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详细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相关知识.讨论了各类生物传感器在水、大气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 指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生物传感技术及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文章选取旅游资源综合竞争力、旅游发展竞争力、旅游环境竞争力三大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求逼近理想解方法,对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5个副省级城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横向测度研究,以反映它们之间的潜力、活力和约束力。总体上,深圳的城市旅游总体综合竞争力最强,大连次之。  相似文献   
83.
阐述和分析了环境空气质量趋势预报作为一种具体的预报方法,在空气质量预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应作为今后空气质量预报的重要手段,并提出开展趋势预报的一些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84.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考察不同注水模式、注水速率、注水位置、盐度和孔隙度下CO_2的分布特性和溶解行为,系统地分析了注水对CO_2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态CO_2呈倒锥形分布于注入井附近的盐水层顶部,并随时间延长缓慢向外扩展。注水虽不明显改变CO_2的分布,但能促进CO_2的溶解,降低超临界态CO_2的量。增大注水速率、靠近盐水层顶部注水、在注CO_2的过程中同时注水均可有效提高CO_2的溶解率。在一定范围内,CO_2的溶解量随盐水盐度降低而提高,但几乎不随岩石孔隙度变化。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注水条件可以显著促进CO_2的溶解封存。  相似文献   
85.
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易志刚  蚁伟民 《生态环境》2003,12(3):361-365
土壤呼吸是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土壤碳流通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关键部分,对研究全球变化有非常重要影响。文章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各种测量方法,比较了静态气室法和动态气室法的优缺点,认为动态红外气体分析法是最可靠的方法之一;探讨了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各种因素,指出在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了土壤呼吸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6.
选取鼎湖山3种植被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按0~15,15~30,30~45cm土层取样,测量了各土层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熏蒸培养法测量了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同时用气象色谱法测量了地表和土壤15、30、45、60cm处CO2体积分数,并用静态箱/碱石灰吸收法测量了土壤呼吸速率。结果如下:(1)随土层的加深,SOC质量分数降低,0~15cmSOC显著高于其他两层,季风常绿阔叶林SOC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植被类型;(2)土壤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规律一致,0~15cm土壤碳密度显著高于其他两层;(3)0~30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占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81%~92%,随土层加深微生物生物量迅速降低。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的比值表明,三种植被类型土壤均处于土壤碳积累中,深层土壤碳积累程度高于表层;(4)土壤CO2浓度随土层的加深迅速升高,主要与土壤透气性有关。  相似文献   
87.
为找出电气元器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腐蚀现象的原因,研究典型电气元器件在含H_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并提出防护措施。利用便携式多功能气体检测设备对电气元器件所在环境中H_2S、SO_2、NO_2以及NH_3等腐蚀性气体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手段分析电气元器件的腐蚀微观形貌及锈层中的腐蚀产物成分。电气元器件所处环境中存在腐蚀性气体H_2S,电气元器件在使用环境中发生不同程度的腐蚀反应,出现发黑或失去光泽等现象,表面形的腐蚀产物中均出现S元素。电气元器件在该环境中发生腐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环境中H_2S气体,建议采取整体净化服役环境中腐蚀性气体的防护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生腐蚀反应。  相似文献   
88.
农田新兴有机污染物可通过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从而威胁人体健康,其中,离子型新兴有机污染物(ionic emerging organic pollutants, IEOPs)因挥发性较弱、极性强而具有更为复杂的环境行为,因此,了解作物对IEOPs的吸收转化过程及机制,对明确IEOPs在农田系统中的归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作物对IEOPs的吸收转运过程,重点介绍了IEOPs自身理化性质与作物组成、转运蛋白、调控基因等因素对该吸收转运过程的影响;从器官、组织和亚细胞等不同水平分析了IEOPs在作物中的累积分布规律;介绍了IEOPs在作物体内的酶促转化机理;最后,从加强IEOPs吸收机理研究、完善预测模型和关注作物体内转化机制等方面对该研究领域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9.
城市火灾风险评价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运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 ,引入城市火灾危险指数、城市火灾风险指数、城市火灾载荷指数和城市消防抗灾指数的概念 ,建立了城市火灾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以单元系统模糊优选理论为基础 ,构造出城市火灾风险评价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0.
珠三角地区大气中HCFC-22的浓度观测和变化趋势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罐采样和预浓缩-色谱/质谱方法,对珠三角地区广州城区和鼎湖山大气中HCFC-22进行了初步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广州城区HCFC-22年平均体积分数达到(479.5±241.4)×10-12,鼎湖山仅为(244.4±51.3)×10-12.广州城区大气HCFC-22日变化幅度夏秋季节相对较大,而鼎湖山日变化不明显;广州城区大气HCFC-22的体积分数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鼎湖山则相反.与城区HCFC-22排放的季节性有关,夏秋季节广州城区与鼎湖山HCFC-22体积分数差别很大,冬春季节则比较接近.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城区和鼎湖山大气HCFC-22的体积分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增长率分别达到6.57%和7.28%,约为一些全球基准观测站(NOAA/CMDL)的1.9~2.8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