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147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215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研究了1420合金在不同腐蚀介质环境下的预腐蚀疲劳性能。在加速腐蚀环境下,预腐蚀对1420合金的疲劳性能影响较小;加速腐蚀5周样品未出现明显腐蚀痕迹,而11周有腐蚀痕迹出现.并且疲劳寿命曲线略有降低。在剥蚀环境下,预腐蚀对1420合金的疲劳性能影响很大;蚀液浸泡24h样品表面有剥蚀坑出现,剥蚀导致疲劳寿命迅速降低。剥蚀液浸泡72h样品的疲劳寿命只有118周次。  相似文献   
122.
为确定新老采空区共存时本工作面的最优升压区间,提高升压效率,根据双层采空区气体涌出及自燃数值模拟结果,采用多指标区间数关联决策模型对合理升压区间进行评价和优化,以本工作面瓦斯、CO浓度与涌出量和上下覆之间等压面与进风口距离、上覆老采空区氧化带宽度和最高温度7个变量为评价指标,开展7种指标区间数关联决策研究。结果显示,现有风压基础上升压70~80 Pa即本工作面回风口风压高于上覆20~30 Pa为综合最优升压区间。现场升压结果显示,本工作面回风口风压高于上覆老空区20~30 Pa时,瓦斯、CO浓度基本未超限且上覆老采空区未发生自燃。  相似文献   
123.
空中交通航路交通流复杂度越来越高,威胁整个航路的正常运行,严重时甚至影响航空器的运行安全。为研究和解决扇区航路交通流复杂度较高的问题,了解了造成航路交通流复杂度较高的原因。基于航空器的基本运动学方程,列出了航空器运动过程中27种典型的飞行状态组合。考虑航空器的临近效应、速度差异和汇聚梯度3个影响航路交通流复杂度的主要因素,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测量模型,从3个方面研究对航路交通流复杂度造成的影响,然后采用加权求和的方式求得三方面综合对航路交通流复杂度的影响程度。以雷达模拟机数据作为仿真验证对象,通过MATLAB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24.
本文通过介绍新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和排放现状,简述新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常用处理技术,同时对处理技术及工艺优缺点进行分析。对新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难点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南、北疆地区在设计和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今后新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发展的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5.
选择中国南方某铀尾矿库周边2条背景剖面(B1、B2)和3条潜在污染剖面土壤剖面(S1、S2、S3),通过比较各剖面中重金属元素分布,讨论铀尾矿库土壤中外源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迁移行为.研究表明:(1)相较于背景剖面,邻近铀尾矿库周缘土壤主、微量组分呈显著外源输入特征.(2)应用主成分法分析铀尾矿库周缘土壤外源重金属元素来源,发现尾矿库是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直接来源,并向周缘土壤输送As、Pb、Sb、Cd、U等重金属污染元素.(3)分析铀尾矿库周缘土壤中尾矿库源重金属元素(As、Pb、Sb、Cd、U)同主、微量组分与理化参数的关系,发现潜在污染土壤中各金属元素与LOI(烧失量)、K、P呈较密切相关,与Na、Ca、Mn、pH、Fe存在次等相关性;由重金属淋溶迁移程度可知,重金属在潜在污染剖面(S1、S2)呈显著富集特征;各重金属横向迁出特征表明,其迁移至铀尾矿库周缘土壤具有不同的迁移方式.(4)铀尾矿库周缘近源土壤(距尾矿库30m左右)As、Pb、Sb、Cd、U呈显著污染,含量远大于国家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和所在省份土壤元素背景值,应对该尾矿库潜在风险进行及时管控.  相似文献   
126.
城市黑臭水体污染现状、治理技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体污染严重制约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体黑臭是水体污染的典型表现之一。通过对国内当前城市黑臭水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概括总结了城市黑臭水体的主要污染成因及致黑致臭机理,在对当前常用的城市黑臭水体评价方法、治理技术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性,最终从整治模式、公众参与及长效管理等角度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为城市水环境的治理及水体生态维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7.
