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5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9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1篇 |
废物处理 | 7篇 |
环保管理 | 46篇 |
综合类 | 305篇 |
基础理论 | 64篇 |
污染及防治 | 49篇 |
评价与监测 | 27篇 |
社会与环境 | 32篇 |
灾害及防治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重庆市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动态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是近年来广泛用于评价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基于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对重庆市1997-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序列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变化的作用机理选择了6个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指标作为自变量,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建立了人均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分析模型,揭示了驱动生态足迹序列变化的主要因素.计算结果显示,直辖以来,重庆市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由1997年的1.1244hm2增加到2005年的1.490 3 hm2,而由于耕地占用等原因,人均生态承载力却在逐年减少,从1997年的0.507 5 hm2减少到2005年的0.465 2 hm2,导致该地区人均生态赤字逐年扩大,呈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驱动力分析模型表明: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均生态足迹增长具有强烈的驱动作用.直辖以来,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消费水平的提升,人均生态足迹也相应同步增长;而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产业和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有限,因此它们尚未有效发挥降低区域生态足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不同标准对城市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广州市某区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共采集土壤样品34个,分析样品中As,Hg,Cr,Cd,Ni和Pb的全量及有效态质量分数,探讨重金属元素全量和有效态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并采用4种不同标准对结果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研究区工业用地、城区和农村居住区的土壤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且为2种或3种重金属元素的复合污染;As,Hg,Cr,Cd,Ni和Pb有效态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0.09,0.004,0.09,0.18,0.40和32.80 mg/kg,Cd和Pb的有效态质量分数占全量的比例较高. 4种标准综合评价结果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样点数占样点总数的比例依次为国标(GB15618—1995)二级标准评价(62%)>有效态污染起始值评价(29%)>全量污染起始值评价(24%)>国标三级标准评价(21%). 相似文献
119.
工业废水排放量和治理投资费用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96—2005年相关统计数据以及专项调查数据,对重点排放行业工业废水的产生、排放特征以及治理费用函数进行分析,建立了分行业的宏观工业废水排放和治理费用预测模型,并预测了2006—2020年工业废水排放趋势、投资需求以及减排重点. 结果表明:到2010年,工业废水和CODCr产生量分别为646×108~658×108和1 575×104~2 031×104 t,二者的排放量将分别介于234×108~301×108和441.1×104~609.2×104 t;“十一五"期间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和治理费用如不能达到8 000×108元,将面临CODCr减排目标不能完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