、p,p’-DDD、o,p’-DDT、p,p’-DDT)进行了分析,使用加速溶剂萃取(ASE)仪对土壤样品中的目标组分进行萃取、凝胶渗透色谱(GPC)仪对萃取液净化、双塔双柱同时进样分析,采用双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同时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效果较好,8种有机氯农药的回收率在81.3%~88.6%,相对标准偏差为3.9%~5.7%,检出限为0.18~0.37μg/kg。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定性定量更准确。  相似文献   
755.
本研究旨在为白洋淀淀中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提供一个优化决策方法。在对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14项预选处理技术进行综合评估。首先从处理效果、技术性能以及经济性能三方面对各处理技术进行初级量化评估,再根据其评估数据对各项技术进行二级评估,最后结合淀中村自身特点筛选出较好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最适合白洋淀淀中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优化方案。纯水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可采用人工湿地和水解酸化+人工湿地技术,人口相对分散地区可采用沼气净化技术;半水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可采用厌氧滤池+土壤渗滤和人工湿地+氧化塘技术,人口相对分散地区可采用沼气净化技术和土壤渗滤技术。  相似文献   
756.
4种组合的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在高C和高N污染物负荷条件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污染物降解效果.VDFVUF湿地组合被确定为最优的组合,它在夏末(7月和8月)和初秋(9月)可以得到较高的污染物去除率,且在8月份可以达到最大值.VDF-VUF湿地组合对于COD、TN和TP去除率的平均值在高C污染物负荷条件下分别为(96.97 ±6.32)%、(89.45 ±5.29)%和(83.12±6.03)%;在高N污染物负荷条件下分别为(93.21±7.84)%、(94.27±4.36)%和(82.36±5.52)%.各种人工湿地组合的COD和TN的去除率都受到了季节变化、湿地组合类型以及这两者的综合效应的显著影响;但是TP的去除率则不受任何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57.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大气污染减排绩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境经济学方法,对贵州省“十一五”大气污染减排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十一五”期间大气污染SO2减排绩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贵州省“十一五”期间SO2减排政策实施后,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尤其是酸雨pH值上升明显,许多城市的酸雨频率已降低到零;(2)“十一五”期间,贵州省SO2的减排成本为228亿元,SO2的减排收益为27亿元,SO2减排效益大于成本,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倒逼、引导、推动作用开始显现,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经济结构趋于优化和升级;(3)贵州省火力发电的脱硫装置安装率已达90%以上,表明其大气污染SO2的工程减排空间有限,今后要实现贵州省大气污染减排的刚性约束目标,更多的要从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的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758.
紫色土坡面跌坑贯穿发生细沟的水动力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跌坑是坡面土壤特性和薄层水流动力的耦合作用形成,而跌坑对坡面漫流的集中导致了水流流速、流深和切应力的变化,进一步塑造了侵蚀坡面形态导致跌坑贯穿发生细沟;目前关于跌坑与水动力耦合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分析了跌坑对径流特征的影响,定义了径流集中度〖WTBX〗Kc〖WTBZ〗,回归调查了径流集中后切应力与跌坑贯穿下切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色土曼宁糙度系数随雨强增大而减小,漫流区坡面曼宁糙度系数变化介于0014~0026,沟道曼宁糙度系数变化介于0008~0015;薄层水流流速和流深顺坡增大,在跌坑处集中后流速剧增,雨强越大流速越大、流深越小;径流切应力顺坡增大,跌坑集中薄层水流而切应力剧增导致跌坑贯穿;试验紫色土可蚀性参数〖WTBX〗Ke〖WTBZ〗为0144 s/m,跌坑贯穿的临界切应力为248 Pa。  相似文献   
759.
以厌氧/缺氧/好氧和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AAO-BCO)组成的双污泥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三级串联式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N1、N2、N3)中有机物浓度对比耗氧速率(SOUR)的影响,同时对比了各级处理单元的硝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N1、N2、N3分别在有机物浓度低于40、60和40 mg·L~(-1)时,比耗氧速率随有机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根据比耗氧速率粗略估计了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在各级中的百分比,其中氨氧化细菌的百分比分别为43.47%、54.94%和63.83%,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百分比分别为11.65%、21.87%和18.23%。由比耗氧速率计算得到氨氮比氧化速率和亚硝酸盐氮比氧化速率,其最高值分别为实际污水处理厂的1.9倍和1.2倍,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中氨氧化细菌、亚硝酸盐氧化菌菌群更密集,硝化性能更优,且存在明显的亚硝酸盐累积现象(亚硝酸盐浓度为1.52~3.65 mg·L~(-1),亚硝态氮积累率最高可达25%)。  相似文献   
760.
复合耐盐微生物菌剂强化MBBR工艺处理高盐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中接种SEM复合耐盐微生物菌剂,研究5% ~ 10%盐度条件下悬浮填料的挂膜启动及其对高盐废水的强化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MBBR在高盐环境下能够顺利挂膜,其挂膜效果受盐度及无机盐种类的影响:较高盐度下成功挂膜所需的周期更长,同一盐度下NaCl体系挂膜效果优于Na2SO4体系.MBBR处理羧甲基纤维素生产废水效果优于活性污泥法:进水盐浓度均为5%~7%,当进水COD 5 343 mg/L时,MBBR出水COD小于300mg/L,经絮凝后低于100 mg/L,容积负荷高达2.67 kg COD/(m3·d),而活性污泥法在进水COD 3 563 mg/L时,出水COD小于400 mg/L,经絮凝后低于150 mg/L,容积负荷仅为1.68 kg COD/(m3·d).MBBR生物膜处理体系稳定性及去除能力更高,能够抵抗较高盐度范围波动、有机负荷等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