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458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71.
膜污染是影响膜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从膜污染的机理、控制影响膜污染的因素以及膜的清洗等方面论述了减轻膜污染的途径.  相似文献   
872.
几种污水处理厂氨气排放因子测试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4种方法测试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工艺段的氨气浓度、污水指标和氨气排放因子,结果表明:氨气排放浓度与污水中氨氮浓度及总氮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氨气很大程度上来自水中氨氮或总氮的转化;其中挥发速率模型法现场实测获得的氨气排放因子最高,为0.919 g/m3。  相似文献   
873.
芒刺-板式电除尘器收尘极板电流密度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芒刺-板式电除尘器中,板电流密度分布越均匀,越有利于除尘效率提高.因此,知道收尘极板电流密度分布对电除尘器的电极结构设计是重要的.然而,由于处于芒刺正下方的峰值电流不易确定,导致现有的电流密度分布式很难用于实际工程计算.另外,这些计算式不满足高斯通量定理.要使芒刺-板式电除尘器收尘极板电流密度分布满足高斯电通量定理,电流密度分布规律应服从某种特定的分布函数.通过对Warburg单根芒刺-板式电极极板电流密度分布模型的变量分析,发现芒刺-板式电除尘器收尘极板电流密度分布恰是自由度n=4的t分布.根据电流密度的分布特征,建立了由总电流确定极板电流密度的理论计算式.由于总电流很容易通过实测得到,因此,所建立的极板电流密度t分布模型更具实用性.比较研究表明,该理论式与其他研究者的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74.
875.
文章剖析了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研制思路,以及开展标准体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876.
锑(Sb)是湘江上游部分区域的特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精准助力Sb污染预警与防控,基于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分光光度法,采用优化的在线自动监测仪自动测定地表水中的Sb。测定结果表明,测试范围为0~0.10 mg/L,检出限≤1 μg/L,相对误差≤±10%,相对标准偏差≤5%,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8.2% ~104%。该方法适用于地表水中Sb的自动在线监测,可为环境管理部门对水中Sb等重金属的污染预警、溯源、防控等环境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877.
以市政污泥为前驱体,采用硼酸掺杂改性共热解法,制备了污泥生物炭(BC600)和B掺杂污泥生物炭(BBC600),采用SEM、BET、FTIR、Zeta电位和静态接触角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BC600和BBC600对水中1,2-二氯乙烷(1,2-DCA)的吸附行为、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构表征结果表明,B掺杂改性后,生物炭中B元素含量、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提高了76%、48%和30%;B掺杂改性对生物炭表面电荷及亲疏水性影响不大,BC600和BBC600表面均带有负电荷,接触角均<90°,两者均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BBC600对1,2-DCA的吸附性能优于BC600,缘于BBC600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强度更高的含氧官能团;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描述BC600吸附1,2-DCA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拟合BBC600吸附1,2-DCA过程,颗粒内扩散不是影响吸附速率的唯一限速步骤;碱性条件下生物炭材料更加分散和稳定,且其含氧官能团去质子化,供电子能力增强,有利于对1,2-DCA的吸附;腐殖酸(HA)对BC600吸附1,2-DCA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