兰溪市PM2.5中有机物的组成特征、季节变化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理解我国中小城市地区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利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浙江中部典型内陆城市-兰溪市近郊和市区两个站点2016年四个季节的PM_(2.5)样品,测定了碳质气溶胶的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正构烷烃、藿烷、多环芳烃和长链脂肪酸等弱极性有机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兰溪PM_(2.5)中有机碳的年均浓度为9.7μg·m~(-3),有机物中正构烷烃、藿烷、多环芳烃和脂肪酸的年均浓度分别为40.8、2.0、21.0和168 ng·m~(-3).同系物分布特征表明,化石燃料燃烧是兰溪PM_(2.5)中正构烷烃的主要来源,但植物蜡也有重要贡献;藿烷的组成及其季节变化显示兰溪PM_(2.5)中的藿烷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但冬季存在明显的燃煤贡献;基于BeP/(BeP+BaP)、IcdP/(IcdP+Bg P)等特征比值分析,兰溪PM_(2.5)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煤炭/生物质燃烧的混合贡献,冬季燃煤贡献较高;兰溪夏季多环芳烃的老化程度较低,表明兰溪夏季PM_(2.5)以本地排放新鲜颗粒为主,外来输送的影响较小;脂肪酸的浓度和组成说明餐饮排放对市区PM_(2.5)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大气PM_(2.5)的来源解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28.
以2006年中国地区的INTEX-B排放清单为基础,采用CMAQ模式污染源同化方法,反演更新了2013年1月重霾污染过程华北地区的SO2和NOx排放源;应用WRF-CMAQ模式以及2006年INTEX-B初始排放源和2013年1月改进的排放源,分别模拟了1月9-15日和28-31日两次持续重霾污染过程的SO2和NO2浓度,并与华北地区47个环境监测站点实测值进行对比,重点分析了基于初始源和同化反演源的模拟效果及其改进原因;本文亦采用2012年清华大学编制的东亚地区MEIC排放清单评估了SO2和NOx同化反演源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①CMAQ模式污染源同化方法可适用于重霾污染过程,即采用同化反演源模拟的SO2、NO2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与实测值较一致,而且可反映SO2、NOx排放源强的动态变化特征;②基于同化反演源的SO2、NO2浓度模拟效果明显优于2006年INTEX-B排放源,其时间变化趋势与实测值较一致,而且可模拟重霾污染过程SO2、NO2浓度的峰值;③采用反演源模拟的SO2、NO2浓度空间区分布特征与实测值较一致,而且可较好反映重污染区的极值分布特征;④经污染源同化改进后SO2、NO2模拟浓度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有所提高,误差明显减小;SO2的改进效果略优于NO2,这与污染源对两种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差异有关;⑤初始源中SO2、NOx排放源的空间分布和强度与2012年清华大学编制的排放源强差异较大,而同化反演源的空间分布和强度均接近于上述2012年排放源,较好反映出重点地区的高污染源分布特征.本文研究结果将为改进重霾污染过程的空气质量预报、减小自下而上建立的排放源清单不确定性、评估SO2、NOx等排放源的影响效应以及不同气象条件下区域排放源的动态调控等提供新技术途径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9.
根据2004~2013年监测结果表明,陵水新村港与黎安港海草特别保护区内共记录到大型底栖动物53科95种,从种类组成来看,软体动物占优势。2009~2013年,保护区海草床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137.53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67.57 g/m2;基于丰度进行的CLUSTER聚类分析和MDS标序图显示,2009~2013年间保护区内大型底栖动物分为2个组,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多样性指数反映各年份生物多样性差异较大。通过BIOENV分析,影响其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中值粒径(Mdф)、四分位差(QDф)以及海草盖度。ABC曲线显示,除2011年的新村港没有受到扰动外,保护区内其他年份的大型底栖动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或者倾向于受到中等程度的扰动。与2002年调查数据比较发现,保护区海草床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均显著下降。由此可知,保护区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0.
海南省麒麟菜自然保护区麒麟菜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对海南省麒麟菜保护区内野生麒麟菜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麒麟菜自然保护区有琼枝和耳突卡帕藻2种麒麟菜,优势种为琼枝。保护区内麒麟菜分布面积约为19.40 km2,平均覆盖度为0.54%,平均生物量为7.30 g/m2。其中文昌海域约为14.35 km2,平均覆盖度为0.55%,平均生物量为7.85 g/m2;琼海海域约为5.05 km2,平均覆盖度为0.49%,平均生物量为5.78 g/m2。伴生生物有33科50种,其中多毛类有9科14种,软体动物有14科17种,甲壳类9科18种以及棘皮动物1科1种,平均生物量为6.38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72.72个/m2。优势种为斑纹围沙蚕、地中海巨亮钩虾、雷氏藻钩虾和四肢舟钩虾。受草食性动物、渔业活动、陆源污染和海洋工程影响海南省麒麟菜保护区麒麟菜大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