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244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51.
本研究旨在探索用电解浮选进行活性污泥固液分离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小试试验确定电解浮选进行活性污泥固液分离的适宜工艺条件,在装有Ti/RuO2-IrO2-TiO2阳极、Ti阴极的电解浮选槽中进行了活性污泥固液分离的研究,针对影响电解气浮工艺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水力停留时间、接触室电流密度、分离区电流密度和接触室极板间距)及3个合适的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区电流密度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当进水SS浓度为1687 mg/L时,在停留时间为25 min,接触室电流密度为5 mA/cm2,分离区电流密度为4 mA/cm2,极板间距为3 mm的条件下进行电解浮选验证性试验,悬浮固体颗粒物去除率较高,去除率为98.9% ,能耗0.54 kWh/m3。  相似文献   
352.
长江中下游干流港群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1985~1997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长江中下游干流沿岸为研究区域,探讨了1985年~1997年本区域港群的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统计分析表明,集中是和东或下注重港群空间结构演化的整体趋势,但同时伴随着较大的波动。整个港各和中下游各省地方港群赫佛因德指数的高低及其变化趋势说明中下游港群的集中状态处在低水平,而且这种低产集中和地方港群比较明显的分散趋势同时并存。此外,各地各不同水平的赫佛因德指数也表明了它们在集中程度上的明显差异。通过进一  相似文献   
353.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产物为原料,研究了罗氏真养菌(Ralstonia eutropha)H16在水解酸化液中的生长规律和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积累特性,同时分析了H16对水解酸化液中各种有机酸组分的利用规律. 结果表明,以剩余污泥52℃中温水解酸化48h的水解酸化液为培养基,在HAc水解酸化液(C/N/P=100/10/1, TOC=2881mg/L,乙酸占总有机酸含量36.1%)中,H16最先利用乙酸和正丁酸来进行自身的生长和PHAs的合成,合成的主要产物是聚羟基丁酸酯(PHB);随后开始利用丙酸和正戊酸,在此过程中聚羟基戊酸酯(PHV)的含量也逐步上升,菌体量同步增长, H16在40h左右处于平稳期,并且达到最大积累率为12.51%(占菌体干重);最后利用的是异丁酸和异戊酸,但是此时H16已经进入衰亡期,菌体量和PHAs合成率都在下降.当以HVa水解酸化液(C/N/P=100/10/1, TOC=2358mg/L,异戊酸占总有机酸含量29.0%)为培养基时, H16在18h达到生长的峰值,24h达到PHAs合成率的最大值为32.14%(占菌体干重),PHV为PHAs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354.
回顾了三聚磷酸钠(STPP)在洗涤剂中的应用及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洗涤剂助剂从三聚磷酸钠到4A分子筛,以及最新的δ-层状硅酸钠的演变过程,讨论了洗涤剂配方的发展趋势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5.
不同光强下光催化降解对氯苯甲酸钠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对氯苯甲酸钠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不同光强条件下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对氯苯甲酸钠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可以用Langmuir-Hinshelwood模式来描述,但其中的动力学参数与光强有关.速率常数kr随入射光强的升高而增加,而表观吸附常数Ks却随入射光强的升高而降低.krKs-1近似与光强呈幂函数的关系.说明提高光强虽然可以增加光催化降解速率但会降低其能量利用效率,如何使用低光强照射可能是提高光催化氧化反应器能量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56.
采用UASB中试(100 m3/d)对生活污水处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出水水质良好。COD的去除率在52%~83%,出水的COD值<100 mg/L以下,SS的去除率在95%左右,UASB处理生活污水的最佳停留时间为6 h。产气率在0.1 m3/d。不管停留时间在10 h、5 h,出水的氨氮、乙酸值比进水的高;钙、镁、总氮、总磷、硫酸根和硝酸根离子出水值比进水值低。  相似文献   
357.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重金属是沿食物链进入人体的重要污染物,它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而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知之甚少.综述了土壤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介绍了土壤中重金属进入食品的途径,并提出降低重金属对食品安全影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58.
一株多氯联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期受有机污染的土壤中驯化、分离出1株高效多氯联苯降解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 DNA测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用其对PCB77进行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以PCB77为唯一碳源生长,在培养温度为30℃、p H值7.5、PCB77浓度1.0 mg·L-1、接菌量2 m L(OD600=1.0)、摇床转速150 r·min-1的培养条件下,7 d后PCB77的降解率为49.6%;菌株在外加相同浓度联苯和邻苯二甲酸时,降解效率分别提高到58.5%和53.8%,而加入苯甲酸时,降解率为40.8%;外加重金属Cr6+和Pb2+对菌株降解PCB77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重金属浓度较低时抑制作用不显著,而浓度较高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Cr6+对菌株降解能力的抑制强于Pb2+.  相似文献   
359.
基于PMA-定量PCR选择性检测技术的病原菌消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仝铁铮  吴舒旭  李丹  何苗  杨天  施汉昌 《环境科学》2011,32(4):1120-1126
建立了一种核酸染料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定量PCR技术联合选择性检测活性病原菌的技术(PMA-qPCR),以大肠杆菌作为模式菌,研究了氯和一氯胺消毒对病原菌的灭活特性.结果表明,PMA染料能够分别去除99.94%和99.99%的来自非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DNA,PMA-qPCR技术能够有效区分活性菌与非活性菌;PMA-qPCR技术得到的氯和一氯胺消毒对大肠杆菌的灭活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灭活速率常数分别为 2.24 L·(mg·min)-1和0.0175 L·(mg·min)-1,低于平板培养法得到的灭活速率常数;当大肠杆菌的去除率达到99%时,采用PMA-qPCR技术检测需要的ct值相比于平板培养法从0.6 mg·L-1·min上升到0.9 mg·L-1·min(氯消毒)和从20 mg·L-1·min上升到超过100 mg·L-1·min(一氯胺消毒);随着ct值的升高,常规qPCR的检测结果基本不变,因此常规qPCR不能够反映氯和一氯胺消毒对病原菌的灭活效果.作为一种新的表征消毒特性的检测技术,PMA-qPCR技术有助于更为准确地评价氯和一氯胺消毒对病原菌的灭活效果.  相似文献   
360.
固定化细胞流化床反应器处理难降解有机物喹啉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PVA 硼酸 纱布法将筛选得到的能够利用喹啉作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的皮氏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ickettii)固定化 ,将固定化细胞投加到流化床反应器中处理不同浓度的喹啉废水 ,喹啉初始浓度为 100、350和 500mg/L时 ,喹啉完全去除所需时间分别为 2.5、6和 12h .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 ,固定化细胞流化床反应器内喹啉的降解过程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 .利用固定化细胞流化床反应器连续处理不同浓度的喹啉废水 ,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 (稀释率 )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及流化床反应器耐冲击负荷的能力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